汪冬梅 王建琦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是由图书馆发起将用户需求作为核心,将个性服务与知识服务作为基本点,面向各个学科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科研、学习需求为目的,进行的信息分析设计、挖掘,专业化知识资源传递,信息报道服务,学科用户网络信息优化导航,帮助与创造知识获取环境,帮助科研人员跟踪和定题以及学科信息素养教育等服务所进行的多维度、深层次的服务模式[1]。图书馆最早开展学科服务的是1950 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图书馆设立的学科馆员制度,我国的学科服务则始于 1998 年清华大学建立的学科馆员制度[2]。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信息基础环境和用户利用信息行为方式的改变是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产生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我国百余所高校图书馆经过多年的摸索设立了学科馆员岗位开展学科导航服务以及试行学科馆员制度。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学科服务理论研究和实践经过多年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学科服务的理念、学科服务的方式逐渐在高校图书馆领域和服务对象心目中占得一席之地,被视为推动高校图书馆转型的重要手段并在逐渐扩大其影响[3]。
对高校图书馆发展来说,传统服务在数字化以及信息化资源的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师生以及读者的需求,读者希望能够在大量的信息资源中快速地找到自身所需要的文献资料,从而解决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和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因此挖掘海量文献数据,开展知识服务必将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新模式[4]。众所周知,大数据主要是由数量庞大、结构繁复、类型多样化的数据所组成的数据集合。它不是对数据规模的定量描述,而是一种在类型繁多、数量庞大的多样化数据中进行的快速信息提取的技术和思维。看似杂乱无章的一个个数据及数据群里隐藏着很多相互关联的信息,每个记录真实个体信息的数据中都含有极其稳定的规律性。大数据主要来源于互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以及各种数据传感器。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借助大数据使图书馆与各学科之间建立直接联系,把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工作作为加强馆藏建设和为学科用户服务,实现海量信息和学科用户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为科研、教学工作提供更加强大的学科信息支撑和服务的有效工具。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即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5]。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现代技术的应用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以及先进的办馆理念作用和功能越来越明显,这些机遇和挑战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高校图书馆需要走持续而又稳定的发展路线,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技术,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用户需求变化,只有如此,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才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很多新增高校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处在发展阶段,缺乏明确的规范标准制度约束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存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责定位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需要建立学科服务制度、激励馆员工作积极性,了解学科馆员信息服务掌握学科发展趋势,完善学科馆员管理制度,提高图书馆的综合业务能力水平[6]。这其中健全制度约束管理,是图书馆长期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些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对学科服务缺乏职责认识,定位不清晰,服务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高素质学科馆员人才的匮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明显不足。高校学科馆员除需要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还要求具有更深层次的学科背景专业知识,更要熟悉高校图书馆馆藏以及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教辅单位,在一些高校的学校机构群体中的地位处于劣势,学科服务经费明显不足,高校图书馆不能完全承担高校教学、科研支柱角色,高校图书馆现实情况与理想地位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等工具自己查找所需要的资料,不大重视高校图书馆在学科建设中起到的作用。因此,提升用户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期望,提高激励师生吸收探索新事物,提升学科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强度是学科服务工作的重点。
学科服务具有多种形式,主要探究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两种重要学科服务新模式有学科博客和学科服务微信公众平台。
3.1.1 学科博客的可行性
学科博客是网络环境下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对传统学术信息交流方式与正式学术交流形式的补充。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环境和模式发生变化,各种电子资源在图书馆的广泛使用,使学科博客可以通过链接的形式,加强业务交流与沟通,为图书馆专业化、个性化、学科化的知识服务提供了契机。学科博客可以通过实行学科之间的知识共享,实现跨校区合作化的网络服务模式,满足高校师生深层次的科研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数字资源,为学科博客主题平台创建提供资源上的保障[8]。利用学科博客致力于各种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建设数字图书馆系统,运用于图书馆学科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并为读者提供服务上,有利于促进图书文献资源数字化和教育信息化,有利于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学科博客与图书馆的服务理念相辅相成,不谋而合,利用学科博客开展深度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3.1.2 学科博客的特点
学科博客的特点是建立一个良好的交流互动自主学习平台,是对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补充。它与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能够无缝连接,更好的开展学科深层次知识服务。学科博客能够发挥图书馆开放型及时型服务精神,严谨、规范促进文献资源与信息资源的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图书馆信息服务事业的发展,使图书馆信息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学科博客服务零成本的技术保障的特点为学科博客应用于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为高校图书馆开展深层次的学科知识服务提供了更加便捷可行的道路。
3.1.3 高校图书馆学科博客的建设
学科馆员通过与师生的互动,深入了解师生对学科服务的需求,通过掌握各学科文献信息,开展学科博客工作。为适应学科博客建设的需要,学科馆员应具有较强的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组织能力,熟悉图书馆馆藏资源,提供本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研究热点、最新学科的资源推荐、及统计分析,利用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结合图书馆资源,开发信息形成知识,然后将其发布到博客上。读者通过对博主的博文留言或评论来围绕博主的话题进行讨论,利用大量的馆藏资源及时回答读者咨询,以便及时、准确提供最新的信息资源很好地管理博客平台。学科知识服务的深化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科博客建设提技术保障。学科博客可以通过RSS、Trackback、Commences以及永久链接实现与相关学术团体的信息交流。学科博客网站通过逐步完善学科博客服务平台功能,充分发挥优势资源,从而为高校图书馆在新时代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2.1 学科服务微信公众平台的可行性
微信具有广泛的用户群体,随用户数量扩大而不断的完善服务模式,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实现互动传播及时、打破空间及时间地域限制,运营成本低,推送精准贴近用户,互动性强。在高校图书馆中进行学科服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发布图书馆动态及相关专题最新的研究成果、咨询解答、及时反馈交流沟通在学科服务微信公众平台便捷实时的为用户提供学科服务。广大师生用户也可以通过具有隐秘性个性化的私信与学科馆员交流,也可在学科服务微信群里进行探讨并阅读学科发展国内外新内容与信息分享。学科服务微信群的独特优势是随时随地登陆学科服务微信公众平台即可查阅,省时省力传播速度快、流通范围广,能够在短时间内挖掘大量潜能,适用于高校学科服务工作 。
3.2.2 学科服务微信公众平台的实现措施
高校图书馆通过了解广大师生用户对阅读的实际需求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分享、微信转发群发等形式设计各项微信功能服务。推送内容简洁明快重点突出一目了然吸引读者。可以在微信平台上设计登录资源,设置查询功能,方便师生查询历史信息接收新消息,增加兴趣点优化阅读内容。通过加强学习过程中微信交流和讨论,深入课堂运用邮件通知、培训课程专题讲座、实现图书资源共享的功能建立多样性的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对师生的学科服务宣传,选择优化的推广方式等宣传手段,易于平台被用户熟知并接受。学科微信公众平台上设计学生感兴趣服务形式,加强微信平台的推广,为学生提供课外离线查阅文献搜索及下载网址实现自主学习,增加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心理认知的服务项目,满足读者需求强化微信服务推广,使其发挥更大作用。为加强微信公众平台实践措施,保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水平的提高,不断开发学科微信公众平台模式创新运作方式,建立更为全面的服务模块。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满足用户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学科服务方面的需求,并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学科博客和微信公众平台学科服务是学科服务的新模式,是一种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新动力。国内高校图书馆对新型学科服务模式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模式正从以学科馆员为中心向以学科服务平台为中心的嵌入式服务转变。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开展具有更为广阔的前景。高校图书馆搭建学科服务平台,将图书馆服务融入各个院系及学科领域,利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及互联网思维, 将学科服务通过学科博客、学科服务微信公众平台等现代化新技术嵌入课堂,因地制宜,协同学校及各个院系,根据自身馆藏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按师生需求,有计划、有组织,采用多维度、易扩展的方式提供师生所需的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