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在心房黏液瘤切除术前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1-12-23 07:09张火根游宇光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左房瘤体活动度

张火根,游宇光

(1. 赣南医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2.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江西 赣州 341000)

心脏黏液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好发于左心房,单发多见,具有家族遗传病史,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蒂的长短以及活动度等,可出现发热、贫血甚至晕厥、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因肿瘤表面碎片脱落引起体动脉或肺动脉栓塞等不良后果。故需要早期准确检查出心脏黏液瘤形态、体积以及活动性等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精准的参考,提高患者的预后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心脏黏液瘤切除术的24例患者,探讨其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的特点及表现,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月至2020 年10 月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脏黏液瘤的患者共29 例,男性10 例,女性19 例,年龄21~87 岁。其中24 例患者行心房黏液瘤切除手术及病理检查,男性8 例,女性16 例,年龄21~76岁。其余5例拒绝手术。

1.2 方法 (1)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GE Vivid E9(探头频率1.5~4.0 MHz)及PHILIPS iE33(探头频率1~5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者手术前,由经验丰富的超声心动图医师对其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心脏黏液瘤的位置、形态、大小、活动度及其血流动力学参数。

(2)排除手术禁忌后,所有患者经开胸手术或胸腔镜手术切除瘤体,同时行病理检查,并于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行心房黏液瘤切除手术的24例患者中,术后病理确诊为心脏黏液瘤的患者23 例(95.8%),其中左房黏液瘤20 例(83.3%),右房黏液瘤3 例(12.5%),1例(4.2%)经病理诊断为上皮样血管肉瘤。

2.1 超声心动图结果 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黏液瘤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有23 例(肿块24 个),超声心动图表现与术后病理结果见表1。

2.1.1 黏液瘤瘤蒂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23 例心房黏液瘤的瘤体均边界清晰,其中,1 例(8.3%)无瘤蒂,22 例(91.7%)有瘤蒂,其中3 例(12.5%)瘤蒂附着于房间隔近左肺静脉开口处,1 例(4.2%)瘤蒂附着于左心耳,3 例(12.5%)瘤蒂附着于房间隔靠近二尖瓣前叶处,余15 例(62.5%)均附着于卵圆窝处。

2.1.2 伴随心脏瓣膜改变 20 例左房黏液瘤及1例左房上皮样血管肉瘤患者中,14 例(66.7%)患者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部分出现中度反流(4/14)(图2);7 例(33.3%)患者瘤体阻塞二尖瓣口,致瓣口前向血流速度加快(图3)。合并肺动脉高压者为8 例(34.7%),均为左房黏液瘤患者,其中1 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为43 mmHg,3 例患者PASP 为51~70 mmHg,4 例患者PASP>70 mmHg。

图2 左房黏液瘤CDFI

图3 左房黏液瘤CDFI+PW

2.2 随访结果 24 例患者术后1 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所有患者的心房内均未见明确瘤体残留。其中,20 例行左房黏液瘤切除术的患者左房舒张、收缩末期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减小,左室射血分数、缩短分数及每搏量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表2)。3例行右房黏液瘤切除术的患者其右房内径亦比术前回缩。14 例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术后反流情况较术前有明显改善。7 例二尖瓣相对狭窄的患者,术后瓣口前向血流速度均恢复正常。8 例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肺动脉压力[(34.7±7.1)mmHg]较术前[(74.4±18.4)mmHg]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左房黏液瘤(二维超声图像)

表2 术前、术后左房黏液瘤切除术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

3 讨 论

心脏黏液瘤是最常见的心脏原发性良性肿瘤,约75%~85%起源于左心房,起源于右心房的约15%~20%[1],发病年龄分布较广泛,超声心动图已成为心脏黏液瘤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本研究中可见24例心房肿瘤的瘤体均边界清楚,瘤体形态多呈椭圆形,大小不等,22 例瘤体可见瘤蒂(62.5%附着于房间隔卵圆窝处),活动度较大,可随心动周期血流来回摆动。经分析发现其超声心动图的特点与手术病理所见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有1例罕见的左心房上皮样血管肉瘤被误诊为黏液瘤,原因在于肿物附着于左房侧壁,边界尚清,肿物内未见明显丰富血流信号,且心脏黏液瘤好发于左心房,超声医师对左心房上皮样血管肉瘤认识不足,所以易诊断为黏液瘤。

超声心动图可观察伴发的心脏瓣膜改变,如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或肺动脉高压等。例如部分左心房黏液瘤可致二尖瓣相对性狭窄,研究中7 例(30.4%)患者见二尖瓣前向血流速度加快,与胡艳芳[2]的研究相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有效的参考信息。

超声心动图可观察到黏液瘤瘤体的形态、大小、活动度及相关血流动力学等参考信息,对于心房黏液瘤与心房血栓的鉴别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3]。后者好发于左心耳处及左房后侧壁,其无蒂且基底部宽、附着面大,活动度较小,并且运动无规律性[4]。

手术切除是心脏黏液瘤的首选有效治疗方案,为避免瘤体碎片脱落导致动脉栓塞,甚至引起猝死等,在临床上黏液瘤确诊后应尽早手术。研究发现,术前部分患者的心房增大,原因在于心房肿瘤的存在可增加心房内径,同时造成瓣膜相对狭窄和(或)反流,致使心房容量负荷增加,心房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大,随着病情的加重可逐渐出现左室增大;术后心房占位消失,心房负荷降低,心房内径可逐渐减小。同时,有研究发现,具有黏液瘤家族史的患者,肿瘤复发率可高达12%[5],所以应术后常规复查超声心动图,对患者术后的心功能评估给予随访监测,从而更真实客观地评估临床外科手术效果。

超声心动图在心房黏液瘤切除术前后的评估与复查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清晰显示心脏黏液瘤的形态、大小、活动度等特点以及对患者的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脏瓣膜改变、心脏功能等方面进行有效准确的评价。

猜你喜欢
左房瘤体活动度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及其与左房功能的关系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功能的超声评价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分析
WONCA 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2 型糖尿病肥胖成人生活方式改变及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