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俊英
在2021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职业教育中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立德树人,是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根本任务。做好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课程思政教育,是指在非思政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是对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思想内涵上的提升。
中职学生的年龄正处于即将成年和即将踏入社会工作的阶段,思想上初步形成了个人的观念和理念。在这个未成年与成年、幼稚与成熟的衔接阶段,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既要充分利用思政课程,更加需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通过全过程、全方位教育的途径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提高学生在理想信念、职业素养、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个人道德修养,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
中职学生大部分是一群即将成年的孩子,思想观念还没有成型,依然还在探索和构建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程思政教育上,应强调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从理想信念、职业素养、社会责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首先,中职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之前,普遍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专业课程了解不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还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具有坚毅勇敢、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格,懂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具有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了解本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树立在职业生涯中发挥自己的才干和实现自己抱负的理想追求,把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跟国家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把目前的学习与将来的就业、创业联系在一起,坚定理想信念。
其次,在专业技能教学中,通过课程思政教育的渗透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专业知识的实际需求,了解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现实的差距,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提升学习动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勤奋好学、虚心求教、追求新知、勤于实践、开拓创新的良好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创造创新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遵纪守法的习惯,具备自尊、自爱、自律、自强、开拓创新、坚毅不屈的职业素养。
再者,课程思政教育还需要与学生的个人自我发展相结合。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树立在职业生涯中发挥自己的才干和实现自己抱负的理想追求,把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跟人生价值、人生前途结合起来;增强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和习惯;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增强集体意识,维护集体荣誉,培养忠于职守、坚持原则、遵纪守法、积极主动、善于协作的良好作风,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总的来说,理想信念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动力,是正确人生观的体现。职业素养教育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是培养塑造学生世界观、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过程。社会责任意识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主人翁精神,严于律己,把个人发展、集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程思政教育要强调立德树人,着眼于未来,培养和帮助学生明确应走什么樣的人生道路,明确如何正确体现人生价值,如何成长为优秀的劳动者。
二、课程思政教育的特点
与思政课程相比较,在中职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具有鲜明的特点。
1.偶发性
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与主题班会课、调查活动、社会实践等专题专项教育活动不同,它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固定的活动形式;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把思政内容渗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的语言规范格式,没有固定的时间约定,貌似“随手拈来”。即使是同一门课程的相同内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也有可能不一样。
2.针对性
虽然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偶发性,看起来感觉是随心而发的行为,但这些行为是有实际意义的,不是空套的语言,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专业课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的不足之处来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强调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塑造,以及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
3.隐蔽性
专业课程的教材不是思政课程读本,没有章节分明的思想理论文字,有的只是专业知识内容。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能够在专业知识文字中找出“闪光点”,而这些“闪光点”正是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
4.琐碎性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可能就是一言半语,最多也就两三分钟,说的也更多是小事情、小道理,对学生是见缝插针式的适时适量的教育。如果教育时间过长,教育内容过多,专业课程的课堂就成了思想政治学习的课堂,偏离了课程思政教育的本意。
5.长久性
课程思政教育贯穿中职三年的学习生活,是一个长时间的、长期坚持的教育活动。从上一节课传递到下一节课,从一位教师的课堂传递到另一位教师的课堂,从一门专业课程传递到另一门专业课程,是一种火炬传递式的教育活动,始于入学,终于毕业。
三、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
在明确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和特点之后,作为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又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展开教育呢?
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不是孤立存在的,必然与课堂上的人与事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具有前瞻的能力,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在适当的地方增加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从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出发,挖掘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时机和内容,把课程思政教育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
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应该是有机地融化在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等课堂环境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这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专业课教师既是向学生传授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导师,同时也是学生在个人素质修养上的学习楷模。专业课教师在理想信念、职业素养、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个人素质表现,也会时刻影响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专业课教师的良好品德,进而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
课程思政教育是形成和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职业素养、社会责任的教育,是塑造和健全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环节,抓好这个环节,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