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自2018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1]全国高校不斷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将德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在课堂上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
空气动力学基础与飞行原理课程是我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飞机结构修理专业、飞机部件修理专业和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的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基于民航行业标准和机务维修工作过程,通过课堂理论教学、飞机现场教学以及虚拟仿真教学等教学形式,采用多形式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对飞机的基本组成及功用有基本的了解,掌握空气动力学基础知识和飞机的飞行原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建立理论基础。因此,空气动力学基础与飞行原理课程在飞机维修各专业课的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该课程中贯穿思政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热情,实现空气动力学基础与飞行原理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
课程团队经过多年的“研讨——实践——再研讨——再实践……”,构建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旨在夯实传统“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品格塑造”,在专业知识的解疑释惑中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和文化滋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环保意识、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奋斗精神,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应用,课程被认定为2020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本文选取空气动力学基础与飞行原理课程中的“绪论”教学作为教学设计案例,介绍如何在课程教学设计各环节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巧妙融合的一些方法和举措。
一、绪论教学内容简介
绪论教学是空气动力学基础与飞行原理课程教学的开篇,是学生对飞机维修类课程形成整体认识的良好开端,承载着“激发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兴趣和信心”这一重要功能。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空气动力学基础与飞行原理课程选用的教材是本课程组的丘宏俊副教授主编的《简明飞机飞行原理》(第二版),其中绪论部分主要教学内容是:飞行器简介(三类飞行器: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导弹和制导武器的发展史、定义与分类);飞机简介(飞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用,机翼形状与参数);飞行大气环境介绍(大气成分、大气分层、大气特性、国际标准大气等概念)。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教材制定了三个方面的学习要求:了解各类飞行器的定义与分类;掌握飞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用;了解飞行大气环境的特性。此部分计划教学课时6学时。
二、绪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1.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高考填报志愿的专业选择原因。有30%的学生是出于个人兴趣和理想,有54%的学生是看好专业前景或就业前景,而剩下的学生是因为调剂等其他原因。另外,飞机维修类课程的学习是很有专业性的,了解学生中小学阶段有无接触相关飞行知识或航模课程,对教学会更有帮助。据调查,只有10%的学生在中小学接触过飞行知识,56%的学生在网络上浏览过航空相关知识,34%的学生从未接触航空知识。由此可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还不错,但不排除是片面理解。大部分学生对航空内容有所了解,但仍需加强。
2.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
依据我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空气动力学基础与飞行原理课程目标,结合绪论部分教学内容,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思政目标三个维度设定了绪论课堂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飞行器的定义与分类;飞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用;飞机机翼的形状与参数;大气分层与特性;ISA的规定。
能力目标:能够结合具体飞行器阐述其属于哪一类,会描述其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航空发展史,学会文献查阅,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分类整理的能力;能够解释飞机上的每一部分的功用;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大气环境中的相关现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政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航空的兴趣,引导学生坚定专业的理想信念;培养国际化视野,激发学生艰苦奋斗,提高创新意识,为中国民航事业的强大而努力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3.课堂教学内容的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专业对学生的能力需求,将本绪论的内容整合为三个方面:飞行器是什么;飞机上的部件及其特点是什么;飞行大气环境是怎么样的。
4.教学方式的选取
根据绪论部分教学内容特点及我校教学实际情况,依托职教云+云课堂APP(以下简称职教云)的优势,基于以学生“知识需求”为中心,遵循“能力获得”与“品格塑造”为导向的教学原则,确定绪论部分的教学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图1)。课前,教师在职教云上给学生推送学习资料(课件、微课、时事热点等)并发布讨论和思考题。主题讨论和思考题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反复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监测线上学习情况,调整线下课堂教学内容。线下课堂,教师主要讲解巩固重难点,组织案例研讨,基于学校波音737-300飞机开展实践教学。图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讲解,教师点拨,开展实践学习等环节,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引领融入课堂教学中。
5.教学考核与评价的设计
基于职教云和云课堂APP平台,进行多元化的课程考核,集教师考核、小组互评、平台系统的主客观考核于一体,实现课堂即时考核、过程考核,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及个性特征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其中,对于难以量化考核的思政素养,主要从细节入手,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劳动态度和机务作风。学生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的成绩与表现,教师也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全过程学习情况。(见表1)
三、绪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1.案例1:飞行器是什么?
飞行器通常可分为三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导弹和制导武器。
对于航空器,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风筝来引入,说明风筝最开始的发展及历史作用,同时用热气球和飞艇等物体来引发学生思考这类航空器的特点;到现代的滑翔机、直升机和飞机等飞行器来引发学生思考与前者飞行器的差别,从而得出航空器的两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比思维。然后,以“人类对于飞行的探索”“莱特兄弟的飞行尝试”“飞机的发展进程”三个方面来说明人类对于飞行的渴望,对飞行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激励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虽有荆棘,有困难,但还是需要不断追求。最后,进行事例升华,讲述我国的飞机发展成就,说明我国自行研制的运20大型运输机、自主产权的C919客机,自行研制的歼20隐身战机等各类航空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科技报国,发愤图强。
对于航天器,通过回顾中国发射“神舟一号”的视频来引入,讲述世界上航天史的重要事件,另外,重点讲解中国在航天器上的一次又一次突破,让学生既认识到我国与世界的差距,同时也能知道我国的发展情况,鼓励学生不要气馁,奋起直追。
对于火箭、导弹和制导武器,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发射视频来引入,向学生讲述研发“两弹一星”的故事,以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优秀人物事迹引导学生培养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
2.案例2:飞机上的部件及其特点是什么?
本节以国产大飞机C919的研发历程与首飞成功的视频引入,直观了解飞机的各大部件,同时进行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科技报国,培养创新意识。在讲解重难点部分,可将飞机的复杂组成与人体类比,如飞机的起落架类似人体的“双脚”,飞机的液压系统类似人体的“血液系统”,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类似人体的“神经系统”,飞机的机身类似人体的“躯干”等,通过一个一个形象的对比,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部件的特点与重要性。同时在学习飞机的驾驶舱时,让学生自主查询国产C919与波音737飞机的驾驶舱的区别,进行机型的差异化教学,讲解飞机机身外观特点时,可对波音737飞机和空客320飞机进行差异化教学。同时,针对飞机的结构材料,讲解今后的最新发展趋势,针对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描述未来可能会全面采用光传系统。总之,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对比差异性讲解、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将爱国教育、科技创新、唯物辩证思维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中,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3.案例3:飞行大气环境是怎么样的?
本节主要介绍大气环境、大气分层、大气特性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以一则保护生态环境的公益短片为素材,让学生了解当前大气环境处于什么情况,呼吁学生积极保护大自然,树立环保意识。通过经典航空事故——太阳神航空522航班因高空失压使得飞行员失去能力,乘客也因缺氧而昏迷不醒的事故案例,让学生明白飞机在高空中所处的环境是极度低温、缺氧的恶劣环境,如有任何差误,必将机毁人亡。而作为未来的机务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乘客的安全是至高无上的,要牢记规章制度,一切按章行事,敬畏规章、敬畏生命、敬畏职责,弘扬与践行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
四、教学效果与学生反馈
根据职教云平台记录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综合教师、学生及平台系统的主、客观数据进行考核。通过数据分析,统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实践教学证明,本单元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达成度均在90%以上,与近三年的学生学习情况相比,考核成绩、学生出勤率、满意度均有大幅增加。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学生相互监督等多种形式,了解到学生入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人数增加;当初不了解飞机维修类专业的学生对此专业的学习兴趣大增;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加强,班级内学生互帮互助;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有很大提升,能有意识地去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节约粮食;学生认真负责的机务作风、当代民航精神还需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不断加强。
五、结语
上述绪论讲授内容是空气动力学基础与飞行原理课程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在新时代“立德树人”这一大背景下,笔者遵循专业课程的体系和特点,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将家国情怀、职业自豪感、工匠精神、机务作风、安全质量意识、唯物辩证思维这6大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将思政内容渗透进教学实施过程和评价体系,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无缝对接。下一步,将在校级“双带头人”书记工作室的带领下,组织专业课教师系统学习、领会和掌握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鄧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党史国史。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Z].教高〔2020〕3号.
[3]张科,纳学梅.课程思政融入《土力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08):113-116.
[4]刘婧靖,王晓娟,肖锡林,侯三英,龙双双.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的探究和实践——以《无机化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1(08):148-151.
[5]马占营,范广,高丰琴,徐维霞,张引莉.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研究——以绪论教学为例[J/OL].大学化学:1-6,2021-04-02.
[6]刘超,李佳丽.民航维修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以“飞机空调组件”教学项目为例[J].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5(4):31-33.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高职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刘超,项目编号:GDJG2019301;广东省高职教育机械制造类专业教指委教学改革课题“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思政’元素融入高职航空机械维修专业教学的路径探索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刘超,项目编号:JZ201947。]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