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乡间的路上,看着一往无际的稻田。稻穗儿坠弯了头,微风吹来,稻浪起伏,荡起金色的浪花,处处是丰收景象。享受丰收的喜阅,心潮澎湃,不禁感叹:我们的农民终于走上了机戒化种田的时代。经历現在水稻的生产过程,撒稻、哒哒的栽秧机、化学除草、飞机治虫。多轻松呵,稻成熟了。然而,当我的思绪回到过去的青少年时代,那一幕幕令人辛酸的往事便一一浮现眼前。
一,育苗。
为了育壮苗、育好苗,人们总会把上年的谷子经过筛选,拈宝满结实的作为种子、浸水,然后放在事先挖好的地窖中。再用薄寞伏盖,增温、摧芽。再把出齐的芽播撤在整好的田床上,让它长一段时间,秧苗就算育成了。这个育苗的田塊叫秧池。
二,霸田。
秧苗育成还要把它一颗颗的移到大块田里,移栽前必须把大田整好,整好的重要过程就是霸田。霸田就是用两根木头拼成矩形,然后用弯月形的木齿钉在两根木头的底下,人站在上头,形成重压,让牛拖行。被水浸过的耕翻地,在木霸经过后,高墩的泥士被拖到了洼处,田便一展而平。水漂在上面,远看像一面大镜子,真的好看。
三,栽秧。
大田整好后,人们开始忙l栽秧了。女人们在埂边儿一字形排开,手上拿着男人们用担子挑来的秧把(用草捆绑的秧苗),背朝前方弯腰把一颗颗的秧苗栽进水田里。珠钜10公分左右,行钜20公分左右,每个人之间的档距100公分多些。她们飞快的插着,每插几珠便望后退一点。就这样她们一颗颗的插呀插:就这样她们一步步的退呀退。艰难的劳作,无尽的I汗水。百亩、千亩的水田在她们勤劳双手的描摹下,变成了一片泛着绿色的波浪。
栽秧是一种古老的种田模式,也许正是那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真实写照。谁都知道栽秧的苦,谁都知道栽秧的难,可谁又能真正道出这骨子里的辛酸?!为了减少栽秧的苦难,我们的祖先用贤哲的智慧想起了在插秧时唱歌,即秧歌来帮助人们度 ‘过艰难的劳作。果然好使,秧歌一唱群情昂奋,沉闷的空气活跃了,腿疼腰痛的感觉没有了。于是乎辛勤劳动变成了快乐的释放。秧歌一首接一首的唱着。你方唱罢我登场。有着不把你打败势不罢休的气势。歌声在空气中飘荡,激厉着人们不畏难辛的坚强意志。歌词有逗趣的、有调情的;歌声有高亢的、有婑婉的;情调有快乐的、有悲凄的。好不热闹,辛勤的劳动场变成轰轰烈热的赛歌会。
四,薅草。
秧在生长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知名的野草相伴生长。看着比秧矮几节的小草你不除掉,不几天它就会高过秧苗,把秧盖下。严重的影响着秧苗的生长,影响着水稻的亩产量。因此,薅草也就成为水稻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队里田亩多劳力少。因此,只能用增加工作时间的办法与草争夺生长权。每天披着星星出工,载着月亮收工。由于手脚长时间的沤在水里,人们的手脚溃烂了,钻心的痛。但没有一个退缩的,没有一个畏惧的。为了把大小杂草全部清除干净,队干部门还发明了一个新术语:打肉耙。即双膝跪在田里,双手把秧边的地挨排的抠上一遍,既活秧根,也能去除所有杂草,让秧苗清清楚楚的快速生长。薅呀,薅,战着高温,顶着烈日。衣服滴着汗水,皮肤晒出了水泡、晒出了黑黝,没有一个叫苦的,没一个喊累的。在农业学大寨的号招下,在郭风莲铁姑队精神的鼓舞下。人们斗志皍扬连续奋战。为了秧的生长,为了增产粮食,为了多缴公粮,为国家多作贡献。人们不知疲痨的工作,与天斗,与地斗,与困难斗。赤子之心,泣天动地。
五,治虫。
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会有4一5个虫期。虫期一到,治虫便是一个马虎不得的工作。首先,把配好的药水倒进喷雾器里,再倒进适量的水。(一桶水大约四十多斤)背于身后,右手不断的上下摇动压气泵,左手握着喷雾管,在前方左右喷洒。就这样在田里不断的来回循环。有时脚底碰到硬块一不小心能摔个渾身泥湫。在高温下治虫,汗水淋湿了衣衫,喷雾落在淋湿的衣衫上,时间长了,体弱的人就会重毒,这样的事常有发生。有一种飞虫很难对付,那就是飞蛾。记得小的时候,队长叫每家每户在规定的田埂上,堆上一个高墩,高墩上放一盆水,水里放一块砖头或硬块,再在硬块上放一盏馬灯,用马灯诱蛾。于是乎,田野里到处闪烁着灯火。像星星落地,美不胜收。第二天一早,走去查看,盆里的水面上落满了飞蛾。好奇呵,种田也用上了"飞蛾扑火"的典故。
如今的农民,从重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轻松的种田,快乐的收获。金秋十月,收割机在稻,田里欢快的奔跑,稻谷装满车箱在公路上穿梭;输送机吐着金龙穿进了仓库,粮食装满仓。丰收的农民笑逐颜开,喜不自禁。走在田间的路上,夏天麦穗摇拽,秋天稻花飘香。好不悠哉!真是那:快乐的种田汉,自在的逍遥五。喜看稻谷千层浪,乐闻稻花阵阵香。
作者简介:韩登榜(1957.6.1-),男,学历:高中毕业。汉族。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镇、双馬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