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亮 张志广 叶梦琳 廖晓雪 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 (福建 三明 365000)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前期检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7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20例(1640眼)未出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120名(240眼)健康者分为对照组。均接受OCT检查,分析检测结果及OCT的诊断价值。结果:OCT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下1/4象限、上1/4象限及360°平均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118.0±12.8)μm、(131.5±14.7)μm、(100.8±9.9)μ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8.7±14.3)μm、(137.2±15.8)μm、(105.9±9.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270例患者RNFL厚度明显变薄,6个月后复查有175例伴有异常荧光。结论:OCT可通过RNFL厚度可以准确评估DR风险,对人体无创伤,是前期DR的有效诊断方法。
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超过9800万,糖尿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有不良影响,尤其是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者会形成青光眼,导致视力永久性丧失[1]。DR前期患者无明显眼底病变,仅有部分神经元表现,如视力模糊、飞蚊症、色觉异常等。尽早确诊,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防止进入临床期,改善患者预后[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型层析成像技术,利用弱相干光干涉仪获取不同层面组织图像,分辨率高,在DR前期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OCT前期检测对DR的检测结果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内容总结如下。
纳入2018年7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20例(1640眼)未出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479例,女341例;年龄33~72岁,平均(52.8±4.1)岁;病程7~18年,平均(12.7±1.1)年;体重指数(BMI)22~27kg/m2,平均(24.1±1.2)kg/m2。对照组为同期体检的120名(240眼)健康者,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31~73岁,平均(52.6±4.0)岁;BMI21~27kg/m2,平均(24.3±1.3)kg/m2。两组年龄、BMI、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纳入标准:①均为糖尿病患者;②病程7~18年;③复方托品酰胺眼液散瞳检查无视网膜病变,球镜度数-1.0~1.0D,矫正视力超过0.8;④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均主动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缺血性视神经病变;②屈光不正;③青光眼。
所有患者均接受者均行裂隙灯检查、眼底镜检查、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血糖水平检测。采用蔡司Cirrus HD-OCT 4000型OCT扫描仪进行OCT检查,利用复方托吡卡胺眼液将瞳孔散大,使瞳孔直径超过5mm。叮嘱患者取端坐位,固定下颌、头位于标准位置,光线不能垂直眼睛。内注视法将OCT图像控制在同心圆环内,对视盘的四个象限及周围3.4mm进行扫描,通过地形图检测RNFL厚度。RNFL扫描分区:颞侧1/4象限:316~45°,上1/4象限:46~135°,鼻侧1/4象限:136~225°,下1/4象限:226~315°。
FFA检查先进行皮肤过敏试验,静脉推注5mL荧光素钠,注射后10min对眼底不同方位进行拍摄,由同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检验科医师进行检查。
分析OCT检测结果及诊断价值,OCT检测RNFL异常:任一象限RNFL<正常厚度范围;FFA阳性:视网膜内有微血管异常、毛细血管扩张、闭塞、点状高荧光或荧光渗漏;对OCT检测显示RNFL异常者进行6个月随访,OCT联合FFA检查进行复查。
采用SPSS21.0处理所有数据,计数资料经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通过±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CT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上1/4象限、下1/4象限及360°平均值的RNFL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OCT检查结果比较(±s,μm)
表1.两组OCT检查结果比较(±s,μm)
组别 n 颞侧1/4象限上1/4象限鼻侧1/4象限下1/4象限360°平均值观察组 820 81.2±7.5 118.0±12.8 73.7±8.2 131.5±14.7 100.8±9.9对照组 120 81.6±7.1 128.7±14.3 73.5±8.1 137.2±15.8 105.9±9.3 t 0.5493 8.4213 0.2499 3.9288 5.3104 P 0.5829 0.0001 0.8027 0.0001 0.0001
观察组820例患者中270例(32.93%)患者RNFL厚度由(96.3±9.4)μm下降至(94.8±8.8)μm,RNFL厚度明显变薄,6月后复查有175例伴有异常荧光。
长期糖代谢紊乱会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病理改变、纤维组织增生,引起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形成DR。有关研究统计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低于10年的患者DR发生率约为7%,病程超过15年者DR发生率约为60%,病程超过30年者DR发生率能达到95%,糖尿病病程越长,DR发生率越高[3]。通过临床长期研究发现,DR患者临床前期神经元改变先于微血管病理改变,早期眼底检查对DR临床前期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OCT技术是继X射线、CT、MRI之后的一种新技术,属于光学成像技术。光源为超发光二极管发光体,利用生物显微镜成像设备、弱相干光干涉仪获取不同深度生物组织层面的散射信号,形成结构图像[4]。OCT技术的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可获取视网膜内微细结构横面图,判断眼底病变情况。RNFL由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节细胞的轴突、视网膜血管、传出纤维组成,反映神经节细胞活性[5]。DR前期患者部分神经节细胞坏死,胞体、轴突变形、崩解,抑制神经轴突再生,神经节细胞层厚度就会变薄。神经节受损就会导致视网膜周围RNFL厚度变薄,RNFL最厚的部位为视盘,OCT对视盘及周围3.4mm区域的RNFL厚度进行检测可了解患者视网膜病变情况。庄秋霞等[6]学者提出PDR组上侧、下侧及鼻侧RNFL厚度均低于NPDR组、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中观察组上1/4象限、下1/4象限及360°平均值的RNFL厚度(118.0±12.8)μm、(131.5±14.7)μm、(100.8±9.9)μ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8.7±14.3)μm、(137.2±15.8)μm、(105.9±9.3)μm,说明DR前期患者已存在视网膜损伤,RNFL厚度明显变薄,与学者结论具有一致性。FFA可直观反映眼底循环、视网膜血管病理生理变化。本次研究还发现,通过对270例RNFL厚度变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患者的厚度继续变薄,且出现了异常荧光,提示患者视网膜损伤持续加重,进入临床期的风险高。
综上所述,OCT是一种非接触的光学成像技术,对人体无创伤,检测糖尿病患者有RNFL厚度明显变薄时提示患者有视网膜病变。对OCT检查异常者进行随访,联合FFA复查可判定眼底功能及血管病变,可提高DR前期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