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焱焱 孟霞辉 王晶晶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大部分胸腔镜手术要求实施单肺通气,从而有效进行肺部隔离,减轻患侧肺损伤并保护健侧肺组织;同时,患侧肺萎陷、健侧肺通气可获得清晰良好的手术视野,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1]。而婴幼儿单肺通气往往存在难以对患侧肺进行及时有效吸引等问题。因此,寻求合理、有效的通气方式十分必要。支气管封堵器具有插管方便、双肺隔离效果确切、损伤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婴幼儿气管导管内径小,置入气管导管难度较高,气管导管内置入封堵器可使气道阻力增高,降低机体有效通气量,增加CO2蓄积等[2]。将支气管封堵器放置在气管导管外,可留出气管导管内空间,使导管容易进入目标支气管,有利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封堵器精确放置。本研究旨在探索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婴幼儿采用气管导管外放置封堵支气管插管对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通气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85例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分组:对照组42例,给予单腔气管导管;观察组43例,给予气管导管外放置封堵支气管插管。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7~35月,平均15.62S5.41月;体质量指数为15.23~19.27 kg•m-2,平均17.53S1.37 kg•m-2;患侧肺为左肺19例,右肺23例。观察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8~34月,平均15.28S5.48月;体质量指数为14.85~20.16 kg•m-2,平均16.88S1.23 kg•m-2;患侧肺为左肺婴幼儿18例,右肺婴幼儿25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患儿头颈部活动良好;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3];婴幼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术前合并呼吸道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或哮喘病、先天性心肺疾病等。
对照组:给予单腔气管导管,根据婴幼儿年龄选择比公式计算结果,选择小半号的普通单腔气管导管,行气管插管,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和反复听诊,插入目标支气管,确定位置后固定导管。观察组:给予气管导管外放置封堵支气管插管,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结果选择普通单腔气管导管,喉镜明视下插入支气管封堵器,再插入气管导管,接转接头行机械通气。将纤维支气管镜置入气管导管,引导封堵导管插入目标主支气管内,退出纤维支气管镜至隆突以上,保证封堵器套囊上端位于主支气管开口处,听诊单肺通气满意后固定导管。
插管完成后进行手术,主要手术步骤完成后,对照组导管退至支气管,恢复双肺通气至手术完全结束;观察组拔出支气管封堵器,充分吸痰后恢复双肺通气至手术完全结束。
1.3.1 血流动力学指标
记录插管前(T1)、插管后5 min(T2)、单肺通气20 min(T3)、单肺通气结束时(T4)、手术结束时(T5)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
1.3.2 通气指标
记录T2、T3时患儿气道压力(Airway pressure,Paw)、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的变化。
手术开始后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先呈上升后逐渐下降趋势;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波动更平稳,但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D)
表1 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D)
指标 组别 n T1 T2 T3 T4 T5 心率 (次•min-1) 对照组 42 121.86±4.83 123.27±4.71 122.43±4.62 121.76±5.16 121.38±4.85 观察组 43 120.37±4.29 121.54±4.13 120.92±4.73 120.53±5.72 120.16±4.76 平均动脉压 (mmHg) 对照组 42 65.81±6.14 66.29±6.34 66.91±5.76 65.19±6.73 64.72±5.49 观察组 43 65.37±5.96 67.21±6.18 66.84±5.63 66.43±5.86 65.81±5.84
两组患儿T2时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T3时观察组Paw、PaCO2小于对照组,PaO2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T2、T3时间点通气指标比较(±SD)
表2 两组患儿T2、T3时间点通气指标比较(±S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Paw(cmH2O) PaO2(mmHg) PaCO2(mmHg) T2 T3 T2 T3 T2 T3 对照组 42 16.49±3.39 23.64±3.26 216.95±31.56 137.81±32.52 44.56±3.71 48.27±3.87 观察组 43 15.53±3.15 21.75±3.19* 228.61±30.73 159.32±33.71* 43.52±3.84 46.16±4.43*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波动都较小,说明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时,采用气管导管外放置封堵支气管插管基本不影响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4]。
这可能是因为支气管封堵器插入后无需活动单腔支气管位置即可直接定位,且封堵管管径较小,对声带、咽喉、支气管黏膜影响小;加上封堵器较柔软,插管前导管润滑,有效减轻插管以及拔管应激反应,与姜燕等的研究结果一致[5]。
在肺叶隔离通气时,对照组导管进入患儿健侧支气管减小支气管内径,而观察组气管导管的末端位于机体隆突上气管内,支气管封堵器对单腔气管导管外横断面积影响较小,对气道压力的影响较小。
因此我们的结果显示单肺通气20 min时,对照组Paw增加,PaCO2升高更明显。由于较低的Paw有利于术侧肺血流向健侧肺的再分布,从而减轻患儿单肺通气时的肺内分流,提高氧合,因此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与雷晓鸣等研究结果一致[6],这说明气管导管外放置封堵支气管插管的方法能提供较好的通气效果。
综上所述,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婴幼儿采用气管导管外放置封堵支气管插管的方法可解决患儿肺隔离困难,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提供较好的通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