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 封洁
(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河南 南阳 473000)
鲍曼不动杆菌属于非发酵菌属革兰阴性杆菌,可造成多种院内感染,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逐年增加[1-3]。耐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CRKP)是目前常见的医院内条件致病菌,也是院内感染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相较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irbapenein-sensitive klebsiella pneumonia,CSKP),其对于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这为疾病用药与治疗带来一定的障碍[4]。
本研究探讨磷霉素联合美罗培南对于新生儿CRKP感染性肺炎疗效,旨在为临床疾病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1月60例CRKP感染性肺炎新生儿临床资料,将采用磷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的患儿纳入A组(n=32例),将采用磷霉素的患儿纳入B组(n=28例)。
A组包括男17例,女15例;胎龄37-42周,平均(39.89S1.17)周;出生体质量:3164-6880g,平均(5020.75S420.91)g;日龄6~25d,平均(15.69S2.39)d。B组包括男15例,女13例;胎龄36-42周,平均(39.97S1.23)周;出生体质量:3140-6904 g,平均(5040.92S405.87)g;日龄7~27 d,平均(15.77S1.95)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P>0.05)。
纳入标准:(1)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感染性肺炎诊断[5];(2)痰培养结果证实为CRKP感染;(3)日龄≤28 d;(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入组前接受过其他类型抗生素治疗;(2)入组前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激素等治疗;(3)严重免疫低下;(4)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例如血流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5)合并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畸形等;(6)合并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其他类型的肺部疾病。
两组均给予常规体温控制、低流量给氧、调节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平喘、化痰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B组给予磷霉素钠(厂家: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974),静脉滴注,给药剂量为1.5 mg·kg-1,每天2次。
A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联合使用美罗培南(厂家: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396),静脉滴注,给药剂量为10 mg·kg-1,每天3次。两组均持续治疗7 d。
(1)疗效标准:参照《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6],①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病原学结果均恢复正常;②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4项中仍有1项尚未完全恢复;③有效:改善的项目小于3项,症状不明显; ④无效:病情无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以痊愈和显效为治疗有效。
(2)细菌学疗效: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细菌鉴定,按清除、持续、替换进行细菌学疗效评定。
(3)临床症状:比较两组退热时间、肺部阴影消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
(4)肺功能: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RR)、吸呼比(Ti/Te)、每公斤潮气量(VT)、达峰时间比(TPTEF/TE)。(5)炎性指标:于治疗前后采集3mL肘静脉血,抗凝处理,经常温下高速离心机离心15 min,转速2500 r·min-1,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6)不良反应: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采用SPSS22.0,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P>0.05)。见表1。
A组细菌学清除率87.50%高于B组64.29%(P<0.05)。见表2。
两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比较(P>0.05);A组退热时间、肺部阴影消散时间短于B组(P<0.05)。见表3。
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RR、Ti/Te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低于B组,VT、TPTEF/TE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A组高于B组(P<0.05)。见表4。
两组治疗前血清炎性指标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见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见表6。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细菌学疗效比较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SD,d)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SD,d)
注:与B组相比,*P<0.05。
组别 n 退热时间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 肺部阴影消散时间 A组 32 3.80±0.35* 5.41±0.49 8.28±0.82* B组 28 4.15±0.40 5.52±0.38 8.70±0.91
表4: 两组肺功能水平比较(±SD)
表4: 两组肺功能水平比较(±SD)
注:与B组相比,*P<0.05。
组别 n RR(次·min-1) Ti/Te(%) VT(mL·kg-1) TPTEF/TE(%)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 32 37.44±4.06 32.18±3.29* 76.55±7.91 63.42±5.23* 5.76±0.89 7.16±0.81* 20.19±3.11 28.13±3.77* B组 28 37.81±3.45 34.01±3.06 77.81±8.02 67.01±5.88 5.39±0.94 6.69±0.73 20.85±3.40 25.86±2.83
表5: 两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比较(±SD)
表5: 两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比较(±SD)
注:与B组相比,*P<0.05。
组别 n IL-6(pg·mL-1) TNF-α(pg·mL-1) hs-CRP (mg·mL-1)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 32 83.61±7.81 40.19±4.02* 171.05±16.88 76.39±6.90* 35.64±4.06 14.75±1.60* B组 28 84.56±6.91 46.93±4.55 172.65±15.61 79.77±5.87 34.98±5.15 17.88±1.92
表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新生儿由于自身各组织器官功能未发育完全,临床常用的CPKP感染抗菌药物替加环素、多粘菌素等均对新生儿具有较大的毒性,因此目前治疗新生儿CPKP感染仍较多采用磷霉素联合碳青霉烯类药物[7-8]。
本研究中A组细菌清除率均高于B组,CPKP感染可选择药物比较窄,磷霉素联合美罗培南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磷霉素耐药菌株迅速出现。黄林等[9]研究通过体外试验研究表明磷霉素联合美罗培南较单药治疗已显示出更大的活性,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磷霉素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的酶催化反应,这个干扰作用时间较早,不但可进入生物膜发挥杀菌效果,还可破坏生物膜作用,使联合的抗菌药物发挥更强药效。
与此同时,本研究中A组退热时间、肺部阴影消散时间短于B组,A组治疗后RR、Ti/Te水平低于B组,VT、TPTEF/TE水平高于B组,A组患者肺功能改善优于B组,进一步说明磷霉素与美罗培南联合用药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控制和临床症状的改善。IL-6、CRP、TNF-α等多种炎性因子参与气道以及肺间质炎症过程,其中IL-6 为T细胞活化免疫调节因子,其升高状态与感染程度有密切关系,可促使巨噬细胞表达;TNF-α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高浓度状态下可致机体器官损伤;CRP是肝细胞内生成的炎症物质[10]。本研究中患者治疗后IL-6、TNF-α、hs-CRP 水平均明显降低,两组抗菌药物的使用均有利于炎症反应的进一步控制,且联合组作用效果由于单纯磷霉素治疗。
综上所述,磷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CRKP感染性肺炎相较于单纯磷霉素治疗,有利于提高患儿细菌清除率,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炎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