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7月,机床工具行业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8%,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超过25%,所有分行业继续保持盈利。亏损企业占比较上年同期收窄1.2个百分点。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同比增长39.4%,在手订单同比增长24.5%。
1~7月,机床工具行业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8%,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超过25%,所有分行业继续保持盈利。亏损企业占比较上年同期收窄1.2个百分点。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同比增长39.4%,在手订单同比增长24.5%。
1~7月规模以上企业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34.9万台,同比增长44.2%。金属成形机床产量为12.2万台,同比增长11.9%。
1~7月机床工具进出口总体呈明显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185.7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其中,金属切削机床进口额36.0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出口额20.9亿美元,同比增长39.0%;金属成形机床进口额7.1亿美元,同比增长21.4%,出口额8.8亿美元,同比增长39.2%。1~7月机床工具进出口保持了自2019年6月以来的顺差态势,顺差为23.7亿美元。
一是工业生产平稳增长。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与2019年同期相比,两年平均增长5.4%,较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同比增长2.5%、5.5%、6.3%。
二是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明显加快。8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较上月加快2.7个百分点,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3.0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2.9%,较上月加快7.6个百分点;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30.4%和14.7%,较上月分别加快3.2和0.6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7.4%、39.4%、38.7%。
三是装备制造业增长态势较好。8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两年平均增长8.3%,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5和2.9个百分点。其中,电子、金属制品、电气机械等行业同比分别增长13.3%、11.8%、10.3%;专用设备、仪器仪表行业分别增长8.7%和9.4%,较上月分别加快3.4、2.5个百分点。
四是工业出口增长加快。8月,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4.8%,较上月加快3.8个百分点。主要出口行业中,医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长67.1%,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汽车、金属制件、化工行业分别增长58.3%、43.0%、38.1%;专用设备、电气机械、通用设备、文教体育用品行业增速均超过15%。
芯片短缺对汽车行业的影响较大,持续数月的短缺使许多知名车企相继陷入停工、停产等窘境,叠加其他不确定因素,汽车销量受到明显影响。
8月,美国轻型汽车销量急剧下降17%,福特汽车公司8月在美销量同比下降33.1%。
8月,法国新车销量同比下滑15%,是自2012~2014年经济衰退以来首次出现8月销量低于10万辆。此前,7月份销量已暴跌35%。法国雷诺汽车公司预测,芯片断供将使今年汽车产量减少约20万辆,是此前估计的两倍,该公司上半年在全球售出142万辆汽车,较2019年同期下降近25%。
德国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表示,由于芯片短缺导致生产停滞,许多车型供应不足,销量受到打击。今年7月,德国新车注册量大跌25%至23.64万辆。
印度8月份乘用车销量从7月的29.4万辆下降至26万辆。其最大汽车制造商马鲁蒂铃木表示,由于芯片短缺,其9月份的汽车产量将下降60%。
8月,日本的斯巴鲁销量下降15%,本田的销量下降16%,在华销量更是下跌38.3%。
日本机床工业协会发布数据,7月日本机床订单总额为1 349.8亿日元,环比增长2.2%,同比增长93.4%,而且是连续9个月同比增长。订单总额连续2个月超过1 300亿日元,连续6个月超过1 000亿日元。1~7月日本机床订单总额8 370.7亿日元,同比增长74.4%。
7月,日本国内机床订单较6月增长1.6%,达到453.9亿日元,连续2个月环比增长;同比增长82.9%,连续5个月保持同比增长。从主要用户行业看,7月来自工业机械的订单较6月增长2.6%,来自汽车的订单下降17.4%,来自电气和精密机械的订单增长24.8%,来自飞机、船舶和运输设备的订单增长10.3%。
7月,日本国外机床订单较6月增长2.5%,达到896亿日元,连续2个月环比增长;同比增长99.2%,连续9个月保持同比增长。从地区来看,7月来自亚洲市场的订单为421.5亿日元,较6月下降2.2%,同比增长75.5%;来自欧洲市场的订单达到218.7亿日元,较6月增长20.5%,同比增长180.1%;来自北美市场的订单为239.1亿日元,较6月下降2.3%,同比增长94.5%。
9月27日,天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天津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作为全国首部省级促进智能制造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对加快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落实制造业立市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条例》规定加强智能制造供给,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引领带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推动构建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系统集成技术,提升智能制造创新效能。同时,聚焦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建设制造业创新载体、产业化促进组织,推动协同创新,并对研发智能制造装备、推广高端工业母机、开发工业软件、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等作出具体规定。
《条例》明确深化智能制造推广应用,聚焦企业、行业、区域转型升级需要,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应用示范,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推进新兴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支持建设智能场景、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提升企业生产和管理智能化水平;拓展智能制造行业应用,引导推广智能制造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推进智能化升级。
9月6日,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21年省级标准化项目名单,确定工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共8项。由通用技术集团沈阳机床公司承担,通用技术集团沈阳机床股份参与的“数控机床产品设计标准化试点”项目经过专家审核和视频答辩等环节后入围,成为沈阳辖区获批省级标准化试点的工业企业之一。
辽宁省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是将特定领域标准化试点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在行业内进行推广,充分发挥试点典型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数控机床产品设计标准化试点”项目计划执行时间为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将通过架构搭建、策划实施、标准起草、宣传动员、体系运行、监督检查、评价改进等工作流程,提升产品设计技术标准水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9月26日,2021中国碳中和推介交流会在北京海淀区召开。北京市顺义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朱光楠做《顺义区创业摇篮计划支持政策实施办法》、《顺义区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政策推介,其中顺义区支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包括对企业申报获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世界“灯塔工厂”给予资金支持,最高给予1 000万元支持;对创业创新基地建设,最高给予200万元支持。
顺义区支持重大项目引进落地,包括对国内外企业在我区建设国际先进的智能制造标杆工厂、智能制造装备生产基地和重大产业化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支持重大技术装备应用,包括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奖励、重大技术装备应用销售比例给予配套资金支持;支持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包括对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单位在顺义区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北京市产业创新中心给予资金支持,国家级最高2 000万元,北京市级最高1 000万元;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包括对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单位在顺义区建设标准研制、检测验证、知识产权管理等公共服务平台给予资金支持,最高1 000万元;支持产业和技术环境优化,包括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及应用项目推广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对实习基地建设、高标准厂房和定制厂房建设、人才引进等给予支持等。支持经认定的创业创新平台、创业创新基地建设,给予已竣工的建设项目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单个项目支持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认定的创业创新平台、创业创新基地和专业化服务机构服务绩效进行年度考核,根据服务企业数量、质量、效果等情况择优给予奖励,单个服务载体每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9月28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专场新闻发布会宣布由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宇科技)投资6亿元建设的国内首家航空环锻件智能化产业基地全线启动,并将形成粗加工生产线、无损检测线、立体智能仓库、NADCAP实验室、航空环锻件研究院等全流程配套体系,该基地将于2022年建成投产。
航宇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首次实现了航空热加工企业运营及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在整个制造过程中,控形控性,实现了热加工企业制造全过程的可控化,变形过程的数字化,材料和能源的节约化。该基地采用数字化仿真方法,设计了科学合理的工艺制造过程、工艺布局,实现了先进制造工艺与自动化设备的融合以及航空锻造人才与数字化系统的融合,这将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高端环锻件制造的差距。
“航空环锻件柔性智能生产线”的建设,实现了航空环锻件的柔性智能制造,解决了传统热加工企业制造过程中靠经验的“痛点”问题,消除了人为环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提升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向客户提供大量高品质、低成本的产品提供了保障,为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9月27日,由安徽省经信厅联合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知识产权局、省版权局等单位共同主办,安徽省工业设计产业联盟承办的“荣事达杯”安徽省第八届工业设计大赛颁奖大会在合肥举行。
本届大赛以“设计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采用1+X办赛模式,即举办1个综合赛和X个专项赛,综合赛共征集来自382家企业的649件产(作)品,参赛企业数较上届增长了近20%;35家企业或单位承办专项赛,收到11 000多件参赛作品,创历届新高,呈现作品数量多、覆盖区域宽、参与行业广的特点,为企业转化、提升、储备了一大批原创工业设计成果。
颁奖大会上,合肥讯飞读写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办公本X2等10件参赛产品荣获综合赛金奖,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汉马H9(星凯马)搅拌车等100件产品荣获优秀奖,客来福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承办单位荣获“专项赛优秀主办单位奖”,合肥市经信局等11家单位荣获大赛组织工作“优秀组织奖”,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资深专家级设计师孙钦森等10人荣获第二届“安徽省十佳工业设计师”称号。
在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晓彤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简版)》(以下简称《报告》)。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江苏、山东、湖南、广东、重庆多地开展调研,以684家云上平台中小企业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进行了专题研究。
《报告》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向好,呈现从“单点应用”向“全面赋能”转变的特征,企业转型越深入,全流程赋能成效越均衡;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降低门槛、激发数智、提升韧性、创造价值等方面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初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仍面临转型基础薄弱、人才供给不足、投入压力较大、存在安全顾虑、服务能力不足等多重挑战。《报告》也对进一步提升平台赋能作用、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近日,酒钢集团技术人员通过多年研究实验,创立了《电力变压器用高锰无磁钢板行业标准》,目前已获工信部批准,并于2022年10月1日正式在国内实施。这不仅为我国乃至全球电力行业首次制定了电力变压器用高锰无磁钢板行业标准,也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变压器生产提供了质量技术保证。
该标准适用于制造电力变压器用高锰无磁钢板,规定了电力变压器用高锰无磁钢板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代号、订货内容、尺寸、外形、质量及允许偏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等,符合《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等相关要求。
9月27日,天水市委、市政府主办,星火机床集团公司承办的2021年数控机床发展产业论坛在天水市举行。论坛分析了国际国内机床市场发展变化、趋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机床行业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意见。
中国机床工具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毛予锋在论坛上作了“机床工具行业市场的运行分析和发展建议”的演讲,分析了国际国内机床市场发展变化、趋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专项处长苏铮作了国内外机床产业发展政策、机床产业创新发展有关知识的演讲;陕西柴油机公司研究员雷军作了我国内燃机产业发展及数控机床中高速、大功率内燃机制造领域的应用等相关知识的专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