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黎嘉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系, 河南 许昌 461000)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其目的在于集合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双重力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化人才。[1]高职院校作为一线生产人才的主要输出点,是开展产教融合的主阵地。但由于学生就业需求和企业特点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产教融合也面临着如何开展针对性教育服务、企业信息的实时共享、学生体验与表现的快速反馈等难点问题。另外,2020年突然暴发的新冠疫情给教育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应对突发疫情时,很多高职院校暴露出应急教学预案缺失、远程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了巨大的教育损失。[2]
智慧教育云平台是指依托云计算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数据存储、处理和计算能力,为教育事业提供智能化服务的综合性平台,是信息化时代推动教育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3]智慧教育云平台所具备的信息共享、远程教育等功能,是解决产教融合难点问题与应对突发疫情的理想选择。基于此,本文将以河南省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开发设计一款用于产教融合和突发疫情的智慧教育云平台,以期实现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改革。
1.数据搜集
本文搜集的数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高职院校拥有的与产教融合相关的网络资源,数据来源为各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线上图书馆等;第二是与高职院校具有合作关系的用人单位提供的与产教融合相关的网络信息,数据来源为企业官方网站、校企合作平台等;第三是针对产教融合网络资源的使用频次、实践效果的统计数据,如校园网访问频率、学生学习时长等,数据来源为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的信息管理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调研对象包含河南省内的15所高职院校和11家用人单位,数据搜集周期为6个月。
2.数据分析处理
(1)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网络资源
本文共搜集了7.6万条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相关的网络资源信息,利用关键词、信息来源和访问人群为依据进行数据聚类分析,得到产教融合网络资源的类别划分情况,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河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网络资源主要分为学科内容建设、产品与技术服务、课程与生产对接、市场走向把控、软件操作模拟、案例教学、在线考核评测、互动问答交流、教师素养培训9个大类,其中课程与生产对接、案例教学和互动问答交流占据较高比重,而软件操作模拟、市场走向把控和教师素养培训的比重较低。这说明,河南省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依然主要依赖于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结合还不够深入。
图1 河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网络信息类别划分情况
(2)用人单位产教融合网络信息资源
本文共搜集了6.2万条用人单位产教融合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为8个大类,分别是产品功能识别、产品模拟设计、技术革新、市场需求波动、服务升级改造、企业文化与管理、资金评估控制、定向岗位培训,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更加侧重于企业的实际产品和岗位需求,对于产品功能识别和产品模拟设计以及定向岗位培训的研究力度较大,推动产教融合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认识,培养“即插即用”型的人才。
图2 河南省用人单位产教融合网络信息类别划分情况
为进一步判断目前河南省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网络资源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匹配性,将两部分数据汇总,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离群度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对比,得到如图3所示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定向岗位培训这一大类,出现了4个明显的离群点,这说明高职院校对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反应速度较慢,相关的信息更新不及时,产教融合难以完全实现为用人单位输出对口人才的目标。同时,产品模拟设计和产品功能识别这两个大类也出现了明显的离群点,这也说明高职院校在开展产教融合相关教学工作时,对于新产品、新功能的信息共享存在滞后性,在产品创新设计与模拟操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
图3 河南省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产教融合信息离群度分析
(3)产教融合网络资源利用情况
根据统计资料,从整理出的调查周期内每个大类信息的访问与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互动问答交流、软件操作模拟、在线考核测评、产品与技术服务和定向岗位培训5个大类的资源利用率最高。相比之下,产品功能识别、技术革新、服务升级改造和资金评估控制这4个类别的访问量很低。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安排,发现在现有的产教融合网络资源中,互动问答交流、软件操作模拟和在线考核测评这三个大类主要是由于学校课程的安排和硬性要求。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学生更加倾向于获得关于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岗位工作细节、企业供销流程、企业核心技术开发、市场拓展方面的信息。
1.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与方法调查
本文针对突发疫情下高职院校教学现状的调查以当前流行的新冠肺炎为例,共调研了河南省内的15所高职院校,汇总得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学校采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汇总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目前河南省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直播授课和观看视频的方式来应对突发疫情,并且利用在线答疑、电子试卷等方式来实现考核。尽管这些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教学进度,但网络直播所能利用的教学资源比较有限,学生的听课质量也无法保证。同时,这类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一样,依赖于教师的主观讲解,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足,学生也无法及时消化和实践所学的知识。此外,在调研过程中,很多教师也表示存在学生空放视频、在线考试作弊的情况。
2.学生学习情况与偏好调查
为了进一步评价突发疫情下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线上教学模式时的学习效果情况,并了解学生对于线上学习的偏好,本课题设计了调查问卷,采用在线答题的方式,向河南省内的高职院校学生共发放416份调查问卷,回收387份调查问卷,核查后得到355份有效问卷。
(1)学习效果情况
从图4中可以看出,现有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学习效果较为有限,能够完全理解课程内容的学生不足10%,有高达50%以上的学生表示仅能部分理解或较少理解网络教学的内容。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包括网络教学过于晦涩、缺少其他教学手段的支持、知识点的应用直观性差等等。
图4 学生学习效果情况
(2)学生在线学习需求与偏好
从图5中可以看出,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在线学习的重点在于利用网络技术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包括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新闻、用人单位需求等延伸信息,根据个人择业意愿进行学习内容的筛选与搭配,以及针对个人青睐的工作岗位的定向化辅导和模拟训练等等。除此之外,从学生听课的角度来说,增加关于知识点实际应用和企业专家经验分享的内容,以及在漫长的直播课程中穿插一些在线活动,是提高学习兴趣和保持课堂氛围的必要手段。并且,针对如新冠肺炎这类持续时间较长的疫情,建立学生的电子档案是提高课程严肃性和丰富学生简历的有效方式。
图5 学生在线学习需求与偏好情况
1.信息资源集成与分类功能
高职院校学生对于产教融合的信息需求具有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涉及专业知识信息、行业理论与技术信息、用人单位的产品、服务、生产经营特点和岗位需求及技术能力要求信息、交叉领域信息等等。因此,智慧教育云平台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信息集成处理能力,实现海量信息的分类化拾取访问,以便为学生提供精确的信息检索服务。同时,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也能够为应对突发疫情提供足够的支持,使得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能够及时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来实现在线学习。[4]
2.模拟企业实践功能
从调研和问卷调查结果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提高实践活动比例的渴求非常强烈,在企业实习机会有限的情况下,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来模拟企业环境进行实践显得尤为必要。通过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虚拟企业,让学生直观地体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所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工作行为。同时在突发疫情时,该模拟功能也能够有效解决线上授课无法进行实验等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弊端。
3.校企联合教学培养
根据调研和问卷调查结果,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希望在学习中得到企业专家的指导。因此,在智慧教育云平台中实现校企联合教学与人才培养是必要的。一方面,企业的各类专家人才可以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进行在线讲学、经验分享、互动咨询等等,能够解决由于时间和地域限制导致无法前往学校进行面对面授课的难题。另一方面,这种企业在线教学培养模式不会受到突发疫情的影响,企业专家可以随时通过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
4.定制化课程与指导
课程设计与指导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学生就业意愿和企业用人需求的不同进行动态调整。平台可以通过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访问行为,分析学生的学习偏好,结合对学生就业意愿的调查,在课程内容组合、企业专家指导等方面有所侧重,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就业需求的定制化课程与指导。同时,在资源更新时采用个性化推荐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最有价值的资源。[5]
5.建立电子档案
一方面,电子档案能够直观地反映学生在网络学习、资源查阅方面的投入程度,还可以通过学生在模拟企业实践中的表现,客观评价学生具备的专业素养,从而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另一方面,在突发疫情的情况下,电子档案能够有效实现远程考核评价、在线学习过程监控等功能,保证足够的教学压力,防止学生由于监管不足而出现懈怠。
根据智慧教育云平台的预期功能和参与方,建立对应的理论模型,具体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智慧教育云平台涵盖学生、学校、用人单位、网络和后台5个部分,其中学生是服务对象,用人单位和学校是控制和管理者,网络是外部环境,后台是技术支点。在功能实现方面,学校承担课程定制、定向辅导的直接功能,用人单位主要承担为学生提供企业产品、技术、生产经营活动、岗位需求等信息的直接功能。网络主要承担提供在线学习、经验分享与咨询的直接功能。[6]后台主要承担记录学生行为、感知学生需求和考核与过程监督的直接功能。[7]
图6 智慧教育云平台理论模型图
本文选择河南省某高职院校合作完成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开发设计工作,平台依托Java Spring MVC框架实现,利用Tableau软件进行数据记录和处理,采用Flexsim仿真软件来模拟企业活动。平台包含4个外部接口和2个内部接口,外部接口为1个互联网接口和3个与该高职院校具有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网络接口。内部接口为一个学校网络教学资源数据库接口和一个校园网接口。智慧教育云平台操作界面如图7所示。
图7 智慧教育云平台操作界面
在该高职院校选择2个班级进行实践教学,教学地点为学校机房,教学内容为企业存货管理,具体分为学生自主学习、专家在线授课、模拟企业活动、深度互动咨询4个步骤。教学时长为90分钟,在后台全程记录学生的平台使用行为,课程完成后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评价平台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1.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教师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向学生传送企业存货管理的电子教材,要求学生通过平台检索和学习与企业存货管理相关的资源和信息。学习时间为20分钟,根据后台结果,学生们共使用“周期存货”“安全存量”“存储能力”等52个关键词进行了超过1500次检索,具体统计信息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内部检索的平均时长仅为27.4秒,准确率高达87%,推荐采纳率也达到73%,这说明平台内部存储的教学资源具有非常好的针对性,能够快速准确地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表2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检索行为统计数据
2.专家在线授课
专家授课环节邀请一名来自某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远程在线授课,授课内容分为知识点讲解、技术与对策、企业情况介绍、市场情况分析、案例讲解、经验分享和岗位要求7个部分,累计时长30分钟。根据后台统计数据,每部分内容对应的听课情况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学生更加青睐关于企业情况、专家经验分享和岗位要求方面的内容,关注率都在80%以上,相比之下知识点、技术对策讲解的关注度比较低。在安排专家讲解时,应注重联系实际的内容,缩减纯理论教学的时长,以此提高专家直播授课的效率。[8]
图8 专家授课环节听课情况
3.模拟企业活动
学生通过平台内置的模拟功能对虚拟企业进行存货管理,虚拟企业的相关参数由某企业提供,学生的行为统计数据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学生的平均操作时长达到18.2分钟,对于虚拟企业的存货管理要求的理解正确率达到81.6%,这说明该平台在模拟企业环境方面比较成功,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并且准确反映出所要训练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的操作准确率不高,决策成功率只有52.5%,这也说明,完全按照实际企业来创设虚拟情境,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从检索内容来看,学生倾向于通过仿照案例或依靠专家经验分享来完成决策,这也需要学校在平台中进一步丰富相关资源。
表3 学生模拟企业活动行为统计数据
4.深度互动咨询
深度互动咨询环节为学生和授课专家之间的交流讨论,分为答疑和自由发言两个部分,各占10分钟。学生的行为统计数据如表4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答疑和自由发言的满足率都不高,仍有大量学生的提问和表达愿望未能完成,并且存在一定的重复现象。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教师和专家人数来满足学生需求,即开设多个直播间,提高互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在该平台中增加分组功能,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先通过组内交流解决一部分问题,然后汇总共性问题交由教师和专家解答。
表4 学生深度互动咨询行为统计数据
产教融合是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建设的重点,新冠疫情的暴发对高职院校线上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河南省高职院校为例,分析了河南省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及应对突发疫情两方面的教学现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基于产教融合和突发疫情的河南省高职院校智慧教育云平台理论模型,并在河南省某高职院校进行了功能实现和实践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平台具备实用性。但在未来需要进一步对平台功能和使用观感进行改进,提高平台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