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骆鋆墁
一针一线勾勒华美,传递非遗风采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下,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重要分支广州刺绣(以下简称“广绣”)逐渐走进校园。在艺术熏陶及教师指导下,学生从主题、图案、色彩与工艺等方面将广绣融于服装设计中。
广绣是指以广州市为中心在珠三角等地出现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广绣作品色泽艳丽、构图饱满、栩栩如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厚的岭南文化特质和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绣主要由丝绣、绒线绣、钉金绣和珠绣四大绣法组成,作品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
近几年,广绣作为艺术选修课逐步走进广州市多所中小学课堂,广绣文化在校园传统艺术教育中起到良好推进作用。2018年,笔者学校在“绣美校园—2018年广绣进校园系列活动”中成为广绣试点学校,同年学校与著名广绣工艺美术师梁雪珍合作,正式成立工作室。学习广绣的学生多来自服装设计专业,课堂教学设置为双师辅导形式,工艺美术师传授刺绣技艺,笔者辅助教学工作。
笔者作为广州市海珠工艺美术职业学校的一名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广绣是有难度的传统手工艺,学生需要悟性和时间去打磨技艺,仅学习针法与临摹无法让学生有过多的成就感。结合现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笔者认为应当让学生能够侧重对工艺的理解,注重传统文化历史、内核和价值。在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传承本土文化精神的命题下,广绣的保护、传承、创新与发展显得十分迫切与重要,学生应不断提高服装设计品质,以广绣的工艺技法、审美要素为基础,赋予广绣新的艺术形式和使用价值。
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广绣传承人屈汀南在2012年举办了一场名为“霓虹广绣”的广绣时装秀,推出“百鸟朝凤”“雨打芭蕉”等7个系列的38件精品广绣服装。服装的刺绣图案构图精细、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丰富,整套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展出,让大众深刻感受到广绣的独特魅力。2019年,服装设计师陈乔在广东时装周秋季“非遗广绣”专场发布“岭南文化·非遗广绣嫁衣”服装系列,展出的广绣服饰美轮美奂,观众赞叹广绣服饰的多样美。
>>2020年香云锦绣—屈汀南岭南非遗作品展秀场图
>>陈乔—岭南文化·非遗广绣嫁衣发布会作品
广绣作为岭南服饰中的特色装饰,显现出不同时代手工艺人与设计者对文化的不同理解,给予人们多元化审美。我们需要不断推进广绣技艺的发展,让它慢慢从观赏绣变成实用绣,实现装饰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广绣较其他刺绣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大俗大雅,常见题材有佛手瓜果、百鸟朝凤、孔雀开屏,公鸡牡丹、海产鱼虾、岭南建筑等。随着时代发展,传统题材缺少与现代元素的交融,无法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广绣的题材需要突破传统关口,除了常规题材以外,设计者可以深挖“广府文化”或者其他地域文化。例如,属于本土的“广府文化”粤剧中有变幻脸谱和奇珍文字书法,这些可以与广州特色建筑互相组合,增加刺绣图案的故事性,拉近广绣与人们现代日常生活的距离。
刺绣主要以图案纹样的方式呈现,因此图案的设计在刺绣中尤为重要。广绣图案纹样包含祈福、祝愿等美好寓意,表示例如多子多福的石榴纹样、生活富足的鱼纹样和高雅脱俗的荷花纹样,都是广绣常见题材。所以,广绣在服饰中的运用不仅体现装饰手法,还十分凸出图案背后的人文精神。
设计时要结合服装设计的主题、风格、款式、结构来描绘图案,让图案在整件服装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设计师在进行图案的二次创作时,以保留原图特征为前提,运用简化、重复、组合等变化形式进行设计,让图案焕然一新,符合现代审美。
传统的广绣色彩浓烈丰富、大胆奔放,深度还原广绣题材原本的样貌。高纯度与高明度的色彩组合在现代审美下略显俗气。2018年,电视剧《延禧宫略》中主要人物的服装采用莫兰迪色系,引起人们广泛好评。这种降低颜色纯度的配色方式,给了笔者很大启发。在后续的教学中,笔者会探索广绣图案色彩之间的调和与对比,尝试不同色彩组合。
广绣作品底布多用优质丝绸或棉布结合丝线、绒线或金银线制作而成。现今,人们可以结合服装设计需要,选择垂顺和舒适度强的天然纤维面料,也可以选择有光泽度的绸缎、欧根纱或提花面料。人们还可根据设计风格与图案所需,在底布加入珠片、珠管、亚克力、玻璃珠或水晶片等装饰物,组成新纹理面料。
2020年,设计师屈汀南举办了“香云锦绣—屈汀南岭南非遗作品展”,他将顺德传统香云纱与广绣结合,找到传统服饰与现代重现的契合点与平衡点,给材料创新运用这一思路做出良好示范。
现代广绣工艺分为机绣和人工刺绣。为让更多人拥有广绣服饰,同时降低工艺难度和成本,设计师尝试将手工绣和机绣相互结合的方式,让两者的优点达到最大化,产生一种新“合作”形式。
传承与发展广绣,教育者要站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设计方法,学会发现美、创造美才是广绣延续之道。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不仅是“工匠”,更应该是一批有理性思维、感性领悟力和丰富创造力的创新型技能人才。
>>广绣作品 笔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