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福荣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6)
连山瑶族八音是在广东清远连山瑶族聚居地流传的一种八音锣鼓乐,于2009 年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由两支唢呐、大钹、大锣、小钹、小锣、堂鼓、云锣8 件乐器组成,连山瑶族八音因乐器组合数量为8 件而得名,也有人认为瑶族八音队由8 人演奏而被称作八音。瑶语称为“哵惞”,读作(ba yan)。连山瑶族八音在当地偶尔删繁就简,仅使用一支唢呐,所以它还被称为“番笛”(fan di),即以主奏乐器唢呐来命名。
据广东省非遗资料所述,瑶族八音随瑶族先民从两湖地区往南迁移而传入广东,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又据当地三水小学前校长赵凌及连山瑶族八音传承人冯茂新口述,连山瑶族八音由湖南江华南迁而来,是整个瑶族八音流传发展的一支,既承继整个瑶族八音文化,又在连山当地形成自己的特色。它于20 世纪初开始在连山三水瑶山及相邻瑶族地区流传,距今已经有100余年的历史。其传承方式以班社为主,在其发展历程中,出现时起时落的现象,“十年”特殊时期处于停滞阶段。改革开放后,开始重放异彩。当下传承现状不容乐观,只剩老一辈苦苦维系,年轻一辈却无人接手,在当地也曾经出现一段时间的校园传承,还有延续至今的瑶寨内传承。
据连山当地瑶民介绍,连山瑶族八音曲牌以前有20 多首,当下还剩14 首,曲牌名分别如下:《开台曲》《迎宾调》《请坐调》《敬酒调》《敬茶调》《出桌调》《挂对联》《拜堂曲》《洗脚调》《赶板》《十二月花》《游山游》《渡舟排》《领队》。
连山瑶族八音音乐旋律性强,大多数曲牌句与句之间以长音相连,连绵不断,具有仪式感和庄严性,也有少量“活泼俏皮”的曲牌。因连山瑶族八音主要是配合着仪式的进程来使用的,故其音乐成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结构上,大多八音曲牌为单曲体,以三句体和多句体为主,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重复,还有一首循环体以及两首在三部结构内体现循环原则的曲牌;曲调上,它以商、徵、羽音为骨干音展开,不仅在乐曲内部形成了长音合尾式的曲调,在曲牌与曲牌之间也形成了合尾式的收束曲调;调式上,大部分曲牌音乐其调式较为单一,以商调式为主,少数曲牌中出现转调;在打击乐中,形成了三种锣鼓语汇,“才当 匡”“当 当当 才当 才当当 匡”“咚当 才”,这三种锣鼓语汇都与八音曲调紧密配合;织体上,在吹与吹之间,平吹为主,偶有分支。打与打之间,你进我出,默契相融。
连山瑶族八音根据实际的场合、时间,不仅形成了相应的奏乐形式,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引入形式。其演奏形式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包括坐乐和站乐,动态为行乐。它的表演场面热闹非凡,瑶族人举办新居进宅、寿诞、盘王节等喜事时会请八音来助庆,在农闲、春节、元宵节等日子,八音队成员也会相约演奏一场。连山瑶族八音给瑶族人民的生活增添光芒,它活跃在瑶民的生活和民俗中,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亮丽风景线”。
连山当地由于封闭的地理位置,受外来文化冲击小,且瑶族同胞重视礼仪,使得瑶族传统仪式保存较完整,在大山深处呈现出一番独特的景象,具有一丝神秘、传奇色彩,又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盘王节庆典贯穿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瑶族盘王节,是流行于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省(区)瑶族人民居住地的传统节日,日期定于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每逢这天,瑶民穿着绚丽多彩的瑶服,相聚在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祖先盘瓠,传承瑶族文化与瑶族礼仪。瑶族盘王节原本是瑶民自发组织的,现已转为由当地人民政府和县委出资组织举办并聘请八音队。
笔者于2019 年11 月12 日即盘王节当日,前往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三水小学,观摩由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县委主办的盘王节庆典。2020 年11 月27 日再次前往当地观看,将两次观摩过程相结合进行探讨。整个盘王节庆典包括迎宾、祭祀、庆祝盘王节的演出、团圆入宴、原生态瑶族歌舞表演、篝火歌堂夜六大部分(见表1)。连山瑶族八音穿插在盘王节各程序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表1:盘王节程序
连山瑶族八音在盘王节仪式程序中的使用常在规定时间进行,但这些程序并非完全相接,而是有很长时间的“留白”——空档期,这个时候就是非仪式音乐表现的时间,体现娱人的意义,即在闲暇之时吹奏八音。同时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中也可为自己奏八音,完全不受外界“干扰”,成为瑶民自己生活中纯粹娱乐的一部分。
连山瑶族八音在瑶族盘王节等仪式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分子”,指挥着仪式的有序进行,充满庄重与仪式感,又和其他瑶族民间艺术共同增添热闹氛围。它是瑶民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已经渗透到当地瑶民的骨子里,短期内不会消解。尽管这一依附于瑶族古老风俗而存在的音乐短期内似乎不会迅速消解,但由于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娱乐方式增多,办传统嘉礼仪式的瑶民越来越少,使用八音的场合缩减等一系列原因,当下连山瑶族八音也在遭遇着新环境的“侵袭”,较传统已经发生变化,或是离传统有了一定的距离,甚至这些传统正在消失。
郑樵曰:“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礼乐中的礼和乐是不能分裂而论的,原本依附于礼俗而存在的仪式音乐若是不再为礼俗而奏,仅以官方展演或是纯粹娱乐的形式而存在,似乎显得格外单调,缺少了几分神韵。若连山瑶族八音没了盘王节、瑶族传统婚俗这些民间礼俗的载体,还能延续多久?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当下可看到国家政府越来越注重对传统礼俗文化的保护,连山当地也组织盘王节庆典、非遗展演等官方性质的活动,试图保留这些传统“事项”。而我们要知道,仅仅依靠外在力量的推进,而礼俗的观念从根本上消失的话,这些传统音乐也是难以保留的,它需要外因和内因的互相调节。只有从根本上保护这些古老的风俗习惯,才能使这类仪式音乐“健康”流传下去。当民间礼俗的文化传统在社会中立足后,这些仪式音乐理应不会丢失,它们将继续活态传承并发展着,以此适应当今现代化、城市化的社会语境。
注释:
①2020 年4 月1 日与三水小学前校长赵凌通过微信交谈获知。
②2019 年12 月微信采访三水小学前校长赵凌。
③2020 年3 月31 日,三水小学前校长赵凌微信所述。
④赵文兵:《连山民族器乐曲集》,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4 年,第1 至7 页。
⑤2020 年11 月26 日赴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万青村瑶族八音传承人冯茂新家拜访,其邻舍向笔者解说。
⑥项阳:《民间礼俗与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艺术评论,2017 年10 月,第15 至20 页。
⑦(南宋)史学家郑樵:《通志·乐略·乐府总序》,http://wenxue100.com/book_lishi/345_3.thtml.
⑧项阳:《以乐观礼》,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 年,第316 至342 页。
⑨项阳:《当下传统音乐与民间礼俗的依附与共生现象》,音乐研究,2005 年第4 期,第211 至2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