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朴学领袖朱筠督学福建的文化贡献

2021-12-22 05:28张金杰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张金杰

(黑龙江大学 文学院,哈尔滨 150080)

朱筠作为乾嘉朴学的代表,在践行和弘扬乾嘉朴学方面贡献出了重要力量,是众多朴学大家中不可忽视的一位乾嘉领袖。朱筠是清代首位上书提倡开馆校书之人,四库全书馆的开设,使得天下有才之士会聚京师,并大规模地搜书、校书,使得朴学大盛,引领了清代学术风气。因此姚名达称:“朱筠是乾嘉朴学的开国元勋,朱筠是乾嘉朴学家的领袖。”给予了朱筠极高的学术评价。任职安徽学政和福建学政,是朱筠人生中的两个重要时期,对于朱筠督学安徽的情况,张俊岭《朱筠安徽幕府的教育活动》已详细论述,而对于朱筠督学福建的情况,暂未有学者研究。由此,本文旨在通过朱筠督学福建这一短暂的人生时期,从其从政为官的角度,来反映他的仕途政绩与学术思想,尤其是他如何借助官员这一身份大力弘扬乾嘉朴学思想。

一、整顿学风,以经校士,促进了当地教育文化的发展

朱筠督学福建有一年余,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八月被授职福建学政,十一月正式上任,乾隆四十六年(1781)二月返京,朱珪《翰林院编修诰授中议大夫前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加二级先叔兄朱公神道碑》有载:“己亥八月,特旨以公督学福建。……明年秋,上以珪代公,异数也。……十二月三日,送公于芋原舟次,公泪下。……明年二月复命,上温霁询谕,人以为必向用也。”

朱筠到达福建后,除了主持福建各州县岁试、科试等学政分内之事外,还以经校士,提携后进。

根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军机处朱筠所上《奏明考试情形事》折可知,朱筠自乾隆四十四年(1779)十一月初旬正式任职,开始主持福建各州县考试,至次年四月,泉、漳、兴化、福宁四府,永春、龙岩二州及延平府、汀州府等已经试讫,正试邵武府属。朱筠主持福建各州县科举考试期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即是严查顶冒传递、代倩怀挟者,整顿学风;其次便是教诲诸生,考查诸生学业,督其学习。奏折云:“臣每试日,亲督搜检各院罢,封闭胥吏,坚坐考栏,偕教官二人,沿号挨查。至于闱外,严饬提调等官,巡逻不绝,以期杜绝顶冒传递、代倩怀挟诸弊,务得真才。其考校发落之期,当堂诫诲诸生,必以循分读书,安静闾里为本,庶几仰副我皇上简任之至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军机处档折件)为此,朱筠在主持福建考试期间,撰写《为专重根柢之学以正文体事》《为申严关防之禁以肃考校事》《披宁化生员罗廷任呈状》《批答永春州学附生潘宗琬请服父所生母问》等告示、批示等公文十余篇,并对一些生员的相关案件给予公正的判决。如江藩《朱笥河先生》云:“有某生为摄令某坐以杀人,锻炼成狱,发其奸,雪某生冤,闽中士人至今称道之。”朱筠之行义若渴,劝惩有加,使得诸生士气大振。

朱筠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并将这种学术思想渗透在了培育后进之中。汪中《朱先生学政记》云:“先生教不一术,其要以通经、习小学为大端。”此教育理念,在朱筠任职安徽学政时就已经开始,为此他在安徽重新刊刻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劝徽士,最终在安徽产生了重大影响。正如洪亮吉《书朱学士遗事》中所言:“先生去任后二十年中,安徽八府有能通声音、训诂,及讲求经史实学者,类皆先生视学时所拔擢。夫学政之能举其职者,不过三年以内,士子率教及文风丕变而已。而先生之课士,其效乃见于十年二十年以后若此。”因此,当朱筠再次任职福建学政时,他依然坚持以小学为根柢之学的教育理念,并作《为专重根柢之学以正文体事》《劝学编序》《桂馥〈说文统系图〉记》以劝福建诸生。尤其是朱筠在其《劝学编序》中提出了“清真雅正”的诗文创作理念,并且认为“识字通经”是达到“清真雅正”文风的重要手段,其云:“诸生不读许氏书,无以识字。不读毛何赵郑氏书,无以通经。诸生应使者试,为文不如此,其求合于诏令清真雅正之指者,盖难矣。夫清真者,非空疏之谓;雅正者,非庸肤之谓。诸生将求免于空疏庸肤,以仰符诏旨,其必不能外乎识字以通经矣。”

朱筠重视文字、训诂的理念,也体现在他按临各州府考试之中,作为岁试、科试主考官,他命题了大量试卷,在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的《笥河文稿》中,收录了朱筠所命题的“福建童生经解题”七十三条,从中发现,除了必考的《四书》《五经》之外,朱筠每次都会在试卷中命题一道有关《尔雅》的题目,足见其对文字、训诂的重视。也正因为朱筠大力提倡文字、训诂之学,并以此教士,才使得乾嘉朴学进一步发扬光大。

朱筠对后进诸生不仅仅是学业上给予谆谆教导,在生活上也给予无私的资助与关怀,遂使大批贫而优的后进诸生跟随其左右。洪亮吉《书朱学士遗事》亦载:“先生每试一府毕,必进多士教之。值发放日,辨色即坐堂皇,日不足,或然巨烛毕事。盖先生本口吃,诸生自一等至三等十名以上,加以岁、科两试新进者,不下数百人。必一一呼至案前,举卷中得失利钝,详悉告语。又视其质之所近,复教以读何经,习何义训。”洪亮吉是朱筠的门生,对朱筠尤为了解,所记必不假,一个带有口吃的学政,不耐其烦,逐一教导学生,足见朱筠对培养后进工作的尽心尽责。正因为朱筠几乎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了培养后进方面,所以使得大批优秀士子归于其门下。

由于朱筠爱才惜才之名远扬,遂在督学福建期间,朱筠得士多人,其中包括在文学方面颇有建树的龚景瀚、梁上国、苏加玉、熊宝泰等,也有出生于武将世家的何应举、当时小有名气的画家胡量等。龚景瀚和梁上国在仕途上也小有作为,分别官至庆阳知府和太常寺卿。尤其是梁上国,精通经学,一生勤于著述,著有《驳阎氏尚书古文疏证》《驳毛氏大学证文》《进御诗文》和各类游记等多卷,《诗文集》十余卷,颇有才情。另外还有一些闻朱筠名而从游者,如谢泳、俞汝麟、赵万隆、王晋等人,在朱筠督学福建期间,常陪侍朱筠左右。正因为朱筠这份“正学术、铸贤才”的赤子之心,促使他在推动福建学风、文风及教化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褒奖懿行,表彰先贤,弘扬了当地尊贤的文化传统

观风是学政督查所在省份的另一项重要职责,除此之外,还负有整顿学风、检察生员品行,给予惩罚与褒奖的工作。每当学政任职的第一年,学政必须着朝服谒文庙,在大成殿阶下行三跪九叩礼,礼毕后,由学官宣读朝廷颁布的旨在规范士子品行的《卧碑文》和《圣谕广训》,诸生要伫立听之。再者,学政还要检查文庙破损情况,及时进行修缮,对于能入祀学宫的先贤,要合理安排入祠。

朱筠在督查福建期间,在此方面也做了较多工作。首先,给品德优秀的生员批奖匾额。如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的《笥河文稿》中,有《批清流学生员为耆生余起请给匾呈》的批示,曰:“据呈清流耆生余起,虽年逾耆,顺家敦孝友。岁饥路食,更泯黔敖之嗟;春令胔埋,尚隐王怅之德。名节保全。夫温氏桥利济于嵩溪,善薰其乡,称符所行,诸生咸集,同声一谈,宜予褒嘉,用风鄙薄,准给匾。”此批示是有关生员耆余起,他虽岁已年迈,但“顺家敦孝友”,又“岁饥路食,更泯黔敖之嗟;春令胔埋,尚隐王怅之德”,其善行得到了诸生的称赞,朱筠特赠匾额以嘉奖。

其次,修葺乡贤祠。如《批南平学生员朱学楷请修先贤祠呈》所载朱熹后人朱学楷请修葺其先祖祠堂之事,朱筠接到呈示后,经过其调查研究,认为朱熹作为一代巨儒,先代康熙皇帝也极为重视对其祠堂的修葺,曾题御额予以表彰。今朱氏祠堂年久失修,其后人朱学楷亦来请示,应当修之,遂朱筠批曰:“先贤朱子诞生尤溪长,而侍学延平最久。道南祠左创自前明,我朝康熙中重加修建,前制府题请御额昭悬。……玆据贤裔南平县学生生员朱学楷,呈恳重修葺,前来本院,职在表彰,分宜体察。仰该府即行,视相度酌,实应修之处。自当据情通报,督抚两院并候批示,以便本院商议会奏,用昭崇德广恩之至意。庚子二月五日。”

再次,请先贤入祀学宫。如《批鳌峰书院诸生请祀林青圃先生(按,讳枝春)呈》曰:“据呈故鳌峰院长林青圃先生前辈典型,兹乡景仰立朝伟节,备极陈经,入讲之心,典学清风,咸钦崇正黜邪之义。及居函文闽士,奉为严师,渐远颓山。书院守其成法,书策留而增敬,弟子达而逾思。玆因入祀梅崖,咸共溯源青圃,宜崇苹添永式楷模,仍候抚部批示缴。”朱筠任职安徽学政时,主试太平,刚好林青圃之子林一彪任太平县令,多次拜访朱筠,并出示其父诗文集,请朱筠为之作序,朱筠遂为之作《林青圃先生诗集序》一文。

又《福建鳌峰书院入祀林沈朱张四先生议》是朱筠对诸生请求让鳌峰书院四位院长牌位入祀学宫的批示。朱筠认为林青圃先生(按,讳枝春)、沈椒园先生(按,讳廷芳)、朱梅崖先生(按,讳仕琇)、张惕庵先生(按,讳甄陶)是名臣魁儒,且四先生遗教在人,应当祭祀。捧四先生主入书院后,诸生又来请曰:“使者其着议刻诸丽牲之碑,永示后来。”但对于此,朱筠认为不妥,其引《周官》《礼记》和郑玄言驳斥曰:“《周官》大司乐掌成均之法,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郑君曰祭于学宫中。《礼记》明堂位瞽,宗殷学也。……郑君曰先师之类……释奠者,设荐馔酌奠而已,无迎尸下之事。经记诂训传注,有据然。则今之书院长,其贤者,亿可以先师释奠之礼祀之也。不迎尸亿,可以木主祀之也。”最终,朱筠认为用木主祭祀四位先生即可,不必刻碑祀之。此一方面可以看出朱筠对古代礼法制度深熟于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朱筠作为学政,在观风普礼方面所做的功绩。

此外,对于一些前代逝去的名人乡贤,朱筠更是以礼祀之。如朱筠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时,在福建获得了唐林夫人和元郑居士两人的碑志,经朱筠考证,二石一为唐大中年物,河南褚符所撰《下邳林夫人志》;一为元贞年物,承务郎乡贡进士刘肩吾所撰《云峰居士郑从龙志》,并认为可以补史志之阙。于是朱筠将之移入福州府学乡贤祠,且作《移唐林夫人元郑居士二志石于福州乡贤祠壁记》以记之,述其价值曰:“郑居士从龙,字叔善,号云峰。刻意和东坡诗,至二千一百五十四首,不可谓富且勤耶!临没命以手稿从殓,不亦达耶?惜诗失传,而其篇数仅见于此志,盖宋人而卒于元者。然则二石并,可以补史志之阙,金石之功巨哉!”从此不仅可以看出朱筠对先贤的敬仰,更可以看出他对金石的喜爱和重视。对于金石,朱筠一直认为其有助于补史,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因此,其在任职安徽学政时,不遗余力地去搜集当地的金石,数量达到三百余通,并命名为《安徽金石志》。而朱筠“视学福建一年,搜罗元以前金石题刻,不下数百通。”朱筠《碑岭》亦云:“唐碣古搜于更李(李冰阳、于克二刻石),洞云幽讨宋兼元(鼓山及大小玉华洞诸刻)。欧公金石斯文托,扬子輶轩绝代言。”朱筠在金石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无形中将金石之学发扬光大,使他将这一兴趣爱好发展成了一种学术活动,并提议设置图谱一门,将碑铭拓而收之。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金石”条云朱筠与钱大昕、桂馥等人是较早提倡金石之学,并称其曰:“遂开乾隆以后诸儒以金石之学印证经史一派。”

三、游览名胜,题名撰文,宣传了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

朱筠性喜山水,在其按试福建各省府县时,仍不忘游览当地名胜古迹。每过一地,必将寻访当地名人及历史遗迹,并寻古碑,读石刻,以翰墨记之,乐此不疲。朱筠《笥河文集》卷首朱珪《竹君朱公神道碑》云:“公至闽……暇则搜奇广洞,遍着手迹。……公素强,因性喜山水,于黄山则再登其巅,观云海于闽之武夷、屴崱、玉华诸名胜,皆跻探峻幽,从者众焉。”粗略统计,朱筠庚子年(1780)规模较大的招游共有八次,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 朱筠庚子年(1780)招游情况

朱筠携弟子、友人同游名山大川,不仅仅是娱悦心情,同时也是教育弟子现场赋诗作文的过程。文人雅集,必然要赋诗唱和,而眼前的这些名山大川和人文古迹是最好的创作题材。另外,诗歌唱和的过程,也是展示个人诗才和不同诗风的过程,也是一种相互切磋和学习的过程。陈康祺《壬癸藏札记·郎潜纪闻三笔》卷二“朱竹君视闽学时逸事”条记载,朱筠每次游览山水之后所留翰墨,皆成为闽士学习的典范,载曰:“朱竹君学士视闽学时,振拔单寒,如恐不及。每试一郡毕,辄游览山水,留翰墨而去,片楮寸笺,闽士亦以甘棠视之。”

朱筠在任职福建学政短暂的一年多时间里,写了三百多首诗歌,二十余篇公文、墓志铭、书后等文,所写砚铭亦有三四十条之多,是朱筠诗文创作最为多产的一年。

在朱筠所作三百多首诗歌里,基本上是山水游记诗,是朱筠诗歌题材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朱筠按试各州府,每至一处,必写诗以记之,记录之详,犹如朱筠之行程日记,是研究朱筠生平经历重要资料;其次,诗歌中记载了较多的自然名胜和人文名胜,并对这些名胜的历史沿革及状况进行了精彩描述,对今天福建当地旅游资源的发现和保护提供了参考;另外,诗歌中出现了大量的州县地名,可成为研究清代地理制度沿革的珍贵文献。

朱筠此时期所作之文,也皆与其督学福建相关,如所作告示、批示等公文有十余篇,而其在督学安徽时仅有三五篇公文,足见朱筠对偏远地区科举考试之重视。此时期朱筠还创作了大量的题名和砚铭,也是朱筠诗文创作中较为有特色的两种文体。朱筠游览当地名胜之后所写题名,很多都刻写在了景区的崖石之上,如朱筠所作《游玉华洞记》《乌石山题名》等,至今仍然可见,成了摩崖石刻景观,丰富了景区的文化内涵。朱筠所写砚铭之多,是因为朱筠喜搜奇砚,每有人赠之,其便题铭记之。所提写内容,或述事,如《研铭》:“沈君述德,延平守职,宴我于明翠阁。试士斯役,侑我以玉茗之词,惠我以海棠之石。”或赞人,如《秋士海棠研铭》:“海棠石,五略似;以其一,赠秋士;人与文,如研美。”或抒情,如又《研铭》:“山爱黄云,石爱歙奇;云光正石,汁吾诗笔。一出入福州,筠铭研湿湿。”语言或对称押韵,或骈散结合,生动有趣,是研究朱筠行迹、交游、文风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四、小结

朱筠在督学福建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主持福建各地科举考试,命题岁试、乡试试卷,大力倡导小学在通经作文方面的基础作用,并在命题范围上直接体现。在培养后进方面,他时刻不忘提携后进,并形成一个学术流派——“朱派”,这也使得乾嘉朴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孙星衍《笥河先生行状》对此赞曰:“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时士入馈一石,积试院成山,起亭曰‘三百三十有三士亭’。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为此,朱筠又作《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记》来记录其门徒众多的盛大景象。正因为朱筠这种强大的学术影响力,才使得他的门人遍天下,归于其门下之人如百川归海,并在其教导与影响之下,一大批学术大家也迅速崛起。朱筠还极其重视风俗教化,旌表品德高尚士子,祭祀先贤,将这种以德育人和尊师重教的思想付诸实践。在主持福建各地科举考试之余,游览名山大川,留下了大量的题名、砚铭、诗文等文学作品,从此足可看出朱筠对福建的文化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富纲奏折《奏报学臣朱筠才识兼优事》亦对朱筠在福建的政绩进行了总结与评价,奏曰:“……臣察其居心行事,品端守洁,有体有用。所取入学及科试前列各生,今科乡试中式亦多,洵属才识兼优,不愧衡文之任。”(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军机处档折件)奏折中,富纲对朱筠在福建任职一年余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和汇报,认为朱筠品端守洁,有体有用,考规严肃,取士公明,乡试中试者皆才学兼优,不愧衡文之任,对其任职期间的表现,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赞赏。简而言之,朱筠为福建的教育、祭祀、旅游等文化方面贡献出了一份重要力量,更为乾嘉学术的继承和发扬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