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越
特意避开了国庆假期来逛十八梯,哪知还是熙熙攘攘。
顺坡而下,石阶还是原来的石阶,光亮而凹凸不平;还有那几棵黄桷树,依然弯弯扭扭枝繁叶茂。除此之外,眼前已大不一样。十八梯旁住了二十年,不知多少次从这里往来于上下半城,第一次看到这么干净、这么开阔、这么敞亮。到处挂着灯笼,满街是崭新的店铺。想象不出,从前狭窄曲折的七街六巷,竟能修整出这么多漂亮的屋顶、围栏,容得下这么高大的牌楼和雅致的院落。
然而,新鲜热闹之中不禁又觉得少了点什么。
少了什么呢?可能是某种气息,混杂着草药摊、理发店、叶子烟、厨房的味道;也可能是某些声响,它来自某户人家的电视机,来自五十四中的操场和社区前的摇摇车,来自下午演川戏的茶馆,或者是早晚的露天市场,那里有从南山、鱼洞担来的蔬菜和鸡蛋。
当然,真正消失的是那些人,是曾在这里生活起居的男男女女。他们在这迷宫般的陋巷,用最平凡的日常演绎着最生动的生活场景。
有人说,消失的那是烟火气,是曾经的十八梯最迷人的味道。我想,在络绎不绝的游人当中,并不只有我会因此而感觉失落。
然而,我也知道,这种失落其实带着旁观者的自私。远处的炊烟袅袅近看不过是生活堆积的油烟,只有身处其中才知道滋味。原汁原味的十八梯,充斥着潮湿、闷热、拥挤,这里的生活自有它的温馨,却谈不上诗情画意。曾经居住在此的人,如果他们今天来到这里,或许会因为找不见曾经的家而感慨,但一定不会因此而想要回到当年的棚户。
更新与保留,这是城市发展中必然存在的矛盾。一方面要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一方面要留下歷史的温度,两者之间如何平衡,是考验城市规划者智慧的难题。经过长达十余年的调查论证、规划实施,十八梯不仅留了下来,而且以原有的格局和建筑特色重现了历史风貌,成为母城记忆的载体,这本身就是对人间烟火最好的记录。
也许和人们记忆的、期待的不一样,但城市总是在发展,即使是历史风貌,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回到过去。不妨换一个眼光,把十八梯交给时间,让时间从一个新的开始去慢慢积淀、慢慢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