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伏淋
(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 400011)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城市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同时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及其实践也结出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问世到近年的修订,其内容的丰富细化与完善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目前,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量历史文化资源不得不让位于城市的改造与更新,大量的历史城区、文物古迹以及历史地段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受到了侵蚀,使得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遭到了不可逆的破坏。
城市化的发展,让众多中小城镇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化的综合城区,其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伴随而来的是一些城市的土地资源变得日趋紧张,而利用城市更新来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也逐渐成为了广大城市可持续发展一个的重要途径[2]。在我国城建过程中,经济效益往往是其发展的主导因素,在经济效益的指导下,城市的历史文化与传统价值被受到严重的冲击。因此,在我国城市化建设当中,开展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凸显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现代城市发展模式与我国城市传统历史风貌街区的物质形态的冲突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土地自身的价值的过度挖掘与利用与改造,导致历史风貌街区的建筑与文化风貌被逐渐蚕食,使得历史风貌街区逐渐走向消亡,其文化价值也随着逐渐消失;其次,对城市历史风貌街区采取传统固化的保护方式,只考虑到严格的管控措施,禁止在改区域内开展任何建筑活动,导致其历史风貌街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域内的局部生活服务水平也很难得到保障,风貌区最终成为了城市当中的棚户区,使得城市历史风貌街区逐步沦为城市建设的待改区和问题区[3]。为此,有必要对城市历史风貌街区进行可持续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研究。
“历史风貌街区”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那些尚未达到“历史文化街区”标准,并且不该被遗弃或毁坏的历史景观或历史街区[4]。“历史风貌街区”这一概念的制定参考了我国现有法规里面对历史地段的界定,同时它还借鉴了我国部分城市的相关研究。当前,我国已经有一些城市出台了针对城市化建设当中的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条例或者相关的办法,如表1所示,表1为当前我国主要的历史风貌街区保护措施。
表1 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措施
在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过程中应始终秉承着以历史文化的有机延续和城市的整体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在具体实践当中尝试动态的历史风貌街区保护观念,立足实践制定一个可操作性较强的保护体系,从而在延续城市历史的基础之上不断的探索平衡各方利益的历史风貌街区“活化”保护的可行性方案[5]。此外,还要求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群众参与到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及开发过程当中,以此来推动历史风貌街区的有效保护以及城市的有序发展。
当前,在实践过程当中,以控制性措施为主要方法,注重风貌区的原貌的保护,但随着历史风貌街区与现代化城区的联系程度加深,风貌区逐渐在现代城市生活当中承担起重要的职能,并且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它们二者之间的发展脉络也越来越难以分割,因此,单纯而固化的静态保护方式对城市整体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反作用。应该把历史风貌街区纳入到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当中,并将其作为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有机体进行考虑[6]。
在城市历史风貌街区保护实践中:①应将城市发展建设历程纳入到保护范畴当中,形成动态的历史价值观;②遵循城市发展的演变规律,在顺应城市发展的基础之上,秉承保护历史风貌街区的理念,不断的更新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手段与方法,更新保护的意识,以此来实现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进而更好的保障历史风貌街区的可持续性发展[7]。
城市的更新是整个城市发展历程的蜕变过程。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在本世纪初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但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当中由于受到老城区自身更新的影响,使得在建设过程中大量项目地块缺乏有机的统筹而单独地块进行经济平衡,导致地块开发强度过高的现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老城区人口密度,进而给原本就相对较为脆弱的老城区基础设施带来更大的生活以及交通压力。除此以外,城市建设过程当中高强度的开发与城市历史风貌街区也会造成了一定的脱节,如城市历史风貌街区被林立的高楼大厦包围、以步行尺度建设的传统街区就像置身于深井一般,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8]。在城市发展建设当中要不断的平衡经济的冲击,进而实现城市发展与历史风貌街区保护的协调发展。
城市的发展过程可看作是资本与人才大量涌入的过程。当城市中原住居民比例低于外来人员,外来人员的迁入为城市注入活力的同时则会伴随随着城市的建设量的增加,同时,由于大量外来人员的涌入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文化认同与对城市情感上的差异[9]。由于外来人员对城市自身的本土文化认同感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城市原有的文化认同。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方式也对城市传统文化也起到了分割作用,而建筑空间剧烈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失去了必要的物质依附基础。
城市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需要立足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之上,以此来赋予新的城市功能,加强现代城市生活方式与历史风貌街区的结合,更好的帮助市民重塑对浓郁历史精神标识的认同以及对传统生活方式的自信,从而更好的将城市的根留住。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民主法制建设也逐渐得到完善,且逐渐步入多元化利益主体日趋分化的发展阶段。城市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也应由单一利益主体扩大到包括本地政府、居民、开发商以及社会公众等多元化的利益主体。然而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的产生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历史保护区的认识分歧,难以统一[10]。为此建立一个多方参与的合作平台,以此来加强各参与方的对话,促成对保护利益与保护目标的分配共识,进而更好的推动历史风貌街区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以及活化利用问题也逐渐备受广大社会群众的关注,但实践环节中暴露出的大量问题,主要集中在保护责任分担不清晰、保护措施不到位以及保护的观念过时,为此,要想推进我国城市化建设,提高历史风貌街区的活化利用质量与效率,就要通过一些列的策略对实践的引导来完成。
城市历史风貌街区具有较大的经济开发潜力。在城市品牌建设当中,要想充分利用历史风貌街区,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首先就要树立起保护与发展并行的历史风貌街区开发理念。同时还要顺应我们国家新时期的发展潮流,寻找城市发展与历史风貌街区开发保护之间的最优平衡点。一方面,历史风貌街区的品牌形象建设需要融入一定的商业化。当前,我国已经有部分城市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历史风貌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但是其同质化、普通化以及分散化的业态很难成为历史风貌街区发展的助推力[11]。因此,要想全面的开发历史风貌街区,使其成为一个长盛不衰、富有活力的区域,就必须采取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以及把各类商业形态贯穿到整个历史风貌街区当中。同时在开发过程当中还要杜绝采取纯投资性的单纯文物保护的开发模式,而是要立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基础之上进行科学合理的活化利用。其次,城市历史风貌街区的品牌形象建设还要做到个别化发展与整合开放发展相同步,鼓励使用城市历史风貌街区的建筑,而不是单纯的进行文物保护。为此,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要适当的将历史风貌街区的建筑纳入到可参观的旅游资源,以此来开发其商业价值。为此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来对历史风貌街区进行品牌定位。
2.1.1 打造旅游街区
首先,可以根据城市现状结合历史文脉将风貌区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街区,在开发实践中,主要通过对历史风貌景点的打造来辐射带动相关业态项目的发展,以此为历史风貌街区发展奠定可持续的基础,进而更好的利用与开发历史风貌街区的价值。通过将历史风貌街区与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历史风貌街区的价值,把历史风貌街区的特色嵌入到旅游资源当中,同时还可以结合该区域的环境与业态特点打造一个高端的城市文化风貌区域,提升城市的质量,夯实城市文化自信(如表1所示)。
2.1.2 打造新兴文化产业集聚区
从城市历史风貌街区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传统服务业只能够为其发展提供一些常态化商业与服务。要真正实现城市历史风貌街区的开发利用就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使其走出传统发展范畴,建立依托风貌文化为依托的新兴文化产业聚集区。在发展过程当中有效的整合历史建筑与现代城市的资源优势,实现二者的结合,既能够使历史风貌街区发挥其文化传承、旅游休闲以及创意设计的主导功能,同时又能够使其成为新兴文化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使历史风貌街区走向功能化、现代化以及产业化的发展新模式。
提升历史风貌街区品牌形象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将其向社会不断推介的过程。为了更好的展现出城市历史风貌街区的独特人文风貌,就要不断的挖掘其内在的历史文化价值,做好历史风貌街区的品牌建设,从而不断的提升其品牌形式,具体措施如下所示:
2.2.1 加强对历史风貌街区保护方式的创新
加强对风貌区保护方式的创新。对历史风貌街区进行保护与开发时不仅仅要注重以建筑物为主的历史风貌街区的形态保护,同时也要注重城市历史风貌街区整体与周边关系的协调;在保护的方式方法上不仅要注重成熟方法理论的实践,同时还要从风貌特征的差异性视角出发,寻求新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理论与实践方法。既要创新构建历史风貌街区的整体发展格局,还要注重城市风格本身的内在传承,保持其原真性,以此来实现创新性传承与利用。
2.2.2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在城市历史风貌街区的活化利用过程当中要促进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业态的培植,把文化产业与城市历史风貌街区的活化利用巧妙的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历史风貌文化旅游项目,结合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名人轶事、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特色旅游路线。同时培育一些具有文化创意的产业门类,充分发挥历史风貌街区的传统建筑的背景嵌入作用,从而打造出一个具有文化休闲、观光旅游的历史风貌街区,使其成为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
除此以外,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开辟一个髙附加值的文化消费市场,结合互联网平台形成一个适应社会、满足功能的特色产业区。
2.2.3 构建历史风貌街区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城市历史风貌街区的活化利用过程当中政府部门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信息化管理办法建立一个历史风貌街区的统筹管理体系,构建文物管理的数据库,从而不断的推进信息化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历史风貌街区的数字化文物保护机制。同时,设立一个专门的历史文物保障基金,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修缮与文化的延续起到支撑。其次,编制积极完善具有针对性的文保建筑检修及管控系统,鼓励民间机构以及社会群众参与到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利用当中,提高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及开发质量。
总而言之,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历史风貌街区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空间,而历史文化遗产又是历史风貌街区的基本要素。为此,要协调处理好城市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充分的开发利用历史风貌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此来更好的推动我国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