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丽 杨婷
[摘 要]:利用web of science、ESI和Incites数据库,选取甘肃省六所高水平大学为样本,以2011-2020年WoS数据库的文献数据为来源,对论文产出数量、被引频次以及增长趋势、学术影响力、合作情况以及资金资助等指标进行分析,揭示甘肃省高水平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学科发展情况,探讨不同高校间学科建设存在的差距,深入分析ESI学科表现,对ESI学科潜力值进行预估,为甘肃省高水平大学进一步提升学科水平,加快和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字] 甘肃省; 高水平大学;ESI;Incites;学科竞争力;学科潜力预测
[中图分类号] G252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高校与职业院校一般课题“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学科服务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8]GHBBK041)成果。
学科是高校构成的基本元素,也是开展高校竞争力分析的基本单元,高校竞争力由学科竞争力来体现,是反映高校办学水平、发展态势、发展潜力评价的关键指标。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学科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高校科研成果来衡量大学以及学科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已被学术界广泛认可。随着近些年我国学术水平的整体上升,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科入围ESI国际排名,发展势头强劲,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国高校的学科实力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2016年,甘肃省制定并实施《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1],方案立足甘肃省情,为甘肃省高校设定了科学的实施方案,要求全省高校差别化发展。2020年12月25日,中共甘肃省委制定《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提出要支持高校建设优势学科,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在此背景下,甘肃省各个高校积极部署学科规划和优化学科投入,从人才构成、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诸多反映学科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动态监测学科发展,跟踪测量学科点的实时表现和相对位置。
ESI和Incites数据库为高校和学者挖掘有影响力和高潜力的研究人员,监测机构间的科研合作活动,识别高校的合作伙伴,寻求潜在的合作机会,对科研绩效和发展趋势进行长期的定量分析,提供科研趋势排名和同行机构对标分析,并开展学科潜力值预测,通过对科研文献多角度、全方位的细致分析,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把握优势不足,优化学科布局,制定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科排名,推动高校学科实力和研究水平快速提升。
1 甘肃省高水平大学ESI学科发展及ESI学科服务概况
甘肃省共有六所高水平大学,分别为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大学图书馆不断拓展服务内容,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形成一系列ESI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和学科服务报告,如《ESI中国高影响力科学家排行榜》、《兰州大学科学研究态势分析报告》、《兰州大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分析报告》等年度分析报告,对该校的科学研究产出和影响力进行监测,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进行科研态势对标分析,并构建了蘭州大学机构知识库。兰州理工大学学科发展迅猛,从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先后有三个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实现了ESI学科建设的较大飞跃。兰州理工大学图书馆定期提供《ESI期刊目录》和《兰州理工大学ESI统计报告》学科服务报告。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均有2-3个学科入围ESI前1%,这三所高校突出学科优势和特色,学科发展态势良好,但在这三所高校的图书馆网站并未检索到与ESI学科服务相关的服务的内容和服务产品,由此可见,甘肃省高校图书馆在加强ESI学科建设和提升学科服务方面还需要重点关注。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了六所甘肃省高水平大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学术产出及学科发展水平进行分析。通过ESI和Incites数据库,统计2010-2020年十年滚动数据,重点分析以下指标:WebofScienceDocuments(论文数)、Cites(被引频次)、Top Papers(高水平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高被引论文)、Hot Papers(热点论文)、h指数等。
3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
3.1科研产出及影响力分析
2010-2020年Web of Science平台收录的甘肃省六所高水平大学论文数量、被引频次、引文影响力、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h指数等指标见表1。论文数量代表着科研产出能力,论文数量越多,科研产出能力越大。在论文数量上,六所高校差距明显,兰州大学2010-2020年共产出论文27409篇,论文总产量远远高于另外五所高校;西北师范大学和兰州理工大学数量相当,西北民族大学数量最少,仅为1077篇。
引文影响力是高校发表文献获得的平均引用次数,兰州大学的引文影响力最高,为16.11,甘肃农业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最低。
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3]是对不同文献类型、不同出版年、不同学科领域进行归一化后的评价指标,可以更客观地衡量基础研究质量。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和兰州理工大学的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高于1,说明这三所高校的论文被引表现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余高校的论文被引表现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h指数是一个混合量化指标,能打破单个指标的局限性,更科学地衡量科研产出的数量和影响力。以上六所高校中,兰州大学h指数最高,西北师范大学和兰州理工大学次之,西北民族大学h指数为35。
引文影响力、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和h指数三个指标都能反映科研影响力,但又各有侧重。这三个指标在甘肃省六所高水平大学的科研影响力表现上,基本一致,数值越高,科研影响力越大;数值越低,科研影响力越小。只是在内部的相对顺序上略有差别。
如图1所示,2010-2020年甘肃省六所高水平大学ESI论文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呈现增长态势,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近三年发文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兰州大学2019年增长率高达25.2%,兰州交通大学2020年增长率为40.7%,增幅都较大,出现历史新高。
3.2学科创新力和发展力分析
由表2可知,从被引次数排名前1%论文百分比这一指标可以看出,兰州交通大学和兰州理工大学超过2%,论文引用情况较好,甘肃农业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低于1%。兰州交通大学虽然论文总量较低,但是被引次数排名前 1% 的论文占比达到3.31%。甘肃省高校的高被引论文数量也存在较大差距,排名前二的是兰州大学336篇,兰州理工大学118篇,甘肃农业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数量未超过10篇。热点论文[4]是近两年内发表的论文,在近两个月内被引用次数位于前0.1%的数量,这一指标能体现高校学科的发展情况和学科实力,兰州大学热点论文有12篇,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数量分别为3、2、1,其余高校数量为0。
3.3学科对标分析
甘肃省六所高水平大学中有五个共有学科同时入围ESI前1%,分别是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和植物与动物科学。石丽,邹恒衡[5]提出学科结构相似度指标,学科结构相似度的识别有助于了解不同高校的学科布局及其差距,高校学科结构相似性的识别有助于指导高校对学科建设合作对象的合理选择。本文根据不同高校同一学科的学科发展情况,对不同高校的相同学科开展对比分析,有助于指导高校合理选择合作对象。
由表3可知,化学学科,四所高校论文数量差距较大,兰州大学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被引频次也最高,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国际合作论文、高被引论文以及h指数指标值都最高。西北师范大学论文数、被引频次、国际合作论文、h指数位居第二,但学科规范化的论文影响力最低,热门论文为0篇。兰州交通大学学科规范化的论文影响力和热门论文这两个指标都居首位,说明兰州交通大学化学学科的学科实力和发情势头较好。
材料科学学科中,兰州理工大学论文数量、高被引论文与兰州大学差距不算太大,但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小于1,说明论文被引表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西北师范大学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大于1,但国际合作论文、高被引论文以及排名前1%的论文与前两所高校差距明显,热门论文数量为0。
工程学,兰州大学和兰州理工大学论文数量都超过1000篇,其中,被引频次、国际合作论文、高被引论文、热门论文和h指数这两所高校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西北师范大学除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指标外,各项指标都排名靠后。在排名前 1% 的论文指标中,四所高校论文数量都为0。
农业科学和植物与动物科学这两个学科,甘肃省六所高水平大学中只有兰州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入围ESI前1%,在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上,兰州大学明显高于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农业科学学科的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数值为1,兰州大学为1.4,甘肃农业大学和兰州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分别为1.24和0.98,高被引论文分別为19和2,说明兰州大学的学科实力更强。
3.4合作与基金机构支持情况
(1)国际合作
科研合作是大学国际化的重要因素,高校间通过资源整合,进行优势互补,达到共同研究、成果共享的目的。兰州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合作论文数量最高,多达6565篇,国际合作论文百分比为24%,除中国大陆地区外,兰州大学与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展开了学术合作,其中包括美国、英国、德国、英格兰、加拿大等国家。甘肃农业大学国际合作论文比例为30%,除此之外,其余四所高校国际合作论文数量较少,国际合作论文比例基本维持在10%左右,且开展合作的国家或地区比较局限,美国排首位,欧美发达国家数量较少,见表4。
(2)国内合作
甘肃省六所高水平大学与国内高校的交流合作开展的较好,六所高校的论文合作比例都超过50%。其中,兰州大学合作论文数量最多,为17751篇,除兰州大学外,其余五所高校排名前6的合作机构多为本地区的高校,这说明了甘肃省高校的对外合作力度偏小,应加强与国内高校的科研合作,不断增强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见表5。
(3)基金资助情况分析
从表6可以看到,兰州大学的基金资助论文最多,共有22141篇。由分析可知,WoS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多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等项目,说明基金资助的论文都具有较高水平项目的支撑;同时发现,校级项目资助占比较多,说明高校科研部门对学科的资助情况较好,如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
3.5学科潜力分析
国内不少高校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了ESI和大学排名近期目标。能够拥有ESI排名全球前1%和前1‰学科,已经成为国内高校实力的一项有力证明。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化和高校学科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科建设,不断加大力度,从政策导向、决策制定、资金支持等方面,发掘潜力学科,推动更多学科入围ESI前1%,提升学科竞争力和高校影响力。
由表7可知,兰州大学计算机科学学科的潜力值为89.63%,有望在短期内进入ESI前1%,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潜力值为69.62%,学科发展潜力较大;西北师范大学和兰州理工大学的数学学科的潜力值分别为67.12%和52.69%,都超过50%,其他高校未有学科的潜力值超过50%,说明近期进入ESI排名的可能性不大。西北民族大学是甘肃省六所高水平大学中唯一一个没有进入ESI前1%的高校,22个学科体系中,潜力值最高的学科为化学,数值仅为24.05%,学科发展情况不乐观。
4 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学科发展建议
4.1提升科研产出及影响力
六所高校中,兰州大学与另外五所高校在科研产出及科研影响力方面差距很大。通过对这五所高水平大学同类学科间对比,发现高校间学科优势不同,学科发展速度也存在很大差别。高校的科研实力是衡量学校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科研生产力是“量”的积累,科研影响力是“质”的提升[6],高校学科管理部门要利用合理的政策导向,对科研数量和发展趋势进行长期的定量分析,关注本校学科发展动态,明确学科发展方向。
4.2突出优势学科,挖掘潜力学科
甘肃省只有兰州大学这一所“双一流”大学,由于地域、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原因,在学科整体建设水平上,兰州大学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双一流”高校存在较大差距,ESI学科数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余五所高校,同样要有针对性的挖掘潜力学科,加大对潜力学科的发展力度,注重与优势学科的交叉研究,提高创新能力。
4.3 加强多方合作,提高科研竞争力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学科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高校以及学科间的竞争也与日俱增,我省高校在开展学科合作方面,尤其高校间的合作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缺少与发达地区高校间的合作交流,要逐步加强ESI学科以及优势学科与国内外一流院校和一流学科的合作,通过监测机构间的科研合作活动,识别合作伙伴,寻求合作机会,加强协作,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4 注重人才隊伍建设,优化科研政策
人才是高校和学科竞争力的核心,高水平大学学科团队和学科带头人能提升高校的竞争优势,高校决策层要通过高层次学科交流,引进尖端技术,加强内部人才培养,优化学科人才队伍,使学科发展不断层,挖掘有影响力和高潜力的研究人员,巩固并快速提升ESI学科数量,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
4.5 借助学科间对标分析,把握优势不足
有效借助ESI和Incites数据库科研趋势排名和同行机构对标分析,通过对不同高校同一学科间科研文献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细致分析,跟踪测量学科点的实时表现,熟悉本校学科发展态势,把握优势不足,优化学科布局,制定发展战略,使学校学科实力和研究水平持续提升,加强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6-8-1].http://www.gansu.gov.cn/art/2016/8/1/art_4785_281819.html
[2]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http://www.gansu.gov.cn/art/2020/12/31/art_35_475917.html
[3]蒋逸颖.基于ESI和InCites的浙江省26所公办本科高校学科建设分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09):54-61+78.
[4]胡雯.基于ESI数据库的湖北省高校科研竞争力的计量分析[J].图书馆研究,2017,47(05):117-121.
[5]石丽,邹恒衡.基于ESI和InCites数据的高校学科集群与优势学科探测研究——以我国36所A类“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J].情报探索,2019(04):52-59.
[6]曹健,刘惠欣,杜鑫,宋进英,王崇皓.基于ESI和InCites的河北省高校学科建设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8,31(03):77-82.
[作者简介] 丁丽丽(1985-),女,硕士研究生,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与服务;杨婷,(1988-),女,硕士研究生,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