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至2019年宁夏人口空间分布演变特征研究

2021-12-21 15:49李佳芯张琼慧
甘肃科技纵横 2021年10期
关键词:空间分布宁夏人口

李佳芯 张琼慧

摘要:人口的空间分布是影响宁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采用宁夏所辖22个县(市、区)2010年—2019年的常住人口数据,运用洛伦兹曲线、区域重心分析法、地理集中度、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对宁夏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宁夏5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20%的土地面积上。②宁夏人口呈现出“北部引黄灌区”高,“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區”低的空间不均衡格局,且这种不均衡格局还在加剧。③宁夏人口仅在金凤区和兴庆区出现集聚效应。该研究为宁夏各类规划编制、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人口;空间分布;宁夏

中图分类号:K901文献标识码:A

人口的空间分布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范围内,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人口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其空间分布是影响经济、社会、人口、环境、资源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合理的人口空间分布能够极大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及其演变过程,探究其内在规律,能够为制定适合当地的人口政策提供依据,从而使本区域人口再分布趋向合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作为人口地理学的热点研究问题,国内学者最早在1930年就对人口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竺可桢、胡焕庸等地理学家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人口空间分布的论述,“胡焕庸线”是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胡焕庸在《地理学报》上发表了我国第一张人口空间分布图,其用“瑷珲—腾冲”大致划分出了中国东南和西北人口的不均衡分布格局[1]。国内的许多研究都是基于“胡焕庸线”进行的拓展,现有研究成果的空间尺度主要有国家层面、区域层面、省市层面,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区域重心法、人口集中指数、地理集中度、聚类分析、负指数函数等方法。目前对于宁夏的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刘小鹏等(2005)[2]、陆文学(2005)[3]、梁西霞等(2010)[4]、刘正广等(2010)[5]对宁夏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变化进行了分析,贾国平等(2015)[6]、鲁彦等(2017)[7]对宁夏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的匹配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现有关于宁夏人口空间分布的研究成果较为单一,无法全面说明人口空间分布长时间序列过程中的演变特征,且相关研究数据均早于2014年,时效性不够。本文选择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产业转型期的宁夏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人口地理学研究方法,分别计算了宁夏各市县的人口增长率、人口重心和人口集中度等指标,对其近10年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演变进行系统分析,更全面地揭示宁夏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规律,该研究有助于提高宁夏此方面研究成果的时效性,在未来对宁夏各类规划编制,人口政策制定,促进宁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背景

宁夏东邻陕西、南连甘肃、西部北部与内蒙古接壤,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黄河从中卫入境,向东北斜穿银川平原,顺地势从石嘴山出境,境内全长373公里。在自然地理空间格局上,宁夏呈现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三大分区的显著特征。宁夏具有能源、农业、旅游等资源优势,但水资源十分匮乏。宁夏行政区划面积6.64万平方公里,辖五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2019年,全区常住人口总量694.66万,城镇常住人口415.81万,城镇化率59.86%,地区生产总值3748.48亿元,总体经济规模偏小。

2 数据来源

本文以宁夏所辖22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合并石嘴山市市辖区),利用宁夏2010—2019年的人口数据开展研究,文中原始数据来源于 2011—2020年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年鉴》。

3 研究方法

3.1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最早是由经济学家洛伦兹提出的一种用来衡量国家收入分配差异的曲线,后被引入人口地理学,用来分析区域人口空间布局的均衡程度;首先分别计算各市县人口和面积占总区域人口和面积的百分比,然后根据计算出人口与面积百分比的比值大小进行排序,后进行累加,得到各市县人口百分比和面积百分比的累加序列,并制作曲线图;坐标轴的对角线是绝对平均人口分布线,代表区域内人口均匀分布,曲线图与对角线的距离代表区域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程度[8]。

3.2 区域重心法

区域重心是衡量某种属性在区域总体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其分布趋势可揭示属性在空间分布的不均衡程度。本文采用区域重心法来分析宁夏人口重心空间区位及不同年份移动方向与移动距离,判断人口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程度及其动态演化过程,重心(X,Y)的计算公式为:

x_i 、y_i为第i个次级区域的经度和纬度坐标,w_i代表第i个次级区域某个属性值的量值;在本文中w_i分别赋予面积或人口数量,重心(X,Y)则分别表示区域几何中心或人口重心[9]。

3.3 地理集中度

区域重心分析法可从总体上判断区域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均衡程度,但无法表达区域内部各市县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运用人口地理集中度对宁夏人口空间分布及演化进行分析。人口地理集中度综合考虑了人口以及区域面积,计算公式:

i、s_i分别表示i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 表示某年段i地区人口地理集中度。

为了方便比较,对计算出的人口地理集中度进行均值化处理,选择0.4、0.8、1.6作为3个分界值,将各区域的人口地理集中指数由低到高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一级集聚区(0.0,0.4]、二级集聚区(0.4,0.8]、三级集聚区(0.8,1.6]、四级集聚区(>1.6)[10]。

3.4  空间自相关

本文运用ArcGIS软件对宁夏人口密度的Global Moran’s I指数和Local Moran’s I进行分析。

I是全局自相关指数Global Moran’s I,I值介于-1到1之间,大于0为正相关,小于0为负相关,其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空间单元的关系越紧密。

是局部自相关指数Local Moran’s I,根据值可以将区域单元划分为:High-High、Low-Low、High-Low、Low-High四种类型,HH或LL是指具有较高或较低值的单元,其相邻区域的值也较高或较低,代表高值或低值的局部空间集聚,而HL或LH则反映局部空间分异[11]。

4人口增长变化分析

從总量格局来看,2010年至2019年,宁夏人口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总常住人口从2010年的632.96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694.66万人,10年间人口增长了61.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4%,高于全国的0.48%。2010年至2019年,宁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基本维持在0.48%左右。宁夏各地人口占比差异较大,2010年至2019年,银川市人口占比由31.68%增长至33.01%,石嘴山市人口占比由11.49%增长至11.60%,吴忠市人口占比由20.26%增长至20.48%,固原市人口占比由19.48%减少至18.00%,中卫市人口占比由17.11%减少至16.91%,北部引黄灌区的人口总量占比由64%增长到66%,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的人口占比都在不断下降。

从增长速度来看,2010年至2019年,宁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04%,宁夏各地人口增长速度差异较大,银川市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年平均增长率为1.51%,吴忠市、石嘴山市、中卫市次之,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16%、1.15%、0.91%,固原市最低,年平均增长率为0.15%,银川市人口增长速率约为固原市的6.9倍。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的人口增长速度分别是1.34%,0.87%,0.15%,北部引黄灌区的人口增长速度约为南部山区的8.9倍,人口增长速度整体呈现出北部引黄灌区高于中部干旱带,中部干旱带高于南部山区。

从人口密度来看,2010年至2019年,宁夏人口密度由96人/平方公里增长到105人/平方公里。宁夏各地在人口分布上非常不均,人口密度最高的银川市由每平方公里225人增长到258人,而最低的吴忠市每平方公里由60人增长到67人,银川市的人口密度约为吴忠市的3.8倍。石嘴山市的人口密度由140人/平方公里增长到154人/平方公里,固原市的人口密度由92人/平方公里增长到93人/平方公里,中卫市人口密度的人口密度由62人/平方公里增长到67人/平方公里。北部引黄灌区人口密度由141人/平方公里增长到159人/平方公里,中部干旱带人口密度人口密度由43人/平方公里增长到47人/平方公里,中部干旱带人口密度人口密度由43人/平方公里增长到47人/平方公里,南部山区人口密度人口密度由92人/平方公里增长到93人/平方公里,整体呈现出北部引黄灌区高于南部山区,南部山区高于中部干旱带。

5人口空间分布演变

5.1洛伦兹曲线

从2013年、2016年、2019年宁夏人口的洛伦兹曲线来看,宁夏人口分布在其区域空间变化不大,集中程度较高,5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20%的土地面积上,区域内多数人口集中在较小的土地面积内,而少数人口占据了较大的土地面积,人口分布很不均衡。

5.2人口重心

从人口重心演变格局来看,2010年至2019年,宁夏人口重心始终在几何中心的北部,距离几何中心约3.49至3.99公里,表明宁夏人口分布并不均衡,北部的人口密度比南部高,北部引黄灌区是人口集聚区,人口重心整体变动幅度不大,主要沿南北向移动。宁夏人口重心位于106.1535°E~106.1585°E,37.5850°N~37.6350°N之间,2010年至2014年,人口重心位于红寺堡区,2015年至2019年,人口重心位于利通区。2010年至2019年,人口重心南北向变动0.045°N,东西向仅变动0.0038°E。2010年至2012年,人口重心不断向南移动,2012年,人口重心开始向北移动,2018年人口重心稍有向南波动,后又持续向北移动。其中:2012年至2013年、2013年至2014年和2014年至2015年移动幅度最大,分别移动1.61公里、1.43公里、1.21公里。

5.3人口地理集中度

从人口地理集中度来看,2010年第一等级的市县有3个,分别是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第二等级的市县有4个,分别是贺兰县、永宁县、石嘴山市辖区、利通区;第三等级的市县有6个,分别是平罗县、青铜峡市、中宁县、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其余均为第四等级市县,共计8个市县,处于第一、二等级的市县均位于北部引黄灌区。2010年至2019年,人口地理集中度整体变化不大,仅银川市的西夏区从第一等级市县降为第二等级市县,处于第一、二等级的市县也仍位于北部引黄灌区。从数值上来看,除金凤区、贺兰县、平罗县、红寺堡区人口地理集中度是增加的,其中金凤区增加幅度最大,其余市县均在减小,这说明宁夏的人口仍处于极化阶段。人口地理集中度最高的金凤区从2010年的4.21增长到2019年的5.21,显著高于其他市县,人口地理集中度最低的盐池县从2010年的0.097降低到2019年的0.092,显著低于其他市县。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由2010年的47.08增长到2019年的56.28,极化效应进一步加强,说明人口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不均衡格局不断加剧。

5.4空间自相关

5.4.1全局自相关

计算得出2010年、2013年、2016年、2019年宁夏人口密度的全局自相关指数Global Moran’s I分别是0.1640、0.1690、0.1782和0.1636,,结果均未通过Z检验,说明宁夏人口密度相似的市县没有趋于空间集聚。

5.4.2局部自相关

通过对宁夏2010年和2019年人口密度的局域自相关进行深入分析,仅金凤区和兴庆区属于HH类型,其余市县均表现出不显著的特征。说明宁夏人口仅在金凤区和兴庆区出现集聚效应。

6人口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

6.1自然本底条件

宁夏人口“北部高,中南部低”的空间不均衡分布格局是由其自然本底条件所决定的。北部引黄灌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耕作条件较好,坡降相宜,便于自流灌溉,且集中分布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业生产适宜性与城镇建设适宜性较高,是人口和经济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因此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人口密度最大,其中首府银川市最为突出。而中部地区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为低丘干旱风沙区,土地贫瘠,南部地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土石山区,部分地区阴湿高寒。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适宜性与城镇建设适宜性较低,自然环境恶劣,因此农业活动及经济活动较少,对于人口的吸引力不足,人口集聚程度较低。

6.2区域政策

区域政策对于宁夏人口的空间分布及演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北部引黄灌区多年来一直是宁夏发展的战略重心,从1990年的“黄河经济”发展战略,到1997年的“经济核心区”建设,到2010年的“沿黄经济区”,再到现在的“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已经跨越了多个发展阶段,因此北部沿黄生态经济带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宁夏人口集聚的高值区域,其中作为沿黄城市带核心的银川也成为宁夏人口集聚高值区域的核心。同时,宁夏六次生态移民工程引导中南部人口向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对较好的北部平原地区生态移民,恢复和保护了迁出地的生态环境,减轻了中南部山区的人口压力,中南部农村人口向北部引黄灌区转移和集聚为北部地区输入了农村劳动力。

6.3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均衡是人口集聚的根本驱动力[12],经济集聚导致经济差距不断扩大,较大的经济差距吸引人口不断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集聚。近些年来沿黄城市群产业经济发展迅速,北部经济集聚能力提升较快,随着北部与中南部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拉大,大量人口为了获得优越的生活条件不断由中南部地区向北部地区迁移,因此导致宁夏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格局不断加剧。

7结论

7.1通过对宁夏人口的增长变化、洛伦兹曲线、区域重心、地理集中度分析发现:宁夏人口呈现出“北部引黄灌区”高,“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低的空间不均衡格局,宁夏5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20%的土地面积上,且这种不均衡格局还在加剧。通過对宁夏人口密度的全局自相关分析发现:宁夏人口仅在金凤区和兴庆区出现集聚效应。

7.2区域自然本底条件、区域政策、经济因素是影响宁夏人口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宁夏的自然本底条件决定了宁夏人口与经济“北部高,中南部低”的空间不均衡分布格局,区域不均衡战略、生态移民政策则加速了这种格局的形成,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均衡是人口集聚的根本驱动力,较大的经济差距吸引人口不断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北部集聚。

7.3自然本底条件作为宁夏发展的短板因素,约束了人口在空间上的均衡分布,因此提高宁夏边缘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如: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等,有利于优化区域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同时,提升宁夏沿黄城市群核心竞争力,增强其辐射扩散能力;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打通扩散通道,增强区域内地区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加强区域内产业分工协作,形成功能互补的产业格局,有助于提升宁夏边缘地区发展水平,吸引人口集聚,缩小宁夏各地区的发展差距,减轻人口在空间格局上的不均衡,从而促进宁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焕庸. The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in China,With Statistics and Maps[J]. 地理学报, 1935(02):1-24.

[2]刘小鹏,王亚娟.宁夏人口地理的初步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5(01):124-129.

[3]陆文学.清代宁夏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变化[J].固原师专学报,2005(02):34-37.

[4]梁西霞,朱志玲,种永斌.宁夏人口分布区域差异研究[J].宁夏工程技术,2010,9(04):380-383+387.

[5]刘正广,马忠玉,殷平.省级主体功能区人口分布格局探讨——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05):169-174.

[6]贾国平,朱志玲,刘亚亚.宁夏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空间一致性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5(05):54-57+71.

[7]鲁彦,文琦,夏四友,马彩虹.宁夏人口与经济分布的地域差异及其格局演变研究[J].生态经济,2017,33(10):106-110.

[8]王桂新.关于人口分布几个问题的定量分析[J].西北人口,1987(02):44-52.

[9]廉晓梅,吴金华.东北地区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分析[J].人口学刊,2018,40(01):45-55.

[10]钟业喜,陆玉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02):195-200.

[11]李鹏,徐跃通.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03):274-278.

[12]钟业喜,陆玉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02):195-200.

猜你喜欢
空间分布宁夏人口
宁夏
人口最少的国家
宁夏
坐井观天石头国
畅游美丽宁夏川
白龟山湿地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江苏省臭氧污染变化特征
宁夏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