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瓶装液化石油气火灾隐患及消防安全管理的若干思考

2021-12-21 07:01黄海华
今日消防 2021年10期
关键词:火灾隐患消防安全管理

黄海华

摘要:我国液化石油气需求量在逐年攀升,其中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规模不断扩大,但瓶装液化石油气火灾事故却屡有发生,严重威胁着社会安全。基于事故的原因尚缺系统地分析,现有的消防安全管控策略有待完善,文章调研并系统分析了瓶装液化石油气的火灾危险性,指出安全管理的重点方向,从消防安全角度对瓶装液化石油气生产者与使用者提出可行性管控策略,为瓶装液化石油气生产和使用提供安全保障,有效減少该类火灾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消防;液化石油气;火灾隐患;安全管理

我国石油液化气产量逐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石油液化气产量约为4500万吨,较2019年增加近9%,这意味着我国液化石油气需求量同步增加[1]。根据使用终端供气方式,液化石油气可分为瓶装型和管道型两种。其中,瓶装型液化石油气是指液化石油气灌装入不同尺寸的专用钢瓶内。目前市场上液化石油气钢瓶的使用规格有15kg型号钢瓶和45kg型号钢瓶两种。前者在居民用户及小饭馆使用居多,后者基本用于大型餐厅、食堂等需大规模集中供气的场所。

1  概况

随着各个大小城镇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的推进,清洁安全的管道型天然气使用率逐渐提高[2]。然而在一些城郊接合部、餐饮场所、流动摊点等,仍有不少瓶装液化石油气被广泛使用。我国瓶装型液化石油气供应及使用市场中一直存在数量统计不全、安全状况不明,且安全管理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致使相应的火灾爆炸事故屡见不鲜,给社会安全生产、居民生活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强瓶装型液化石油气生产方的质量管理,增强使用方的消防安全意识,对于瓶装液化石油气生产与使用,消除该类火灾隐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瓶装液化石油气的燃爆特点与过程成为了研究人员的热衷方向[3-4],然而瓶装型液化石油气事故的原因缺乏系统地分析,对于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策略很少被提及。

因此,文章详细梳理了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场所,系统分析了瓶装液化石油气潜在的火灾危险性,针对性提出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并从消防角度对瓶装液化石油气生产者与使用者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可行性管控策略,实现瓶装液化石油气事故有效控制。

2  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领域和火灾隐患

2.1  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领域

瓶装液化石油气被广泛使用于居民生活、商业餐饮、工业制造三大领域。在未通管道输送型液化气的居民生活中的应用主要为厨房做饭[5],另外,在我国北方地区一些农村居民家中还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作为供热取暖的设备[6]。在商业餐饮中的应用常见于以下几种场合:(1)沿街饭店、餐馆厨房的狭小空间内;(2)大型商场的烘焙、餐饮、酒店内;(3)流动商贩摊点餐饮;(4)城郊接合部人员密集场所的厨房;(5)建筑工程施工工地的生活区;(6)燃气型动力汽车后备厢。除此之外,瓶装液化石油气还用于建筑业、制造业等在工业铸造行业中,在这些行业中广泛用于气割金属、烘烤材料等。分析瓶装液化石油气的使用场所不难发现,瓶装液化石油气的使用环境复杂,使用者掌握的消防知识与安全管理意识各异,这为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使用埋下巨大隐患。

2.2  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过程中的火灾隐患分析

2.2.1  瓶装液化石油气生产市场良莠不齐,致使各种隐患大量滋生

由于瓶装液化石油气站对场地规模要求不高,投资少,经常可以在各个城市城郊接壤区域见到一些私自生产的瓶装液化气供应站。这些供应站大多缺乏安全生产要求的证件,操作者未经专业的生产经营培训,存在不规范非法代灌、充装的现象。经营场所简陋、没有布设规范的消防安全相关的措施,距离周围群众的防火间距不足,而且液化气瓶的储存车间的消防耐火等级不合格,多处电线私拉乱接,家电灯具不具备防爆功能,这种混杂的市场环境致使各种消防事故不断发生。

2.2.2  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经营者安全素质低,对社会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根据实地调研从事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工作人员情况,发现大部分经营者文化水平不高,未经过专业的岗前培训,对于专业的消防安全基本知识认识不够,安全意识缺乏。同时,在少数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处的店面内有从事灶具、衣物、副食等经营活动,供应处任意生火做饭、电动自行车私自拉线充电、室内吸烟等行为,严重威胁着经营处人员的人身安全。甚至有些经营者为节约成本,少数液化气经营点使用超期应予以报废的液化石油气瓶,这样的瓶装液化石油气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流入市场后对社会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

2.2.3  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人员安全使用意识匮乏,给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实际生产生活中,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人员安全意识不足体现在以下方面:(1)有些居民用户因相关安全和专业知识缺乏,容易在不良商家那里,购买到不合格的液化石油气钢瓶;(2)瓶装液化石油气钢瓶使用前不检查,使用结束后忘记关闭阀门;(3)部分用户在发现钢瓶内液化石油气储量不足,火焰较小时,会摇晃、放倒钢瓶,以增加瓶内压强,甚至出现用明火热源对钢瓶加温的情况;(4)一些用户用燃气器具的软管时间较长,平时不注意保修,经常出现管道老化、破损、漏气的现象,使得封闭室内空间的液化气浓度激增,用户吸入液化气过量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甚至死亡,另外充满高浓度液化气的密闭空间内遇见明火,很容易引起爆燃,甚至爆炸;(5)少量用户有自行拆卸钢瓶、摔砸钢瓶危险行为。上述这些使用细节的忽略及不规则操作,促使着瓶装液化石油气灾害的发生。

2.2.4  瓶装液化石油气社会化监管不规范,消防安全管理无法走向深入

瓶装液化石油气是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目前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对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管理、使用单位和人员的管理缺乏统一、有效的管控规定。在消防方面,消防救援机构人员编制少,在瓶装液化石油气管理方面力不从心,加之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机制还未形成。这样的现状造成瓶装液化石油气社会化监管很不规范,消防安全管理无法走向深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市场对瓶装液化石油气小用量用户单位安全使用要求未出台明确规范指引,造成市场监管工作相当被动。

3  瓶装液化石油气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3.1  对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消防安全管理

在《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了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必须具备防火防爆基础要求[7]。负责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安全监察单位是燃气管理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管过程中,消防部门需要依据规定及時对供应站的安防设施进行落实核查。应急管理部门作为安全管控的职能部门要起到监管功能。对于供应站一律要查明经营管理证件齐全情况,是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这些工作应该作为燃气管理职能部门例行监管的内容。在具体工作中应该涉及供应站的生产运营、消防安全设施布置、维修检查、工作人员安全管理培训、火灾隐患排查、应急抢险等。

3.2  对瓶装液化石油气运输环节的安全管理

瓶装液化石油气运输涉及到两个过程:(1)液化石油气钢瓶由储配站被运输至供应站;(2)钢瓶由供应站运输至使用端。因此,应在供气单位制定和落实配送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这个监督工作应划分给燃气管理部门进行监查。瓶装液化石油气由供应站被运输至用户大多通过三轮摩托车或二轮电瓶车,瓶装液化石油气从储配站被运输至供应站,基本上是形成一定的量后,用大型车辆进行运输。在这样的环节中,运送瓶装液化石油气大型车辆一定要符合标准,持有危险品道路运输许可证,该部分的日常安全监督工作可以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负责。

3.3  对瓶装液化石油气用户用气消防安全的监管

设立瓶装液化石油气规范使用相关的培训机构或科室,专门对钢瓶使用单位的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让使用者掌握规范的安全操作知识及注意事项,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不当操作带来的危险。居民或其他液化石油气使用者应由其对应的经营者指导安全用气,并对液化石油气容量瓶及配套的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这样可以及时排除使用过程中燃气泄漏等情况,避免引发危险事故。鉴于普遍存在的瓶装液化石油气供气单位工作人员将对液化气使用者培训的工作未严格执行的状况,相应的燃气管理部门应该采取这方面的监管措施,加强落实用气指导和安全检查。当地的消防部门应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依法对上述不良行为严厉监管,规范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与使用链,有效杜绝瓶装液化石油气火灾发生事故。

4  加强瓶装液化石油气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4.1  压实监管部门和单位责任

因易燃易爆的高危特征,在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爆燃火灾、爆炸安全事故,给企业或社会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瓶装燃气行业乱象痼疾难除,燃气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提升执法监管质量,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增强燃气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与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切合实际制定全面而细致的管理制度,依法落实液化石油气市场安全管控措施,扎实做好瓶装液化石油气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4.2  强化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监管

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单位要严格遵守液化气钢瓶充装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建立自有产权钢瓶技术档案,规范钢瓶颜色、标志标识,强化钢瓶充装前、充装中、充装后整个作业过程的安全监管。搭建钢瓶出厂、充装、运输、储存、销售用户使用、检验、报废等全过程信息追溯平台。职能执法部门应严厉杜绝液化石油气供应站非法充装非自有产权钢瓶等不符合规定的钢瓶,一经发现违规经营者要依法处罚,实行“惩罚+教育”的双重机制,彻底肃清瓶装液化石油气不安全现象。

4.3  瓶装液化石油气运输环节规范化

(1)统一标识,持证挂牌上岗。瓶装石油液化气供应单位必须为本单位经过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的工作人员配备统一定制的工作服。持证挂牌上岗的配送人员应该在运送时穿工作服,自觉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2)规范经营,明确供气对象。瓶装石油液化气供应站的供气对象是使用供应站自有产权钢瓶的登记用户,严禁向未取得瓶装石油液化气经营许可证的使用单位或个人非法提供瓶装石油液化气,杜绝燃气经营许可证规定的经营范围以外的供气现象。

4.4  加强入户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安全宣传的力度

瓶装石油液化气经营单位专业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入户检查、送气上门的时机,向广大瓶装石油液化气用户普及燃气的消防安全知识,不断提升用户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安全网格人员要加大上门服务、指导的力度,帮助用户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这是最大力度消除火灾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燃气管理部门、消防部门以及公安派出所要联合加强对城市综合体、宾馆、饭店、沿街店铺、大排档、养老院等公共场所的用气消防安全检查、宣传,指导用户正确使用燃气,防止用户因相关知识缺乏导致燃气事故的发生。

4.5  根据市场特征,出台标准化管理办法

深入了解瓶装石油液化气市场特征,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燃气管理部门、消防部门、住建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联合出台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瓶装石油液化气管理办法》。以地方立法方式明确界定各相关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完善各级、各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体制和职能,齐抓共管,推进瓶装石油液化气消防安全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程序化。

4.6  加强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和培训

(1)加强运输人员的管理。瓶装石油液化气单位要建立健全运输人员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运输人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台账,将运输人员消防安全工作作为工作性指标任务,将具有违法违规行为被燃气单位通报的运输人员,报燃气行业主管部门记录,如出现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运输人员,要进行清退,而且公安部门将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2)加强岗位培训。依据“谁用工、谁负责”的基本原则,瓶装石油液化气供应站要在从业前组织开展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并组织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工作。消防部门应定期对瓶装石油液化气供应站的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抽样检查,目的是强化消防安全教育,提高该领域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

(3)加大社会化消防安全宣传工作。瓶装石油液化气使用中泄露或使用不当遇明火或火花极易发生爆炸,使用者通过学习和掌握瓶装石油液化气的正确使用方法很有必要。因此,燃气部门、消防部门等职能部门要通过各类媒体和平台宣传瓶装液化石油气消防安全知识和火灾事故教训,组织液化石油气安全使用知识竞赛进社区活动,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并予以一定的奖励,鼓励群众积极发现和举报身边的瓶装液化石油气火灾隐患。

5  结语

我国瓶装液化石油气规模大,相应的火灾事故频发,消防安全压力日益增加。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充装、供应运输以及用户使用的每一个环节的消防安全监督和服务指导,不仅需要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标准的不断完善,更需要各个行业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用户个人的消防安全意识的增强和正确的关系处理,形成共同的合力,才能减少和消除瓶装液化石油气火灾隐患,进而促进社会消防安全形势的持续向好。

参考文献:

[1]李伟东,陳明哲,李玉,等.基于热-结构耦合分析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失效预警判定[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1,17(02):91-97.

[2]刘亮.大型商业综合体灭火救援技战术难题探析[J].今日消防,2019,4(10):11-12.

[3]王立群,张向瑶.煤气储罐爆燃事故技术解析[J].安全,2017,

38(09):40-42.

[4]廖定根,方超,王晓.一起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火灾事故调查[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8,37(02):279-282.

[5]陈栋.商用厨房的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J].今日消防,2021,6(02):114-115.

[6]张志彪.农村消防安全现状与对策研究[J].今日消防,2021,

6(02):104-105.

[7]GB51142-2015,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规范[S].2015.

Some thoughts on fire risks and fire

safety management of bottled LPG

Huang Haihua

Chongming District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of Shanghai

Abstract:The demand for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LPG) in China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scale of bottled LPG is expanding, but the fire accidents of bottled LPG occur frequently, 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social security. Based on the lack of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accident, the existing fire safety control strategy needs to be improved.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fire risks of bottled LPG, points out the key direction of safety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feasible control strategies for producers and users of bottled LP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re safety, so as to provide security for the production and use of bottled LPG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uch fire accidents.

Keywords:fire protection; LPG; fire risks; safety management

猜你喜欢
火灾隐患消防安全管理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分析与防火安全对策
高层建筑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某大型酒店火灾隐患调研及安全评价
对建立网格化消防巡防工作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