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视角下网络舆情多元主体引导模型研究

2021-12-21 11:01赵晨阳张鹏夏一雪等
现代情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共生舆情主体

赵晨阳 张鹏 夏一雪等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21.12.011

[中图分类号]C912.6;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21)12-0107-14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經增加至71.6%。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化,人人皆可畅所欲言,网络空间逐渐成为人们表达观点态度和思想情绪等社会舆论的第二场所,网络舆情也日趋复杂,随时可能成为网民负面情绪的“助推器”或社会矛盾激化的“催化剂”,扰乱网络空间秩序,进而造成网络舆论危机。随着网络舆情的衍变过程复杂化和治理难度逐渐递增,以往政府单方面参与的模式不再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环境,舆情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其治理过程中迫切需要政府转变传统舆情引导模式。因此,要进一步厘清各主体问的关系,提高引导网络舆情多元主体间的稳定性和互动性,弥补新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理论的不足。利益相关者理论、信息生态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等理论范式及数学建模等工具为网络舆情治理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本文试图结合基于理论分析与数学建模对网络舆情治理模式进行抽象分析,进而发现具有现实解释力的规律性认识,即网络舆情治理的一般路径、模型和多元引导主体与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等规律性成果。通过把握这些规律可为各类舆情引导主体的合作提供科学指引。

1文献综述

在知网中以“引导+网络舆情模型”为主题词检索论文,在2012—2021年将不同领域模型应用于网络舆情传播和引导的研究热点通过CitespaceV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舆情传播和引导模型研究主要分为以下3个部分:

1)讨论舆情传播演化影响因素。如高歌等用系统动力学阐释多媒体网络舆情演进阶段、演进要素和机理。Wang Z等构建3S13R模型研究突发事件中多舆情问相互促进的传播过程。Yin F等建立了意见领袖敏感转发免疫(OL-SFI)模型来跟踪意见领袖和正常用户产生的转发量的时间演化,评估意见领袖在舆情传播和爆发不同阶段的作用。

2)分析政府引导舆情时机。如种大双等运用传染病模型分析政府在不同情景下的政府干预对群众状态和行为的影响。刘人境等采用演化博弈模型预测网络群体事件的发展趋势,并根据舆论传播的各个时期提出应对措施。江耘等构建了舆情信息博弈模型,讨论舆情信息传播态势,并预测出政府干预网络舆情的最佳时机。

3)研究政府治理下的舆情引导效果和应对策略。如陈莫凡等构建SEIQR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博弈的稳定均衡策略,比较了政府不同引导策略对舆情走势的影响。吕朝辉等基于系统动力学构建“弹簧”动力模型,解析推动网络舆情发展的4种基本作用力,并提出重大疫情防控中网络舆情的信息治理策略。

通过图1发现,当前大量学者主要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传染病模型及其改进模型、演化博弈模型等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引导时机和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媒体、高校和意见领袖等部分单个主体角度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策略,而很少以共生视角研究网络舆情多元引导主体的内在关联和合作模式,较少从协同发展角度考虑各方利益均衡关系和引导效能最大化问题。

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引入种群生态学的共生理论,建立基于Logistic模型的网络舆情引导共生模型,运用数值仿真模拟来解析引导主体间共生演化模式、动力源、稳定条件和平衡状态,给出推进当前舆情引导系统向高阶多元主体共生生态演化进阶的策略。

2共生视角下多元主体引导机理

网络舆情治理虽涉及多领域主体利益,但当前仍是政府部门单方面管理,因为网络舆情的爆发原因复杂多样,监管部门难以及时查清并公布事情真相,从而引起网民的猜测议论,事件易被网民过度解读,产生谣言和衍生舆情。

2.1网络舆情引导三大主体

1)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管理。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负责保障网络中各引导主体的有序参与,在处理应对网络舆情的过程中,政府始终处于领导地位,其优势在于拥有独特的政治背景,制定并完善舆情相关法律法规,可通过政府网站、官方微博、文件等方式及时公布事件真相。

2)媒体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媒体作为形象塑造者和公众利益代言人的角色,在引导网络舆情中发挥着信息枢纽作用。为了区分政府与媒体对网络舆情引导的作用,主要研究腾讯、新浪等大型商业新闻媒体和北青网、新民网等地方新闻媒体。媒体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主要体现在某事件相关网络舆情爆发期间,媒体拥有专业化的新媒体报道队伍,可以迅速组织应急记者对事件进行跟踪报道,通过网络将事件真相快速传递给政府、意见领袖,同时运用自身巧妙的宣传技巧化解网民负面情绪。

3)意见领袖在网络舆情中的作用。意见领袖是特别活跃于某一网络话题,且在该话题中对网民极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人。主要由演员明星、学术大咖、草根网红等各个领域的人员组成,扮演着政府媒体与网民之间的连接角色。意见领袖对于该话题有自己的观点,根据自身的理解和利益的角度出发,对事件信息进行加工解读,发布在网络平台上会极大影响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拥有更强的影响力、亲和力。

2.2网络舆情多元主体引导的共生系统

2.2.1共生系统概念界定

共生理论描述了两种或以上的生物种群间相互合作、协同进化的现象。中国学者袁纯清从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模式3个不同维度来分析共生理论框架。在共生系统中,共生单元是形成共生关系的基本单位,也称为共生主体。共生模式是系统中参与共生的不同共生单元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模式的选择和共生作用的强弱会随着共生单元的性质而变化,共生主体问模式的选择关键在于能否产生收益。共生界面指各共生单元间进行交流合作的渠道和机制的集合。

2.2.2共生三要素

1)共生单元:政府、媒体和意见领袖等舆情引导主体是共生单元,M.表示主体间的7种共生模式中任意一种,该共生模式的长期存在条件是两个主体的舆情引导效能是否得到发展和提高。

2)共生环境:由政策制度、互联网平台等硬环境和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等软环境组成。网络环境对舆情引导主体起积极促进作用,表示为E>0,也可以起反向抑制作用,表示为E<0。在网络环境中,各共生主体都拥有各自特定的资源,例如政府拥有政策资源、媒体拥有信息渠道、意见领袖拥有粉丝观众。

3)共生界面:在多元主体引导舆情的共生环境中,为各主体进行信息传递和收益传导的媒介和机制,舆情引导主体可借助共生界面传递信息策略。

2.2.3共生系统

所谓网络舆情中多元引导主体间共生模式的演化,就是通过统筹各方利益关系,不断优化政府、媒体和意见领袖问相处模式的过程。政府需要媒体的专业报道,媒体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意见领袖的形成更离不开两者的信息资源,各主体间的关系类似于各种群在一定共生系统内以收益为公平指标改良共存方式的过程。根据共生理论,将政府、媒体、意见领袖和其余引导主体按照一定的共生模式构成共生系统,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从主体利益角度看,各个主体的行为不仅会影响自身,还会作用于其他相关主体,对整个共生系统产生变动,其利益的大小不再取决于自身能力,而是依赖于共生系统中其余主体的行为和资源,各主体问互为利益相关者。从共生系统整体利益看,创造效益的焦点不再是单个主体能力大小,而是各引导主体问协同程度的紧密,包括稳定程度和互动程度等,这是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舆情所密切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3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演化

按照共生主体间利益资源的分配和共生关系的紧密程度,可以将共生模式划分为组织模式和行为模式。在多元主体引导舆情的共生系统中,共生行为模式将逐渐由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互惠共生转变为对称互惠共生,由点及面。

如图3所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是从主体多元到实现协同的循序渐进过程,具体表现为各类引导主体问利益资源分配对称性的提高,即各类舆情引导主体在共生系统中由不产生新的引导效能、一方完全占据新的收益、利益资源不对称分配到引导效能共同最大化下对称分配的过程。各类引导主体在共生组织模式上会逐渐由点共生、间歇共生演变为连续共生、一体化共生,表现为主体间的组织化程度不断上升,从一次合作、间歇合作转变为紧密合作、最终一体化的历程。原本相互独立、相互平等的多元引导主体,出于互惠互利的意愿,取长补短,最终形成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网络舆情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共生系统。虽然引导主体间的共生模式在理论上是协同演进的,但在实际舆情环境下的演化模式却更为复杂,甚至可能出现竞争与互惠模式交叉并存的状态。

3网络舆情多元主体引导共生模型

3.1模型假设

生物学中的Logistic生长函数符合生态系统中种群生长规律,即各种群会受到自然环境资源的限制,其种群增长速度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而逐渐降低,从早期的迅速升高到一定规模后减慢,直至饱和。同样,网络舆情中由多元引導主体共同构成的舆情生态系统,会经历一个形成、成长、成熟和稳定的共生演化过程,各主体间存在彼此协作、发展壮大的生物种群特征。为使研究对象更符合种群行为规律和更为准确地描述模型,揭示其引导规律,根据生态学理论作出以下假设:

1)网络舆情的引导关联多个主体利益,但由于互联网平台和信息资源有限,舆情治理对各主体间协调度的要求变高,协作难度加大,因此,各主体的治理能力存在增长上限,即最大舆情引导效能值。

2)当各主体处于良好的成长空间中,借助政策和信息等网络资源,各自的引导效能会不断成长。但每个主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舆情引导效能增加幅度会逐渐下降,最终为0,引导效能的变化趋势遵从Logistic模型规律。设S为时刻的引导效能值,该时刻各引导主体的引导效能为S(t),函数连续且可微。

3.2构建模型

根据上述假设,建立主体单独引导舆情时的Logistic基本模型:

舆情治理的不同时期,各作用主体通过多边多向的交流机制形成各种共生关系,以不同强度相互影响各自的舆情引导效能,各主体问产生不同的共生效应,因此在式(1)的基础上引入共生系数θ,表示共生效应的强弱,建模思路如图4所示。

猜你喜欢
共生舆情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舆情
舆情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舆情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