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昕
我是一个90后,也是一名教师,一名看起来很年轻的教师。我也是一位“爸爸”,一位能释放无限正能量,化解学生眼里的寒冰,带给他们温暖与希望的“曹爸爸”。
3年前的暑假,我被突然告知新学期要担任班主任。面对新的任务,我激动又惶恐。挂了电话的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问自己:我能胜任这份工作吗?那一晚,久久不能睡去。冷静之余,90后的坚定与倔强告诉我:能!我一定能!
坚定了当好班主任的信念,我问自己:如果我是学生,心目中期待着一位什么样的班主任?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想让一位怎樣的班主任去教我的孩子?这样的换位思考,很快给了我清晰的工作思路。
我开始积极筹备自己班主任工作的第一节课。拷贝班级资料,分析班级学情,撰写班级计划,提前进教室打扫班级卫生,用自己不太优美的简笔画布置迎新板报,甚至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的自我介绍我都对着空荡的教室反复排练。
八月底的天气,带着酷暑未消的热情,几次下来,我早已汗流浃背,嗓子干哑。那一刻,我真想放弃。这时耳畔突然响起我的高三班主任老师的一句话: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当了老师,并且成为了一名班主任。
我想成为像他那样信奉着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于是,我重新抖擞精神,站在讲台上,对着空荡荡的教室,再一次微笑着说:“亲爱的同学们……”
灯火阑珊,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星星挂满夜幕,教学楼里亮起的那一盏孤灯。那是教育生涯之初,我亲手为自己点亮的希望与责任之灯。
至于后来为什么孩子们叫我“曹爸爸”,也许是因为我为了让孩子信服于我,故意板起来本来和蔼友善的面孔;也许是因为我在中秋月圆之夜为住宿生精心准备的一块块月饼;也许是因为我会在每个孩子生日当天精心准备的一点小小的礼物……我深知,只要心中有爱,孩子们是一定可以感知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