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药剂对谷瘟病的田间防效

2021-12-21 18:24樊振梅曹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21期
关键词:防效药剂

樊振梅 曹荣

摘 要:谷瘟病是榆林市榆阳区谷子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为此,开展7种杀菌剂对谷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最好的药剂依次为2%春蕾霉素可湿性粉剂(平均防效84.97%)、17%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平均防效84.20%)、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平均防效83.35%)。

关键词:谷瘟病;药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1-0104-02

榆林市榆阳区南部的5个乡(镇)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肥沃,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谷子的优势产区。全区谷子常年播种面积2400hm2,总产量7000t。自2015年起,该区开始开发富硒保健功能谷子,谷子产值大幅增加,生产的富硒小米深受消费者喜爱,谷子已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谷瘟病一直是对榆阳区谷子生产造成损失较大的病害之一。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榆阳区降雨量增加、耕作制度、品种及传统栽培技术等诸多因素影响,谷瘟病在榆阳区呈偏重发生,主要表现为穗颈瘟和谷粒瘟。再加上种植户对谷瘟病的危害认识不足,防治不及时,防治技术落后,导致谷子产量减少、商品性降低、损失增加。近5年的实地调查数据显示,谷瘟病平均每年造成榆阳区谷子减产15%~20%。为此,笔者根据目前农药市场的实际情况,兼顾提高谷子抗药性以及防治其他真菌性病害,选择了7种杀菌剂开展田间施药防治谷瘟病的试验,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旨在以筛选出杀菌效果比较理想的药剂,为谷瘟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安排在榆阳区古塔镇罗硷村梯田,地形平整,土壤类型为绵沙土,肥力中等且均匀(土壤耕层碱解氮含量12.6mg/kg,速效钾含量75mg/kg,有效磷含量24.65mg/kg,pH 7.5,有机质含量4.21‰),无灌溉设施,前茬作物为高梁。供试谷子品种为“晋谷21”,2019年4月30日统一人工穴播,播种前不用药剂拌种,播种量9kg/hm2,田间管理同当地大田谷子,收获时间10月3日。施药器械为先瑞牌3WBD-20GB农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河北先瑞农机设备厂生产)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A)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75g/hm2,1500倍液(江西顺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200g/hm2,600倍液(河北上瑞化工有限公司);(C)40%稻瘟灵乳油1500mL/hm2,600倍液(江苏江南化工有限公司);(D)1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50g/hm2,500倍液(德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E)25%咪鲜胺乳油1200mL/hm2,1500倍液(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F)40%已唑醇·嘧菌酯525g/hm2,2000倍液(江苏南京艾津农化有限公司);(G)17%吡唑醚菌酯悬浮剂525mL/hm2,1000倍液(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H)清水对照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24m2,共2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处理间留80cm宽的保护行,种植密度180000穴/hm2。

1.3 试验方法 田间共施药2次。第1次在谷子拔节孕穗期(2019年7月10日),第2次在谷子齐穗期(2019年8月10日)。使用先瑞牌3WBD-20GB农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按照常规施药方式对谷子全株均匀喷雾。先喷对照处理区,只喷与药液等量的清水,然后喷各处理杀菌剂,喷完1种杀菌剂后用清水洗净喷雾器,再喷另一种杀菌剂。第1次施药(7月10日)当天田间最高气温25.9℃,最低气温14.3℃,24h无雨。之后10d有6d下雨,总降雨量25.9mm,日平均气温16.0~23.8℃。第2次施药(8月10日)当天最高气温28.0℃,最低气温19.2℃,24h无雨。之后30d有7d下雨,总降雨量49.8mm,日平均气温16.5~19.5℃。

1.4 调查方法

1.4.1 叶瘟 施药前(2019年7月9日),每个小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个点调查相邻5株,每个小区调查25株,作好标记,调查每株总叶片数、发病叶片数、发病级别,计算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第1次施药后10d(2019年7月19日)调查每个小区作标记的植株,计算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同时观察记录植株高度、叶片颜色等外观性状。

1.4.2 穗瘟 在谷子腊熟期,即第2次施药后30d(2019年9月9日)调查各处理区第1次施药前标记的植株的病穗率与病情指数。记录每株穗病级,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10月3日个小区单打单收,统计产量。

1.4.3 分级标准 叶瘟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斑小而少,病斑面积占叶面积1%以下;3级—病斑大而少,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1%~5%;5级—病斑大而多,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1%~10%;7级—病斑大而多,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0.1%~50%;9级—病斑大而多,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0%以上。穗瘟分级标准:0级—全穗无病;1级—单穗病粒5%以下;3级—穗颈发病,单穗病粒占6.1%~20%;5级—穗颈或穗发病,单穗病粒占21.1%~50%;7级—穗颈和穗同时发病,病粒占50.1%~70%;9级—穗颈和穗同时发病,病粒占70.1%~100%。

发病率(%)=调查病株叶数/调查总株叶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叶、穗)数×该病级值)/调查总株(叶、穗)数×9×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 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叶瘟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第1次施药后10d,2%春蕾霉素防治叶瘟的效果最好,平均防效达77.99%;其次是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平均防效77.32%;防效排第3的是17%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平均防效75.97%;40%稻瘟灵乳油和25%咪鲜胺乳油的平均防效中等,分別为74.10%、74.00%;40%已唑醇·嘧菌酯平均防效73.42%,1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平均防效71.72%,与其他参试药剂相比,平均防效一般。

2.2 对穗瘟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第2次施药药后20d,穗瘟防治效果居前三位的依次为2%春蕾霉素可湿性粉剂(平均防效84.97%)、17%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平均防效84.20%)、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平均防效83.35%);平均防效居参试药剂中间的有40%稻瘟灵乳油(平均防效81.19)、25%咪鲜胺乳油(平均防效80.36%)、1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平均防效78.13%);平均防效最差的是40%已唑醇·嘧菌酯,仅为65.11%。

2.3 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2%春蕾霉素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平均产量为5450.3kg/hm2,增产率37.7%,居第一;40%稻瘟灵乳油处理的平均产量5425.5kg/hm2,增产率37.1%,居第2;1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的平均产量5325kg/hm2,增产率34.5%,居第3,与2%春蕾霉素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平均产量、增产率差异不明显;其余各处理的增产率在8.6%~28.4%。各处理的平均产量和平均增产率较对照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说明参试药剂对谷子有不同程度的保护和增产作用。

2.4 安全性 施药后,经定期观察,各处理谷子植株生长正常,未观察到药害现象发生,说明各参试药剂设计的药液浓度对谷子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谷瘟病的发生受自然和人为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中人为因素包括:一是错过最佳防治时间,病害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迅速发展,药物短时间难以控制;二是长期单一循环使用某一种杀菌剂,真菌产生抗药性,导致该药物防治效果差,最终造成损失。因此,在生产中选择适宜的防治时间和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是防治谷瘟病成败的关键。本试验结果表明,2%春蕾霉素可湿性粉剂、17%吡唑醚菌酯悬浮剂、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对谷子叶瘟和穗瘟的平均防效优于其他参试药剂,这3种杀菌剂都具有内吸性强、持效期长、耐雨淋、药性稳定等特点,且兼有保护和预防作用,单独使用较其他参试药剂防效显著,在生产中可交替使用,但17%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在本试验中的增产幅度较其他参试药剂小。40%稻瘟灵乳油、25%咪鲜胺乳油、40%已唑醇·嘧菌酯、1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对谷瘟病的防效较17%吡唑醚菌酯悬浮剂、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低,但增产作用高于17%吡唑醚菌酯悬浮剂、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因此,今后还应继续试验探索这几种参试药剂单独使用时不同的药液浓度及施药时间对谷瘟病的防效,以及2种药剂混合使用时不同的药液濃度及施药时间对谷瘟病的防效。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防效药剂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AF-701药剂在黄瓜上的应用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杀菌剂防治长白鸢尾叶斑病试验
鸭脚树星室木虱的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30%苯甲·丙环唑不同施药期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及产量效应的试验研究
不同药剂拌种防治水稻病虫害药效试验初报
煤泥分选超净煤的药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