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敬立
[摘要]近些年,我国对国有企业发展建设问题越来越重视,国有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财政资金投入数额越来越多,加强财务管理监管具有一定必要性。因此,本文将针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管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合理管理改善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监督;财务监管;国有企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2
随着国有企业相关政策的调整,国企体制发生变化,经济活动需面对更多影响因素,财务管理面临转型升级。然而,国企财务管理监管相对滞后,内外部审计不足,财务人员监管不到位,资产监管缺失,公费支出监管不严,不满足财务转型升级要求。国企应基于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要求,提高财务管理监管质量。
1 财务管理监管的作用
1.1 制约性作用
财务管理监管具有约束性作用,发挥制约性作用的依据是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1]。其主要表现为,对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审查,对收支进行经济责任鉴定,对原始财务凭证进行核实,保证国企相关部署、计划、决策及预算的落实,维护财经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例如,揭示差错和弊端,揭发贪污舞弊、弄虚作假等行为。揭示差错和弊端不仅可纠正核算差错,提高财务工作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利益。
1.2 促进性作用
通过财务管理监管对财务活动进行评价,找出管理无效原因,提出问题解决措施,便可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改善。例如,利用财务管理监管机制,对预算收支进行管控,便可高效解决预算编制与执行中的问题,促进预算规范化执行,保证预算收支平衡。此外,可利用财务管理监管手段,对各种财务资源及非财务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及时掌握资产状态,合理优化资产配置结构,便可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更大的經济价值、社会价值,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 财务管理监管的主要内容
2.1 财政财务监督
财务管理监管根据监督机制、监督类型、监督主体,主要可分为: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两大类[2]。但不论是内部监管,还是外部监管,财政财务监督都是核心内容。财政财务监督是指对国有企业会计资料正确性、真实性,及其所反应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合法性、合规性所进行的监督。通过财政财务监督,检查国企各项经济活动是否存在问题,便可约束财政财务活动的开展,督促经济责任的履行。
2.2 财经法纪监督
财经法纪监督,是指对国有企业经济活动中,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进行监督,维护财经法纪。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涉及到的利益方越来越多,经济活动中易发生违纪违规现象。例如,在财政资金使用中,存在专款他用,私设“小金库”等不法行为[3]。另如,一些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中,随意报废尚有使用价值的资产,甚至擅自变卖资产,谋取私利。
2.3 经济效益监督
经济效益监督是财务管理监管的关键,主要是对预算编制与执行;资产配置与流转;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益性进行监督。经济效益监督主要目的是,找出经营管理、业务开展中的薄弱环节,通过督促经营管理改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例如,预算管理监督方面。通过确认预算编制指标合理性,便可了解到预算编制问题;通过对预算执行进度的监控,便可了解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另如,资金使用监管方面。通过对资金流转的监管,便可及时了解到资金使用是否恰当,有无相互转化挪用情况,使用效益是否达到预期,是否存在资金浪费问题。
3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管中的问题
3.1 内外部审计不足
虽然国有企业不断尝试加强财务管理监管,但很多时候停留在喊口号阶段,不论内审,还是外审都存在缺失。在内部审计方面,没有明确审计计划、标准,未建立审计相关财务清查、稽查制度。且没有独立审计部门,内部审计权威性、独立性、客观性不足。而外部审计方面,没有配套制度作为支持,外部审计开展过程困难重重。且外部审计中,相关机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评价结果不理想。由于审计力度不足,财务管理监管会受到一定影响,导致监管力度不够。
3.2 财务人员监管不到位
财务人员是财务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不仅会影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还关系到财务政策、制度、法规的落实。若财务人员自身存在问题,势必要造成财务工作效果大打折扣。目前来看,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特殊性,财务人员不能完全根据岗位要求进行匹配。而现有财务人员,多数只懂基本财务知识和简单会计核算,对资产管理、财务监管、成本分析不了解,专业能力与岗位职责匹配度低,岗位适应性差。然而,当前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监管存在缺失,很多国有企业没有严格把控入职门槛,没有开展有效的职业能力考评。人员监管缺失的情况下,导致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很少主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3.3 资产管理监管缺失
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物质基础。因此,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核心,对资产使用进行监管至关重要。然而,诸多国有企业对于资金管理监管不重视,没有完善资产管理框架,很多时候难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目标[4]。且由于资产管理监管不足,导致资产盘点、统计时常出现问题,经常发生资产处置不当现象,甚至存在资产违规流转现象。例如,部分资产始终在账外游离。这不仅不利于国有资产的盘活与利用,更容易导致账实不符,滋生腐败。
3.4 公费支出监管不严
公费支出方面缺乏相应监管,易出现资金外流问题,造成国企经营管理成本的增加。通过对国有企业公费支出监管情况的了解发现,多数国有企业未严格落实公费支出监管制度。部分实施了监管制度的企业,只是套用其他成熟框架,制度完整性、可操作性不足,无法为监管提供制度支撑。如,公费支出标准、支出流程、支出审批等方面没有细致规定,没有严格要求,存在着越权审批、公费私用情况。
4 国有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监管的对策
4.1 加强内外部审计
在内部审计方面,要组建具有独立性的内部审计部门,只负责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审计,不直接参与具体经济活动。同时要根据内部审计需要,完善审计机制,明确审计内容、范围、任务、目标,使内部审计具体化、明确化,指明工作方向。另外,为确保审计权威性,要建立权责制衡机制,进行“追踪问效”,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内部审计结果不客观。同时,要出具客观内部审计报告,对经济活动情况;资金使用效益;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查明的事实进行客观分析,从而揭露财务管理问题。在外部審计方面,要加强社会监督。具体来讲,可通过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构建“委托-代理”式的合作模式。会计事务所根据企业经营情况、财务信息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工作中的错误与偏差,促进财务监管不断完善。但审计机构选择上,一定要加强资质审查,确保机构专业性。
4.2 加强财务人员监管
首先,要制定严格财务人员准入标准,对相关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要求,构建高素质财务管理团队。具体来讲,要根据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职业技能要求,制定详细岗前测试规范、程序。在岗前测试中,不仅要审核学历、职业资格证书等硬性条件,还要对综合素质、职业道德进行考核,进行笔试和面试,严格筛选人才。其次,要明确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制定配套责任说明书,让会计人员了解工作职责、工作注意事项、业务流程,确保工作责任得到落实,不断提升财务工作质量。最后,要加强对财务总监的考察。财务总监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岗位,是财务监管工作重要力量之一。财务总监不仅要具备领导能力,更要了解财务业务,懂财务管理,具有一定专业能力。财务总监入职前,应组织测评工作小组,对其业务能力、工作能力进行测评,测评合格后方可任职财务总监。
4.3 加强资产管理监管
资产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国有企业应加强对资产流转、分配、使用、购置、领用的监管。具体来讲,为准确掌握资产情况,要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统计,摸清资产底数,设置资产总台帐、分台帐及使用台账。若资产发生流转,要做好产权登记、清产核资,及时对相关账务进行处理。如,资产采购要及时入账,资产报废则要及时销账。另一方面,要对资产管理流程和方法提出要求,对入账程序、账面核销做出详细规定,遏制“小金库”。例如,资产报销必须审核,账面上要注明报废原因,避免国有资产外流、丢失。此外,还要构建资产信息系统,将资产录入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实时管理资产,减少管理盲区。
4.4 加强公费支出监管
公费支出是财务管理监管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成本、财政收支平衡、经济效益,做好公费支出监管至关重要。为对公费支出进行监管,应加强经费支出绩效考核。具体来讲,要根据公费支出特性、规律、目标,明确考核评价要点,精准考核公费支出各环节。在公费支出前,要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预测,明确资金用途和性质。公费支出后,要对经费使用进行全过程监控。在事后则要进行总结分析,确认绩效,检验公费支出使用情况。除了要对公费支出进行绩效考核外,还要公开公费支出预决算,提高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将财务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化。例如,消费性支出,必须有严格费用开支计划,支出金额要符合资金使用实际需求,经费要控制在限额内,杜绝无预算支出行为。
5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越来越多。然而,当前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监管方面存在不足,不论资产监管,还是公费支出监管、财务人员监管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为应对新常态,国有企业应积极加强财务活动监管,做好内外部审计,通过审计强化财务监管力度,制约财务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
[1]周倩倩.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的完善路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20(30):165-166.
[2]李小玲.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现存问题的改进对策与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0):200-201.
[3]高颖.浅谈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建设[J].全国流通经济,2020(13):59-60.
[4]李红.浅谈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监督体系的完善[J].中国集体经济,2019,17(2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