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11月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农田水利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局。要加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好规划落实,抓住今冬明春时机,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抓紧修复水毁灾毁农田设施,加快建设一批重点水利工程,进一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层层压实责任,强化资金投入保障,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田建设及管护,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建设标准和质量,完成好各项建设任务,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0月27-29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广西调研时强调,要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找准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务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唐仁健强调,要聚焦产业振兴这个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立足特色资源,瞄准市场需求,积极发展优势产业,拓展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唐仁健指出,要抢抓农时做好秋冬种,大力开发南方冬闲田扩种冬油菜,推进良种良法良机相结合,提升生产效率效益。提早谋划好春耕春播,继续挖掘早稻扩种潜力,为明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日前,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方言在《经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一是稳政策,对2020年实行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稳价定量(限定收购总量)政策要动态监测,保证粮农基本收益,推进小麦稻谷玉米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二是稳面积,面积是产量的基础,重点要落实水稻面积,防止早稻面积继续下滑。三是稳产量,要良种加良法,加强气象和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止草地贪夜蛾大面积发生,力保单产水平稳中有升。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叶兴庆在《改革》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各国实现粮食安全有三种模式,即自给安全、自立安全和合作安全。事实表明,如果经济发展滞后,收入差距过大,国家调节能力太差,即使粮食自给率很高甚至净出口,也并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只要国家治理能力提高了,即使粮食自给率降低了,粮食安全也能得到保障。在开放条件下,我国应把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改善收入分配、增强国家治理能力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将自给安全、自立安全两个策略结合起来,走合作安全之路。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军在《东岳论丛》发表文章,指出5G技术的应用,加快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中的普及,并从四个方面促进了农业生产管理的智慧化发展。第一,实现精准化投入。可以精准获取土壤环境和作物长势的实时信息。第二,实现拟人化培育。创造拟人化的培育环境,是动植物生长规律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动植物产量的要求。第三,实现标准化生产。一是投入标准化,二是管理标准化。第四,智能化监管。将物联网感知技术获取的动植物生长信息,传输到计算机终端进行分析和处理,形成决策并指导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