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维强
诗集《那时我已微醺》分五个小辑,分别是“天空的秘密”“万物静默”“秋风祭”“宁静的河流”“与一朵莲对视”,精选了诗人亚楠2014年至2018年创作的一百四十余首诗作,除《弓月城》《生命树》两首是长诗外,其余均是短诗。读亚楠的诗,如同看一只燕鸥在广袤的新疆翩飞,鸣叫声响彻伊犁的平原、河谷和山林。而当燕鸥栖息在胡杨树的枝头,你能够感受到它内心的纯净、明澈、无言与孤独。诗人和万物融为一体,和燕鸥的内心世界互通空灵,那份自然与神性,只有身处伊犁河谷腹地,才能有所体会。祖籍浙江的亚楠,骨子里流淌着江南的血液,命运的放逐,让他在新疆获得了视野上的眺望与凝思,同时,也激活了他内心源自血液里的孤独与忧郁。在这本诗集里,从第一首诗《羽毛》开始,亚楠就用自己独特的抒情方式和艺术表达形式,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心灵色彩,通过语言和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歌唱在了纸页之上。那是燕鸥的鸣叫,翱翔在天地之间,从新疆飞到浙江,再从浙江飞回新疆,或者就在广袤的天地漫游,随着视野的打开,我跟随着诗人的诗歌,体悟生命修行的禅境,在生命境遇的维度里,寻找着那份忧郁带来的飘逸与感怀。
这本诗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诗人无论写什么还是怎么写,他的内心始终心静如水,以心静应对心境,然后在视野所到之处,寻觅那动人的风景,开掘那令人难忘的意象,表现一个诗人忧郁内心世界的萌动和悸动。亚楠非常注重诗歌的层级呈现,他的每一首诗,都有着深层的铺垫和沉淀,需要一遍遍地阅读,然后在阅读中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深层意识的审视,深入而细微地观察,不仅仅是技巧层面的修炼,还有对于生命本源的探究。在新疆,当一个人心静下来时,他所要思考的,就是走出新疆,走向人类的终极慨叹与表达,既有根源的修行,又有开启人类思考的钥匙,心灵,诗人的心灵,在那一刻获得了自然和诗神的双重垂青。我以为亚楠在这本诗歌选集里,完成了对自己个人写作的阶段总结,把诗人的心灵呈现和诗歌的本源探究,看作重中之重,是非常明智和理性的,也是人性和思维凝成的心灵结晶,在个人维度世界里,显得色泽光明,透着清幽、朴素,在伤感的情愫下,还有一份清寂的解脱。
在第一辑中,《羽毛》《尘世》《回廊》等诗作,能够读出诗人的一颗谦卑之心,俯向尘世,感受人间的沧桑。而《姿态》《远眺》《晨露》《新生活》等,有着对自然和生灵甜美的呼唤。尤喜《晨露》这首诗,初读,有童诗的纯真;再读,则在几近透明的语言中觅到了诗人对美好人性的阐释。亚楠叙述得很干净,意象摘选也很用心,唯美和空灵的表述,别具一格。最重要的,语词在达意上准确而有力。这是诗歌写作的最精妙处,用最少的词,表达最丰富的含义。“而花草却躲进回忆/湿漉漉的”,这两句诗,越玩味,越有词语的魅力。诗歌毕竟是语言的艺术,如何让语言呈现诗歌的魅力,自然是诗人在写作中所毕生追求的。
第二辑“万物静默”中,每一首诗,都彰显着诗人内心涌动的大爱。亚楠的诗,突破了西部诗歌的传统印象,让风沙寂静,草木丰润。也许正是伊犁河谷安静的气息,给了亚楠创作上的启示,才让他的情感在人类共通的情感上寻找立足点。比如《星空》,“夜之眼”凝望着人间暮色,马群、云杉、秋虫,都是有灵性的“思想”,亚楠在诗歌中,提炼出了人性最纯美的东西,然后跟进、叙述。诗人选取的视角也是独特的,格调上,清新而清丽。其它的诗作,像《春日午后》《微光乍现》《这些影子》《呼唤雨季》等,诗人从细小的情节入手,写出了带有哲思的诗句,入心、入眼、入耳。诗意的混合,诗情的交融,诗心的共鸣,我在读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大智慧大悲悯中的柔情与温情。
第三辑“秋风祭”中,《命运》《河流》《空间》《返回密林》等,都是我喜欢的篇什。在真切的生活图景中,亚楠用诗歌揭示了内在的真实性。平易的叙述中,激流暗涌。应该说,亚楠十分注重独创性的艺术形象,在诗歌的意象选择上,尽量避免误入别人涉足的境地。且很注重语言的陌生化营造和诗歌歧义的技巧运用。读他的诗,不会有厌烦感,因为每一个意象都是新奇的,生活的场景是鲜活的,生活的真实感是新鲜的,在独创性的加持下,阅读的兴趣,是新颖的。比如《唐布拉》一诗,诗人用谣曲的形式,赞美着“阿布热勒山”“阿克塔斯农场”……这些流畅的带有美感的诗句,一经组合在一起,就是流动的风景。这些风景,不仅让诗人迷恋,也让读者迷恋。诗人发自内心的热爱,感染着我,那份爱,真切且真挚,“山花摇曳……天边/绵延的地平线在唐布拉的/神话里滋养/百灵鸟歌唱,云雀用整个草原/接纳干净的灵魂”,我在想,亚楠写下这些诗句时,一定是按捺住内心的激动,然后提炼那些最共情的部分,让爱浓缩在景致中,产生独到的唯美,让亮色调调和出唐布拉的绿色诗意。
第四辑“宁静的河流”中,《雪冠》《暗语》《呼吸》等诗,洋溢着一种轻灵的抒情气息。《黑蜻蜓》《盗火者》《望星空》《月光谣》等诗作,更像是内心吟唱的歌谣。不论是《望星空》还是《月光谣》,我都能从诗人吟咏的诗句中,感受到羽毛轻盈飞翔时的飘逸。诗人的童真被激活,他凝视万物时的深思,显得纯粹而纯净。亚楠对边疆的书写,一改我们常见的风沙、戈壁和大漠,而生发出江南的婉约,流水的细腻,大有“塞上江南”的既视感。这样美学经验的形成,我想,是和亚楠长期居住在伊犁有关系。伊犁特殊的地理环境,给了亚楠在诗歌上的美学思考。引发到诗句中,就是西部的星空下,那浩渺与辽远,布景出水草的肥美,河谷的幽秘以及疆土的辽阔。在这种地理环境之中,亚楠的忧伤,是诗人内心的诉求感自然萌发的,是和万物的空寂相连,比如:“所以他是幸运的/经过打磨,圆润的爱情凸显/异乡的质地/和马兰花的忧伤”(《马兰花的忧伤》),这份忧伤的情感,在经过诗意的处理后,构筑了亚楠忧郁的诗歌美学,展现了西部的忧郁之美,有别于传统西部诗的苍劲、粗粝。
第五辑“与一朵莲对视”中,《界限》《止水》《别离》《迷雾》等诗作,读完后,让我记下了这些关键词语,那就是“简约、朴素、平静、自然、真诚”,在这些词语生发的意象中,亚楠用单纯朴拙的笔触,“在静谧中接近”或者“与一朵莲对视”。诗人的忧郁与孤独,是蜿蜒而凄清的,有着“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严羽《沧浪诗话》)之美。
诗集《那时我已微醺》中,长诗《生命树》被放在了诗集的最后面,共39节。在这首长诗之中,亚楠将他对“神性”的理解和对宗教文化的诗意消解嵌入其中。全诗读完,我仿佛看见了三个画面:第一个画面,就是诗人看见的“岩石之上一群羊跪拜/用它的眼诉说/往事——/在时间的册页上,古生物开始显灵/用月光呼吸,也把生命/推向辽阔”,在这个画面中,诗人亚楠将他对“生命”的理解,融入到万物之中,有一群鸟、塔松、马兰花、花椒树……这个世界彰显了生命的蓬勃,让人流连于此。而诗人在展示这个画面时,用了简约的色调,透过这些简约的色调,你会爱上这个美丽的世界,继而,生发出对生命的热爱和留恋。诗人的诗情在这一刻,显示出了抒情的光泽。亚楠的诗歌美学,在这一幅画面中,用诗歌的艺术性体现作者的文化修养和人生经验的累积,诗人在边疆这些年的生活,在画面中勾勒出来,创作出美的意象和意境。生命的美,是动人的美,是有了寄托才能对撞出冲击力的美。
第二个画面,是在全诗读完后,闭目沉思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这时候的诗人,是忧郁的,是伤感的,是孤独的,但让诗句呈现出的美感,却是轻灵的。消失的弓月城留给诗人无尽的遐思与悲戚,也许消失的美,唤醒了诗人内心的乡愁,那份对故土的留恋,对那些骨子里的风景的追寻,让诗人开始坦露他的忧伤与悲戚,这是亚楠精神境界的提升,是敏感的心,在古典意境中的升华。这个时候的诗人,有着人类情感的责任与担当,有着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交融,有着对生命诠释的终极关怀的一面,也有着对生命解读的深刻与清醒。
第三个画面,更多是在哲学和诗学世界里探究“生命”的本源和奥义。必须承认,亚楠的诗句中传达的讯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野花盛放的寂寥和熨帖之感。一群羊,一堆岩石,恒久的存在展现着生命移动时的庄重和神圣。只有在西部漫步的人,才能体会那自然的浩渺,才能体会个体的渺小。当一个人在西部,身心放松,产生了回味无穷的诗思,而诗歌中,文字的排列组合,更像是对诗人的致敬和致意。在彰显文化特征上,《生命树》所要展示的,就是从个体经验和个体精神中,提炼出来的精神境界,然后在本真的自我中追寻客观事物里的诗学思考。诗歌是感受力和想象力相结合的产物,是细致的观察和内心的审视相碰撞时的瞬间感觉。诗意,从来就是在追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漫溢过程。在这幅画面中,“从岩石上掠过的/声音如闪电/夜空,这金蛇吐着信子/在它的视线里/沉湎。有时也会骤然醒来/若惊弓之鸟——”,更像是对事物内在规律的发现,是诗学和哲学的统一,文化和思想的重合,既有诗味,又有人生的况味。
附:亚楠的诗二首
雪夜乌鸦
它们都回来了。城市
霓虹灯的笑足够让人迷恋
鸟也一样
在城市上空,强劲
的呼吸让天空明亮起来
雪就是一种背景
也不像这些鸟被时间驱赶
多么痛心啊——
此刻我看见乌鸦在
城市上空盘旋,有的也落在了
老槐树上。它们鸣叫
仿佛幽灵
一次次被寒夜追捕
观萨满舞
秋阳中的萨满舞呈现
原始力量
沉雄、庄严,仿佛灵魂的火焰
走向不朽
神性的威仪呀,是敬畏
也是感恩——
大自然赐予的都将得到
庇佑。但此刻
我看见了向善之心
就让灵魂获得安宁吧!
招魂曲
就像空旷的原野
明亮,神秘而又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