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妙 周宏霞 都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技术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人们的温饱问题不但得到了解决,还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但是,近些年媒体报道的农药残留的事件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如何解决人们的食品焦虑,加强农药残留检测成了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相应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种类非常丰富,而蔬菜主要是通过人工种植的。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农药就在种植过程中普遍使用了,但是随着农药的使用规模越来越大,农产品残留农药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根据调查,我国每年使用的农药总数在80-100万吨之间,是全世界使用农药数量最多的国家。近些年,人们的温饱得到解决之后,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生活,因此人们对于农产品残留农药的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当下,很多人都担心食品中是否存在农药残留超标,是否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需求,需要做好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下面将针对当下农产品农药检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一、农药残留的概念以及对人体的危害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农药,有部分农药会直接或者间接地残留在谷物、蔬菜、水果中,或者沉淀进土壤和水体里,这种情况被称为农药残留。现在经常使用的农药,都是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被生物降解成为无害的物质,然而还有一些农药的残存能力很强,比如有机氯类农药,很难被降解。当人们食用了农药残存的农产品,久而久之,会危害到人的神经系统,还会威胁到肝肾等器官。农药残留造成的危害是深远的,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其他动物,影响生态环境多样性,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在国际范围内,各国都对农药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并规定了农产品中农药残存的容许量。当农药在人体中累计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就会造成急性中毒,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二、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药残留的认识不足
很多人都认为,只要使用过农药的蔬果,都会有一定的农药残留,是不能食用的。为了让蔬果可以食用,很多人用水反复冲洗水果,更有人担心洗不干净,将蔬果可以食用的皮都剥掉。有些人买回来蔬果后,直接放入水中浸泡,认为这样可以将农药清洗干净。还有人在买菜的时候,只购买被虫啃食过的,认为这样的食物更安全。其实,这都是群众对农药的认识不足导致的。
(二)缺乏完整的农药残留检测体系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缺少完善的农药残留检测规定和认定的体系。虽然在市场中,检测农药残存的方式五花八门,例如酶抑制法、色素检测法等等,但是各方法之间认定的标准和规则没有统一,且检测的精确度差异也比较大。不同检测方法所能检测出来的农药种类也有区别,例如利用酶抑制法检测农药,就只能检测到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对含有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的农药没有检测功能。在有些检测机构中,农药检测的设备过于老旧,只能进行定性检测,检查农产品中有无农药残留,却无法进行定量检测,这就导致了质量检测机构无法完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存在的检测机构没有完全市场化,检测单位通常隶属于各个行政机构,很少有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农产品农药残留进行检测,这就导致检测机构的数量和质量远达不到市场要求的规模,检测机构的发展受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发展速度普遍跟不上农业发展,这使得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难以令人信服,缺少权威性。
(三)检测机构不完善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农产品检测机构都是挂靠在农业部门下的,既不是独立的机构,也缺乏来自第三方的监管。在没有一套完善的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体系的情况下,各个检测机构的检测内容也会有很大区别,因而也无法对检测机构进行资质认定。从事农药残留检测的技术人员大多都是从农业部门直接抽调来的,和专业人士相比,缺乏有关农药检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检测机构设备比较老旧,检测设备较少而待检产品多,需要快速检测。因此,只能做定性检测,无法进行更精细化的定量检测,这也造成了有些农药是没办法被检测出来的。
(四)农药残留监管混乱,职责不明确
农产品农药检测工作是一种监管工作,在多个行政部门的联合下进行监管。然而,过多的监管部门却不能让监管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反而由于监管部门太多,造成多头监管的情况。另外,我国农产品检测部门的检测标准不统一,“内外有别”的情况非常严重,对于出口食品的检测非常细致,品质可以得到保证,但在国内销售的食品并未得到全面的检查,检测标准比较低。
(五)缺少检测方面的人才
通常来讲,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的技术人员需要有较为专业的检测知识,掌握各种检测手段,比如光谱法、酶抑制法、色谱法等技术都需要掌握。然而,我国目前检测机构检测人员普遍达不到标准,缺少有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的人才,而且同行之间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非常少。这就直接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质量检测行业的工作效率。
(六)农民的安全意识淡薄
我国农民的年龄普遍偏大,综合素质比较低,且從事农业生产的区域比较分散。有些农民从事个体,在进行病虫防治的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效率,喷洒农药的浓度和剂量都超过了用药标准,面对这种情况,又很难有人对其进行有效监控,缺少对个体农民的有效指导。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农药的使用量,这必然会造成农田生态平衡被破坏,从而使害虫抗药性增强,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大,一直恶性循环。
三、对农药残留检测现状提出可行对策
(一)加强宣传,形成良好的氛围
首先应该解除民众对于农药残留的恐慌,让群众正确认识农药。农药残留的客观事实是很难改变的,但这并非不可解决的事。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要求喷洒的农药必须是低毒性、可降解的,并且规定了两次农药喷洒的间隔时间,在最后一次喷洒后,达到安全间隔期时间,才允许采摘。因此,在安全间隔期结束后采摘的农产品,已经达到安全食用的标准,对人造成的伤害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在购买蔬菜的时候,尽量选择有“三品”认证的蔬菜,这些蔬菜是经过相关检测部门检测认定的。如果对购买的农产品依然缺少信任,可以采用浸泡、去皮、高温蒸煮等方式,让农药残留被彻底消除。
(二)健全检测体系,加强检测机构的建设
首先,从国家层面上讲,应该尽快制定标准的农药残留检测体系,让检测拥有统一的标准。其次,各地应加强对于检测机构的建设,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民间资本涌入农产品检测的市场,建立符合各地具体情况的检测体系。对于独立的检测机构,应该配置专业的检测人员,专职进行农药残留检查,允许设立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检测。同时,应统一检测标准,更换老旧的检测设备,让所有的检测机构都用同一套检测手段,这样才能让检测结果更加具有说服性。
这里推荐气质联用和液质联用技术对农残进行检测,气质联用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利用有机溶剂对果蔬提取液成分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检测结果。液质联用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大多采取二级质谱串联的方式,检测灵敏度高,这两种方式有机结合,能够保证检测效果。
(三)加强对菜农的培训
基层单位应积极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用科学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有效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安全生产。在选择农药上,应选择毒性低、容易降解的,严禁在瓜果蔬菜上使用高毒性农药。
(四)加强农产品产业链建设
应重视农产品可溯源体系的建设,延长农产品产业链,让食品安全从生产到加工再到出售,每一环都是可以被追溯的,让农产品安全贯穿整个过程。对不合格的产品可以有效快速地找到问题环节,快速召回问题批次的产品,保障市场上的农产品安全。
结束语
民以食为天。只有食品安全得到保证,才能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快对农产品检测机构的建设,尽快制定统一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加强农药检测力度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当检测程序正规、检测手段专业的时候,人们才能彻底消除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焦虑,放心享受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