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阳博物馆藏“东王父西王母”题材铜镜

2021-12-20 01:40孙雯
理财·收藏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西王母铜镜铭文

孙雯

信阳地处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分界线,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属北方与南方、中原与华东的过渡和汇聚的纽带之上。也是南北文化密集交流和碰撞的地带,自古以来就具有融合文化、激发文化新活力的能量,其中青铜文化尤为突出。信阳博物馆馆藏文物也以藏品丰富著称,所藏藏品也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现将信阳博物馆藏“东王父西王母”题材的两枚铜镜作以试论。

“东王父西王母”铜镜(图1)

商城鲇鱼山乡,现藏信阳博物馆。东汉。直径17.5厘米,厚1.7厘米。圆形,圆纽,纽座一周饰连珠纹。内区有乳钉四个,间隔为四个区,分别饰有瑞兽及神仙人物。两组为神仙人物相对,都是中间一神两侧二侍,中间坐一位体态较丰满的老者,即东王父和西王母,两人身边左右各有一位较清瘦的侍者侧身向内。外区隶书铭文一周“上有东王父西王母君宜宫,吾作月竟(镜)自有纪,除去不羊(祥)宜古市”,宽缘,缘饰锯齿纹和水波纹,素边。黑漆古。

“尚方”画像铜镜(图2)

固始往流乡唐庄村发现,现藏信阳博物馆。东汉。直径19.1厘米,厚1.5厘米。圆形,圆纽,纽座饰一周莲花瓣纹。内区主纹带分布六个乳钉,其两乳钉间饰神兽人物。西王母戴胜盘腿端坐,左边铭文“西王母”;其左侧一组两侍从跪坐持棍捣药状;其右侧一侍从跪坐奉茶服侍;东王父戴帽盘腿端坐,左边铭文“东王父”;其右侧一侍从跪坐奉茶服侍;一羽人舞动表演场景,外区铭文一周“尚方作镜(竟)真大巧上有东王父西王母□□□□不知老”。近缘处一圈短斜线纹,宽镜缘处饰两圈锯齿纹,间饰一圈双折线纹。黑漆古。

两汉铜镜已发展成一般的商品,这时期官方和私营铸镜业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汉镜铭文中出现了许多“尚方”铭及纪氏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尚方”是汉代为皇室制作御用物品的官署,属少府。《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少府下有“尚方”。颜师古注:“好器物,丞一人。”銅镜铭文中大量出现的“尚方作镜真大巧”“尚方作镜四夷服”等字句表明,制作铜镜也是尚方的任务之一。

这一时期铜镜铭文占据重要的位置,它字体多样,文辞内容丰富,由当时工匠所铸,因此会出现通假字、错别字、铭文较多一圈装不下时也会采取减去最后一句或几个字的做法,还会出现省笔略画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在唐以后的铜镜铭文中是很少见的,这种现象之所以能被社会习俗接受是因为简字、代字在当时大众中已广为流传,故凡遇到笔画较烦琐,或文字较生涩的字多以简字来代替。

在东汉,民间多信奉道教,但因道教刚产生,尚未有完整的理论,“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多巫觋杂语”而比较容易为老百姓所接受。再加上东汉后期以来,社会黑暗,危机四伏,贫苦民众如处水火之中,极需精神寄托,故道教深得群众信仰。

神兽这类镜是东汉时期开始流行的镜类,大部分铸作技艺精湛,浮雕技法的相关纹样,立体感突出和形式生动的视觉冲击力比较强。

东王公与西王母共为道教尊神。东王公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男神,又称木公、东王父、东华帝君。“东王公”一词,始见于晋葛洪《枕中书》书中称之为扶桑大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古代神话里的原始尊神,“西王母”的称谓也颇多,如王母、金母、西姥、王母娘娘。最早在《山海经》里出现“西王母”一词。关于她的传说可谓五花八门。相传她本是原始社会某个集体部落的女性领导者,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记载的开创者之一。《山海经》中记载,西王母住在“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的昆仑之丘。“蓬发戴胜”“豹尾虎齿而善啸”,是“司天之厉而五残”的神仙。她原是一个虎齿豹尾的奇异动物,后来经过修炼才变成神仙,变为人们推崇的貌美女神。当时周穆王游行四海,“宾于西王母”和西王母赋诗交欢的故事广为流传,相传周穆王和西王母曾经在瑶台相约,两人都留下信物互相馈赠,更有描述两人不舍分别。后来又进而出现晋张华《博物志》说:“汉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泽以求神仙之道。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共帐九华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车而至于殿西,南面东向,头上太华髻,青气郁郁如云。有三青鸟,如乌大,立侍母旁。时设九微灯、帝东面西向。王母索七桃,大如弹丸,以五枚与帝,母食二枚。帝食桃辄以核著膝前,母曰‘取此核将何为?’帝曰‘此桃甘美,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这个传说讲的就是一个关于汉武帝与西王母相见时的场景,展现了两人之间的爱慕之意,汉武帝与西王母将要分别时,西王母还将仙界之物,人吃过后可以长寿的仙桃赠予汉武帝几枚,这也象征着长生不老。

故事虽有些荒诞,但从原始宗教发展的轨迹分析,西王母的形象应当是从上古巫术仪式中的女祭司形象发展而来,如汲冢竹书《穆天子传》《山海经》等与后来才有的道教可谓风马牛不相及。然而道教出现以后,西汉末年,民间的苦难为民众的造神运动提供了契机,西王母被硬拉进道教神祇的行列,称王母、王母娘娘,并为她立传,说她是道教至上神元始天尊的师妹,专门负责“制召万灵,统括真圣,监盟征仪,总诸天之羽仪”,“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在仙班中权力很大。《神异经·中荒经》还给她杜撰了一个丈夫——东王公(东王父),道经更是说得神乎其神,《老子中经》曰:“东王公者,清阳之气也,万神之先,治东方,下在蓬莱山,姓无为,字君解。”他和西王母一道“共理(阴阳)二气,而养育天地,陶钧万物”,神通极其广大。并且还专管男仙的名籍,由此善男信女然应格外恭敬。西王母就此作为一名被改造的神祇正式登上了祭坛,这种民间的祭祀狂热最终得到了官方的承认,西王母的信仰也因此成为汉代一个重要的民间信仰。这种由民间发起的宗教狂热最终影响到孕育中的早期道教,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不死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对长生的追求。许多以他们为题材的艺术品反映出关于东王父西王母的传说在汉晋时期非常流行。这也同时说明汉代铜镜东王公西王母题材多的原因。

为了适应普通老百姓信奉的需要,东汉晚期到六朝的铜镜,特别是重列神兽镜。在神兽镜类里还常见一些身长毛羽,为“星天之司空,主神仙,上总九天高真,中监五月灵山,下领学道之人”的真人。这种已得道成仙的真人,“八千万岁,乘珠玉云气之车,驾无极之马,乘六飞龙,佐上皇而治”,逍遥极了。真人的行藏很得下界善男信女的仰慕,他们也多么希望“上大山,见神人,食玉英,饮玵泉,得天道,物自然,驾长龙,乘浮云”或“上华山,凤凰集,见神仙,长保久,寿万年”,过着“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徘徊神山采芝草”“浮游云中遨四海”这些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神仙日子。

现在我们通过独特的纹饰,从不同角度呈现一些社会现象、思想内涵等方面来判断铜镜的年代。在道教的理念里,镜子也是重要的法器。王度《古镜记》中也有描述镜法力无边,可镇百邪。两汉时期的铜镜题材内容图案铭文都与当时社会风气比如流传的羽化升仙、祥瑞辟邪这些说法相吻合。图案样式、工艺也表现出不断革新的趋势,制作都十分精巧,也受到当时画像石、砖的影响,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装饰性和历史研究价值。

铜镜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能千变万化赋予各种意义,不管是主要功能照面容对镜贴花黄,还是顾影自怜的孤芳自赏,抑或观照妖魁原形,不只是能看见容貌,也是映照人心,看尽中华千年文化。从诞生以来就注定是奇幻的发展,浓缩浇筑出文明史的缩影。4000多年的铜镜文化,呈现给我们的也是丰富多彩极其厚重的内涵。

猜你喜欢
西王母铜镜铭文
西王母的华夏母亲地位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女娲补天
玩转古铜镜收藏
铜镜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古代的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