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 捣蛋儿
最近,和几个作者聊天的时候,大家都有个共同的感慨——时常感觉自己“江郎才尽”。写着写着,突然就不会写了,或者重复写着一篇篇相似的文章,实在是味同嚼蜡。
这可能就是写作的瓶颈期吧!不幸的是,每个作者都会遇到;更不幸的是,在写作的生涯中会遇到无数次。
怎么才能突破灵感枯竭的瓶颈呢?古人早就告诉了我们答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更容易做到。
会阅读的人才更会写作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常常觉得,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像奶牛吃草和挤奶。阅读是输入,是牛吃进去的草,经过复杂的消化吸收,青草变成了牛奶,阅读进去的文字最终变成了你自己写出来的文字。
一般来说,只有经过大量的、广泛的阅读,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来。
作家们都是这么干的
阅读到底有多重要,看看这些大作家们是怎么阅读的,就知道了。
——鲁迅:他非常爱买书,爱看书,有人根据他二十多年从未中断的“年终书账”中发现,他将毕生收入的一半都用来买书。可以说买书看书是他一生最强烈最持久的嗜好。
——严歌苓:写了《少女小渔》《小姨多鹤》《芳华》的严歌苓,每天的作息有着军事化的标准,上午写作,下午的时间全部用来阅读。
——老舍:老舍在写长篇小说《二马》时,列出了一个计划,先打听了近30年世界上第一流作家的代表作,要求自己至少要读一位作家的一本代表作。
作家们嗜好阅读的例子,不胜枚举。
他们的经验全都在告诉我们:要多阅读。
阅读避坑指南
错误的做法一:阅读是为了寻开心
这样的阅读和看综艺节目差不多,就是图一乐呵,看完之后啥也没留下。阅读和吃饭一样,得“挑食”,否则花费了很多时间,却看了不少没营养的东西,这是不可能提高写作水平的。
错误的做法二: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
虽说阅读做笔记是个好习惯,但一定不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做笔记、摘抄、写感想之类的。这样很快会耗干你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试想一下,当你追剧正嗨的时候,已经完全沉浸在剧情里,刚要跟着掉眼泪,你妈把遥控器一暂停,说:“这句话说得特别好,写在本上。”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扫不扫兴!
要读就沉浸其中,读下去,最多拿枝筆画画波浪线。
错误的做法三:有目的地阅读
偶尔有目的地阅读没问题,比如,在写作时你不会塑造人物了、情节设置不够跌宕起伏了……你可以去看看一些技巧类的文章。但总是这么目的明确、像搜目录似的阅读,只能让自己的视野越来越窄。
这就像大数据给你推送的淘宝产品一样,总推送你点击过的那几类东西,其实总看手账、手办的你,也挺喜欢美食、美妆的。但目的性太强的大数据推送,是发现不了你其他的爱好的。
同样的,目的性强的阅读把你的视野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无法带你去看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