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温蓓蓓,刘雨晴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江西九江332000)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普外科疾病,临床表现为腹部可复性肿块、腹部疼痛等,目前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该病,其中以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应用最为广泛,对于该病具有良好疗效[1]。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手术耐受性较差,因此,对于术中麻醉的要求较高,一旦麻醉药物或剂量使用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2]。因此,探寻合理有效的麻醉药物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七氟烷复合神经阻滞麻醉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儿外科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41)。对照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年龄(3.74±0.65)岁;单侧疝气34例,双侧疝气5例。观察组男29例,女12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年龄(3.82±0.54)岁;单侧疝气36例,双侧疝气5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美国麻醉医师学会(Αmerican Society ofΑnesthesiologists,ΑSΑ)分级Ⅰ~Ⅱ级;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肝、肾、肺等器官功能异常者;麻醉药物禁忌证者;先天性疾病者;感染性疾病者;凝血功能、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异常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患儿术前8 h禁食,4 h禁饮,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儿面罩吸氧,氧流量为每分钟2 L,采用监护仪实时监测患儿平均动脉压(MΑP)、心率(HR)、心电图(ECG)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予以患儿舒芬太尼0.1 μg/kg,丙泊酚注射液(Fresenius Kabi Deutschland GmbH,国药准字J20080023)2 mg/kg,戊乙奎醚0.01 mg/kg,入睡后复合0.25%罗哌卡因和0.5%利多卡因行髂腹下和腹股沟神经阻滞。
1.3.2 观察组观察组给予6%七氟烷(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156,规格:250 mL/支)吸入诱导,丙泊酚2 mg/kg,戊乙奎醚0.01 mg/kg,入睡后复合0.25%罗哌卡因和0.5%利多卡因行髂腹下和腹股沟神经阻滞,并以2%~3%吸入维持麻醉。两组均予以面罩固定于面部,设定参数:呼吸比1∶2,潮气量8~10 mL/kg,氧气流量每分钟1.5~2 L,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35~45 mmHg。
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后1 min(T1)、手术时(T2)及手术结束前(T3)PETCO2、呼吸频率(RR)、HR、MΑP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PETCO2、RR、HR、MΑP均由术中监护仪测定;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躁动及体动。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呼吸功能与MΑP水平比较T0时,两组呼吸功能指标、MΑ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及T3时,两组PETC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及T3时,观察组MΑP水平低于对照组,R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呼吸功能与MΑP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呼吸功能与MΑP水平比较(±s)
注: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后1 min;T2,手术时;T3,手术结束前。PETCO2,呼气末二氧化碳;RR,呼吸频率;MΑP,平均动脉压
时间T0 T1 T2 T3组别对照组(n=39)观察组(n=41)t值P值对照组(n=39)观察组(n=41)t值P值对照组(n=39)观察组(n=41)t值P值对照组(n=39)观察组(n=41)t值P值PETCO2(mmHg)36.08±4.95 35.73±4.47 0.371 0.711 35.14±4.55 36.02±4.25 0.894 0.374 36.84±4.52 35.96±5.14 0.812 0.420 34.29±4.18 35.76±5.17 1.394 0.167 RR(次/min)21.84±1.47 21.72±1.53 0.357 0.722 19.07±1.38 20.35±1.27 4.320 0.000 22.16±1.58 25.17±3.16 5.346 0.000 22.15±1.49 23.46±2.73 2.645 0.010 MΑP(mmHg)86.31±4.47 86.17±4.36 0.142 0.888 96.53±11.27 80.36±9.05 7.093 0.000 102.49±13.51 82.15±11.42 7.285 0.000 107.65±9.41 85.24±10.35 10.117 0.000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是一种临床常见术式,由于手术对象多为6岁以下患儿,因此,术中对于麻醉要求较高,既往临床常采用舒芬太尼麻醉,但相关研究[3-4]显示,舒芬太尼麻醉可能导致患儿术后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因此,亟需探寻更合理有效的药物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T1、T2及T3时,观察组MΑP水平低于对照组,R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术中采用七氟烷复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对患儿呼吸功能影响较小,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分析原因为,舒芬太尼作为各类手术中常用麻醉药物,主要通过静脉注射产生麻醉效果,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等优点[5]。但相关报道[6]显示,舒芬太尼由于术中注射速度较快,可在短时间内引起患儿气道峰压升高,从而引起患儿产生血压升高、呼吸抑制、心跳过速及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不良反应。而七氟烷是一种新型麻醉药物,麻醉方式为吸入式,血气分配系数为0.63,具有麻醉深度易控制、麻醉诱导快、术后意识恢复快及血液循环抑制等优点;由于七氟烷血气分配系数较低,可均匀分布于患儿肺泡黏膜,利于患儿吸收[7]。有研究[8]显示,七氟烷还可提升心脏平滑肌能量储备,起保护患儿心脏的作用。温小林等[9]研究结果显示,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中采用七氟烷麻醉效果良好,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与本研究结果相似。但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导致结果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还需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术中采用七氟烷复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对患儿呼吸功能影响较小,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利于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