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选型及设计

2021-12-20 06:39:52李乐
中国设备工程 2021年22期
关键词:塔内吸收塔选型

李乐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龙岩 364000)

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吸收塔是脱除烟气中SO2的主反应设备。烟气由吸收塔入口进入塔内,自下而上流经塔内通道,受喷淋浆液的洗涤作用,烟气中绝大部分酸性污染气体被吸收并落入浆池,与浆池中的石灰石颗粒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而被净化,净化后的烟气由除雾器去除雾滴后从烟囱排放。吸收塔是湿法脱硫的关键和核心设备,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功与否。本文主要介绍了吸收塔的组成,分析研究了吸收塔本体钢结构的详细选型设计。典型湿法脱硫吸收塔的外形图如图1所示。

图1 吸收塔外形图

1 吸收塔本体及塔内设备介绍

1.1 吸收塔本体

吸收塔外壳一般为钢结构,自下而上大体可分为三个区:浆池区、喷淋区、除雾区。浆池区用于储存脱硫浆液,石灰石的溶解、SO2与石灰石的反应、石膏的氧化生成均在这里进行;主要设备有搅拌器、氧化风系统。喷淋区用于雾化喷洒脱硫浆液与烟气逆流接触,烟气中SO2等酸性气体溶解于液滴中,并落入浆池区;主要设备有整流层、喷淋层、提效环。除雾区用于除去烟气中夹带的雾滴,主要设备是除雾器。烟气入口位于浆池区与喷淋层之间,原烟气从吸收塔中部进入,依次经过整流层、喷淋层和除雾器,从吸收塔顶部出口排放。

1.2 吸收塔塔内设备

(1)搅拌器、氧化风系统。由于吸收剂石灰石及脱硫产物石膏的溶解度均很低,吸收塔浆池内浆液固含量一般为15%左右,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固体沉降。通常是在吸收塔外壁上布置搅拌器,促使浆池区的浆液处于悬浮状态,防止固体颗粒物沉淀。同时,搅拌器也可以促进鼓入的氧化空气和浆液充分混合,提高氧化效果,使亚硫酸钙氧化反应完全氧化。风系统由氧化风机、分布器及管道组成,用于往浆池内强制鼓入氧化空气,将脱硫反应中生成的亚硫酸(氢)钙强制氧化成二水硫酸钙(即石膏)。氧化风机可采用罗茨风机、多级离心风机和单级高速离心风机等多种形式。氧化风量应满足最不利工况下系统对氧化风的需求量,压头应按照氧化风管的浸没深度和吸收塔运行最高液位确定。氧化空气分布器一般为管网式或喷枪式,SO2原始浓度≥3000mg/Nm3时,优先选用管网式,SO2原始浓度<3000mg/Nm3时,优先选用喷枪式。

(2)整流层。整流层位于吸收塔入口与底层喷淋层之间,对进入塔内紊流态的烟气进行均布、整流,使烟气在流经喷淋区时分布均匀、流场稳定,有利于提高气液传质效果,防止烟气短路。整流层目前有托盘、管栅等多种形式。各种形式的整流层除了对烟气流场进行重构外,还可以在整流层表面形成液膜,延长烟气在塔内的吸收时间,提高吸收剂利用率,有效降低液气比。

托盘为多孔分布板和溢流堰组合件,通过多孔分布板起到整流均布作用,可以通过调整开孔率、开孔大小和溢流堰的高度适应不同的脱离效率要求。管栅由文丘里圆棒组成,通过上下两层间隙不同的管子构成文丘里效应,从而起到促进传质传热的效果。

(3)喷淋层、提效环。浆池浆液通过循环泵提升到喷淋层,经喷嘴雾化喷淋扩散在整个吸收塔截面上,对烟气进行洗涤,吸收烟气中的SO2等酸性气体和部分粉尘。喷淋层一般由喷淋主管、支管及喷嘴组成。

在每层喷淋层的下方设置有防边壁效应的挡板,其作用是防止烟气在塔壁处“短路”而降低脱硫及除尘效率,使烟气向塔中心区域流动。提效环还可以保护吸收塔壁板免受喷嘴的直接冲刷,避免塔壁被喷淋浆液腐蚀穿孔。

(4)除雾器。除雾器的作用是拦截净烟气中的雾滴,防止雾滴中溶解盐和固体颗粒排入大气及腐蚀下游烟道和设备。除雾器通常采用机械式,利用惯性碰撞的原理捕获拦截雾滴。含高浓度雾滴的烟气流经除雾器弯折的叶片时,由于惯性作用产生碰撞,绝大多数雾滴被除雾器叶片拦截,由于重力作用落入浆池,以此实现雾滴和烟气的分离。叶片上黏附的固体等杂质在冲洗喷嘴的冲洗下得到洁净,保证除雾器的效率得到恢复。

除雾器的形式一般有平板式或屋脊式,根据吸收塔对除雾和粉尘排放的要求进行选择。平板式可满足出口雾滴浓度≤50mg/Nm3,粉尘排放<30mg/m3的要求。屋脊式可满足出口雾滴浓度≤20mg/Nm3,粉尘排放<5mg/m3的要求。

2 吸收塔本体钢结构选型设计

2.1 吸收塔直径

吸收塔直径按烟气在塔内流速取3~3.5m/s进行选型。计算公式:v=Q/3600/(3.14×D×D/4),式中v为烟气在塔内流速,m/s;Q为吸收塔出口烟气量(工况、湿基、实际氧),m3/h;D为吸收塔直径,m。

2.2 浆池高度

吸收塔浆池高度根据循环浆液量、循环浆液停留时间和石膏排出停留时间确定。循环浆液量是指喷淋层去除烟气中SO2所需的喷淋浆液量。循环浆液停留时间是浆池容积与循环浆液量的比值,一般取3~3.5min,由此可得出浆池容积。石膏排出停留时间是指浆池容积与石膏排出量的比值,一般须大于16h。根据循环浆液停留时间算出的浆池容积,需核算石膏排出停留时间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则适当增加浆池容积。再根据吸收塔直径可得出浆池高度(正常液位)。浆池高度一般取7~11m,若算出的高度大于11m,可考虑做变径塔(此时浆池高度不大于8m),以控制浆池高度在取值范围内。吸收塔浆池的设计高度为最高液位(正常液位+1~1.2m)。

2.3 吸收塔入口

按烟气流速取14~15m/s选型吸收塔入口截面积,计算公式:v=Q/3600/A,式中v为烟气流速,m/s;Q为吸收塔入口烟气量(工况、湿基、实际氧),m3/h;A为吸收塔入口截面积,m2,A=宽×高。吸收塔入口宽度取吸收塔直径的2/3~3/4,高度宜大于1.4m。吸收塔入口结构为斜向下进口,角度为10~20°,同时,烟道应伸入塔内150mm。

2.4 整流层

整流层第一层支撑梁顶面与吸收塔入口顶板的距离一般大于1.2m。若采用托盘,一般只设置一层。若采用管栅,一般设2~3层,每层管栅间距1m。根据托盘或管栅的详细设计及结构计算确定支撑梁数量、型号、间距。

2.5 喷淋层、提效环

喷淋层一般为3~5层,最低层喷淋层中心距离最顶层整流层支撑梁顶面的距离为1.6~1.8m,喷淋层间距通常为1.6~1.8m,最大可取2m。根据喷淋层的详细设计设置相应的支撑梁。

提效环与每层喷淋层对应设置,位于喷淋层中心下方600mm左右,具体以不会干涉吸收塔上的管口、人孔门为原则进行调整。

2.6 除雾器层

第一级除雾器支撑梁顶面距离最顶层喷淋层中心的距离一般大于3m,除雾器的间距一般为2m,顶层除雾器支撑梁顶面距离吸收塔出口底板的距离一般大于3.5m。每层除雾器支撑梁的数量、型号、间距根据除雾器厂家提资要求设置。

2.7 吸收塔出口

按烟气流速取14~15m/s选型吸收塔出口截面积,计算公式同吸收塔入口。吸收塔出口一般分为顶出式和侧出式。顶出式是在吸收塔顶部圆锥后设置一个90°弯头,该种形式有利于出口烟气流场的分布,但吸收塔总高度较高,一般用于塔径5m以下的吸收塔。侧出式(如图一)是在吸收塔顶部直接设置一个水平烟道,该种形式流场分布一般,但吸收塔高度较低,一般用于塔径5m以上的吸收塔。

3 结语

本文分析研究了吸收塔塔体关键参数的选型和设计,得出了吸收塔塔体钢结构的设计方法,为吸收塔的设计选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塔内吸收塔选型
不锈钢二十辊冷轧机组横切剪的选型计算
一重技术(2021年5期)2022-01-18 05:41:54
关于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设计的初步探讨
昆钢铁路内燃机车选型实践与探索
昆钢科技(2020年4期)2020-10-23 09:32:14
产品选型
低温甲醇洗H2S吸收塔和CO2吸收塔流程模拟
山东化工(2019年8期)2019-05-13 09:44:20
电厂脱硫吸收塔浆液循环泵振动问题的治理
电子测试(2018年9期)2018-06-26 06:46:20
催化裂化装置脱硫脱硝单元急冷吸收塔水珠分离器两种组装工艺的介绍
锅炉脱硫沉积对节能环保的影响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塔内流场模拟及优化分析
浅析15000m3/h制氧机冷箱板及塔内设备科学安全吊装
低温与特气(2014年4期)2014-03-20 13: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