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雪
(四川省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0031)
图书馆数字资源工作的目的是服务读者,核心是资源建设,而购买商业数据库是资源建设一个重要的部分。书是用来用的,图书馆购买经费有限,而数据资源和馆藏资源都是不断扩充和发展的,商业数据库的价格也可能连年上涨,如何在动态的环境中用有限的经费选买到质量好并且满足馆藏规划的资源,购买的数据库如何发挥它们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服务读者,绩效评估是必要的。图书馆亦可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数字资源、改善馆藏建设规划,实现管理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着社会各行各业,图书馆领域也受到影响。传统的资源建设和服务读者的思路有了变革和创新,以读者为中心、服务读者的观点在业内已达成共识。随着近年来数字资源发展的不断深入,图书馆数字资源馆藏的比重不断上升,面向读者的数字化服务也不断涌现,馆藏建设和读者服务一体化趋势明显。图书馆数字资源馆藏建设的参与者不仅仅是图书馆采购人员,还包括数据库商和图书馆用户,在商业数据库的采购上也是如此。
书是为了用的,为了更好地发挥数据库的价值,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业内人士对数据库的采购模式和使用效益开展了各种方式的研究。采购模式有政府采购、联合采购、循证采购、读者决策采购等。使用效益上的评估,有成本效益评估、整体绩效评估、KPI指标、电子计量分析等。
笔者从数据库知识内容生产传递过程入手,梳理出数据库本身以及参与数据库采购的图书馆、数据商和读者,并从这些方面来考虑采购数据库的评估指标,再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最后在馆藏规划,指标和权重的基础上选择目标数据库的采购方案。
有的图书馆有已知较为固定的读者,可以提前进行用户需求调研,比如高校图书馆、研究所等,有的图书馆没有已知固定读者不能提前预知需求,比如公共图书馆等。但商业数据库一般都会先试用,可以参考试用期的用户使用情况等数据决定采购。
笔者为考虑周全,指标评估体系是从数据库知识内容生产传递过程中历经的角色出发考虑,结合数据库试用等工作实际来梳理需考虑的因素。
知识由作者生产并发表,出版商或数据库商选择出版,再利用技术将其组织成库,作为知识传递者的图书馆购买并提供给用户使用,而图书馆用户很多也是作者,是知识的生产者。
2.1.1 图书馆用户
图书馆用户是知识的使用者,常常也是知识的生产者,作为知识的生产者拥有知识发布渠道选择权,文献信息保障的获取权,作为知识的使用者拥有数据库采购的决定权,图书馆所获资源分配权利。
表面上看数据库采购是由图书馆决定的,但由于“用户至上”“以读者为中心”的观念在业界达成共识,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服务必须尽力满足其需求,同时数据库的使用情况还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数字资源的经费分配,因此实际决定权在用户。
2.1.2 数据库商
数据库商和出版商有知识评审与出版的选择权,掌握着知识产权实际控制权和知识集成方式的决定权,还有定价策略权。知识由作者生产出来选择发表渠道,出版商或数据库商评审并决定是否发表,然后将评审发表的通过一定方式集成。同一数据库,数据库商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策略卖出不同价格。
2.1.3 图书馆
图书馆是社会知识需求的集成者,知识的传递者,在知识供应链中处于数据库商和图书馆用户之间,既非知识的拥有者,也不是知识的使用者。它集成知识需求并从数据库商那里选择并购买数据库尽力满足,增值了知识价值。
数据库采购的参与者有图书馆、图书馆用户、数据库商。为保证评估指标的有用有效,先让图书馆采购人员在工作中注意调查收集各个角色的指标,然后请相关人员组成评估指标组一同做评估指标分析、合并等。最终确认各评估指标。
2.2.1 图书馆的评估指标
2.2.1.1 馆藏需要。图书馆除了满足当下用户的知识需求,也需要满足自身发展做好馆藏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在采购商业数据库时,要考虑数据库是否符合馆藏规划、图书馆发展方向,馆藏中同类资源占比如何等。
2.2.1.2 经费使用。图书馆每年购买数字资源的经费是有限的,购买时需考虑经费预算,计划拿多少资金来买这类数据库。资金性质能否即时使用。商家采用的什么样的定价策略。
2.2.2 数据库商的评估指标
2.2.2.1 商家资质。供应商是什么性质,是否出版商、集成商、学协会、国际公认权威机构等,适当区分供应商级别。是否图书馆长期合作商家。商家是否在本地有驻地,是否影响提供服务。
2.2.2.2 响应情况。数据库使用中出现的各种故障是否能及时回应、及时解决;图书馆需要的各种统计报告能否及时提供,数据库功能上的需求能否满足;数据库进行变更会不会及时告之。
2.2.2.3 推广服务。有效地推广服务能让数据库充分发挥其价值,提高利用率。数据库商提供的服务是否包含配合图书馆进行线上线下的数字资源宣传推广和用户培训,能否提供相关教程和宣传资料等宣传推广服务。
2.2.2.4 合同条款。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合同是图书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对数据库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版权是否完全独有,是否能保证不影响使用。条款是否便利图书馆的使用和传播,有无赠送等。
2.2.3 用户需求的评估指标
2.2.3.1 读者推荐和反馈。日常工作中可通过网络、电话、留言、调查问卷等多种渠道收集此类信息。在这些信息中也可看出用户的潜在需求。
2.2.3.2 用户满意度。可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调查用户对数字资源服务的满意度,比如对服务器、导航等是否满意。为使读者顺利填写,可设计成单选题,对一些概念也做说明和解释。
2.2.3.3 同行意见。同类图书馆有订购的情况可咨询或作为读者去使用。和同行沟通能够了解数据库商在各地的定价等情况,也能了解数据库的其他各个方面,有利于和数据库商谈判。
2.2.4 数据库效益的评估指标
2.2.4.1 成本核算。购置成本、管理成本、服务成本、服务寿命周期成本,平均每个最小访问单位的价格,根据使用情况(访问量、下载量等)算出来的人均服务价格。
2.2.4.2 资源内容。与本馆其他数据库资源内容重复率,与同类库资源互补情况,与相邻馆的是否有不必要的重复。考虑内容数量和收录权威性、时效性和延续性。
2.2.4.3 资源质量。资源质量是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导航是否方便明了,界面是否友好。远程访问速度及其稳定性、兼容性、易管理性。访问方式与限制,并发数。元数据等的规范性等。
2.2.4.4 使用情况。这可以给成本核算提供数据并能从侧面了解用户喜好。考虑点击量、下载量、访问量、阅读量、拒绝访问次数、在线时长等。也可与其他同类馆对比,与相邻馆同类库对比。
层次的关系在生活中很常见,采购商业数据库评价指标体系也是,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著名运筹学家萨蒂(T.L Sat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系统分析法,它很好地结合了定性和定量,主观和客观。同时,在考虑某件事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的时候不用考虑其他,方便使用,符合人脑的思维方式。
用层次分析法步骤如下:①明确问题,目标是什么。②根据原则对主要考虑因素,即评估指标进行梳理。③建立分层模型,形成层次结构。④重要性判断并进行一致性检验。⑤不同层次计算权重值。⑥用指标及其权重值进行具体决策。
文中的目标是商业数据库的采购,然后从数据库知识内容生产传递过程入手,梳理出数据库本身以及与数据库有关系的图书馆、数据商和用户角色,并从这些方面来考虑主要评估指标,最后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图(见图1)。
图1 评估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层次分析法进行重要性判断时,考虑母结点因素的时候,只需考虑该母结点的子节点重要性情况不用管其他,例如图1中在考虑A的时候只需要考虑其子节点B、C、D、E的重要程度情况。考虑D节点的时候只需要考虑其子节点7、8、9的重要性情况,以此类推。
重要性判断用方阵表示,母结点考虑几个要素或有几个子节点,重要性判断矩阵就是几阶方阵。
重要性判断中,可让评估指标组人员根据表1对子节点两两进行判断并进行数据处理,形成判断矩阵。最后输入结果,软件会自动对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以避免前后逻辑矛盾,如图2所示,判断矩阵A及其一致性检验通过。
图2 判断矩阵A及其一致性检验
同理,通过一致性检验的判断矩阵B、C、D、E方阵分别为:
矩阵中的第i行j列的数据表示,如表1所示。
表1 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
在上述判断矩阵数据输入后,点击软件“计算结果”标签,算出的权重值(见图3),评估二级指标和评估三级指标的权重值一键获得。
图3 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权重值的计算是在判断矩阵的基础上分别算出母节点和子节点的权重值(A节点权重值为1),评估三级指标的权重值再在评估二级指标权重值的基础上合成权重值。
图书馆采购商业数据库既为了满足以用户也为中心的资源服务需求,也为了满足图书馆数字资源馆藏结构优化需求。笔者从结果的评估指标体系来指导采购,从采购参与各成员的需求出发梳理出评估指标,再用Yaahp软件来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最后再根据各商业数据库的各指标及其权重值计算出的值进行比较,选出最优数据库。
本模型充分考虑各方面的需求,将考虑评估指标的定性和计算的定量相结合,定性由人通过科学的规则来完成,计算交给计算机,在各方的需求中找到平衡,找到最优解,提高了商业数据库采购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文中的评估指标体系更多考虑的是没有确定读者的图书馆如公共图书馆,基于数据库试用的情况。评估指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不同,不同图书馆考虑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随着时间推移各方的需求也有改变,这时人需要做的只是相应地改变评估指标并进行重要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