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霸王”

2021-12-19 21:55顾超群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6期
关键词:小霸王攻击性同伴

顾超群

摘要:攻击性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中多多少少都会有所表现,给日后暴力倾向埋下隐患。文章采用个例分析法对4-5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详细阐述了4-5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意向类型:敌意性攻击、工具性攻击,①并为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的策略方法:分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以及意向类型,对于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制定教育策略并通过家园合作给予正确的引导。

关键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气质类型;教育策略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6-001

一、研究动机

目前已经有研究表明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特点:一是幼儿攻击性行为存在着性别上的差异;二是攻击性行为存在着意向划分,比如有的攻击性行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有的攻击性行为源于愤怒的情绪,目的是给他人造成痛苦或者伤害;三是攻击性行为有着气质上的划分。因此,本文着重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深入了解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原因特点以及教育策略,为今后的教育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二、不同气质幼儿攻击性类型分析

(1)工具性攻击

案例1:一次晨间活动浩然看见建构区内的三角形积塑,表示想建一个大池塘的栅栏,可是积塑有限当时建构区人数较多,他就一把夺过子豪的积塑。并推开了子豪,拿着子豪的积塑继续建池塘栅栏。“你手上的三角形是我的。”子豪在浩然的手中把三角形积塑夺了回来,这时浩然拿起旁边的积塑正准备往子豪头上砸去,我看到了浩然的舉动连忙把子豪拉了起来。

个案分析:浩然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是一个精力十分充沛、语言动作极快,情绪难以控制,易怒、急躁的孩子,亲社会能力较少,攻击性行为较多,行为表现消极、在同伴交往中不太友好。虽然喜欢主动积极交往,但是没有幼儿与他深入交往,是一个被拒绝型儿童。他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急躁脾气、如何在同伴关系中友善交往,往往对同伴关系把握不好度。

解决策略:此类幼儿在班级中往往不受欢迎,首先教师应该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这将成为建立幼儿良好同伴关系的有力基石。教师可以鼓励浩然询问子豪能否借积塑,或者询问不能借的原因,这时教师应处于旁观的位置,让幼儿把握解决人际关系的机会,教会幼儿与同伴和睦相处的策略,可以灵活地处理矛盾。如适当地夸奖,适当地服从,适当地融入,引导浩然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

案例2:中午餐后活动中,王珣在阅读区看《农场》立体书本,由于她非常喜欢这本书,抱着书观看了很久,手里拿着其他书之后把这本书抱在怀里,好多小朋友都想向她借《农场》,她以我还要看拒绝了。子豪走过来对着王珣说:“你借我看一下呗!”王珣没理他,子豪马上大喊道::“你干嘛,不看还抱着不给别人看。”王珣不耐烦地喊了起来:“我等一下还要看的!”这时子豪一把推倒王珣,由于他用力过猛,王珣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带着泪水跑过来:“老师,徐子豪他打我,你看我的腿都痛了。”她说的非常大声,全班小朋友都听见了,只见徐子豪低着头,拉着脸缩在教室一边。

个例分析:徐子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因为跟其他幼儿争夺玩具,向同伴发起攻击性行为。除了玩具的争夺还有位置的争夺,在合作性游戏中他常常处于领导地位,让参加的幼儿必须服从指挥,但是经常会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打其他幼儿。可是经过调查他在班级里很受欢迎,在一次以《我最好的朋友》为主题的晨谈中他得到了6票。他是一个热情、易怒、果敢,同时也是一个经常为别人打抱不平的“小霸王”。从这个案例中很明显的看出,子豪在否定自己的攻击性行为,他的低头是知错意识,他也想在教师以及同伴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解决策略:面对这类攻击性儿童,家长和教师必须否定他的攻击性行为,教师必须要引导孩子一些解决分歧,处理纠纷的方式方法。若是教师毫无反应,那么间接地鼓励了他的攻击性行为,攻击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事物,下次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处理分歧达到自己的目的,无疑是在强化他的攻击性行为。因此,对于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时,及时加以制止。

三、敌意性攻击

案例3:离园安全教育结束了,小朋友们等着老师发放校园卡,有些小朋友打算上厕所,为了维护秩序,老师要求在教室的小朋友排好队领取校园卡,上厕所的孩子女生先去。刚交代完规则,只听见一声“哇~哇~哇”的哭声。“老师,王浩然他打我。”张羽馨小朋友带着哭腔走了过来,对于这一次的浩然我采取了谈话法,原来浩然领到校园卡迫不及待的想回家,但是被保育员阿姨拦了下来,情绪的愤怒让他拿起了美工区的木块乱丢了出去,砸到了张羽馨小朋友。

个案分析:在这一次的攻击性行为中,浩然的攻击源于内心的愤怒,除了物品的争夺之外,他被保育员阿姨的阻挠而发怒导致对他人进行发泄从而产生攻击性行为,这类攻击为敌意性攻击,目的是为了发泄内心的情绪,给他人造成伤害,以此为乐。从心理发展问题的严重性上看,这比工具性攻击严重很多,需要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引起关注。浩然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长期在外,奶奶的宠溺让他在家庭中有着独特的地位,由于家庭教养方式等问题,让他养成了任性、不服管教、不遵守秩序、不可以受委屈、挫折等等一系列的性格气质特点。

解决策略:面对这种类型的幼儿,单单用惩罚以及不能抑制他的攻击性,相反还会加重攻击性行为。这时不仅要家园合作,还要考虑生活环境。让家长重视幼儿的同伴关系,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尽其所能建立良好的环境氛围。由于是家中的独生子,浩然的移情能力较差,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教师应该教会幼儿一些发泄情绪的策略和手段,并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训练,促进幼儿正确对待不良情绪的处置方法,适时引导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以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四、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策略

1.分析幼儿发起攻击性行为的意向类型和原因

上述提及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分为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确认攻击性类型后寻找原因类型。教师应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发起的攻击性行为,如若不制止,就等于变相鼓励攻击者,针对不同类型的攻击教师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

2.引导幼儿直面挫折合理宣泄

提供幼儿合理宣泄情绪的方式和途径,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幼儿宣泄遇见挫折之后的情绪,若如视无睹幼儿的情绪也不会凭空消失,消极情绪的积累最终会爆发为攻击性行为。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尽量满足幼儿合理的心理诉求,同时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前儿童,让幼儿有表现的舞台,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地位。减少对幼儿的控制,多倾听幼儿鼓励幼儿表达内心的情绪情感,以减少幼儿心中的消极情绪,从而达到减少发生攻击性行为的频率。

1.家园、社区共育

教师应采用正面的教育方式,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表演等多种教育方式,引导学前儿童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这也增加了幼儿的移情能力。家长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民主地、宽容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成为幼儿的正面榜样。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配合幼儿园,培养自家孩子优良的优秀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培养儿童品德的关键期,教育幼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社区应该注意为学前儿童创设一个温暖轻松的交友环境,营造一个温馨的邻里氛围,充分利用资源促进幼儿道德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骆馨羽.论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J].家长.2020(29):174-176

[2]米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归因与教育策略的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0(5):157-166

[3]张永红,曹映红.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6):206-226

猜你喜欢
小霸王攻击性同伴
小霸王,向前冲
幽默
小霸王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小霸王”的吃饭大战
动物也秒懂
大学生运动员自尊与自我控制及攻击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