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继锋 王成群 秦芳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持续加快,各界渐渐对小学语文教学展开了密切关注与重视。语文属于一项较为基础的关键学科,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要密切注重人文陶冶的应用,将语文教学内容与人文陶冶直接实现高度整合,从而为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显著性提升提供支持。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了小学语文教育人文陶冶的有效性策略,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人文陶冶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6-001
引言
在小學基础教育课程中,语文属于其中至为重要的学科,而且在教学内容上包含着丰富多元的人文色彩。所以在学校语文教育实践中,教师必须要将人文陶冶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落实,并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来保证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了一定的人文素养,进而提高其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而为其综合素养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证。此外,对语文老师来说,其必须全面掌握语文教学和人文陶冶之间的关联,唯有这样才可以为人文陶冶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带来保障。因此,本文重点探究小学语文教育人文陶冶的有效性策略具有实质性的价值与意义。
一、展开主题与思想引导,忽视自由陶冶
尽管现阶段很多老师和父母都在重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必要性,可是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老师都很明白教材和文字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歌颂了什么情感,会在教学上习惯性地对学生进行诱导。如此一来,小学生一方面也会习惯了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另一方面却也会逐渐对老师形成依赖性,或者懒于对自己进行思考,不想或不敢在课文之外再增加自己的主观思考和体验[1]。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开展中,这篇文章给人们最深入人心的启示便是对侵略者的揭露与鞭挞,要教会学生应当珍惜当下,勿忘国耻。所以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染之中,对这种宏观性的情感与概念,也只能“被填鸭式”去接受,缺失了实质上能够接受人文陶冶的机会,失去了从历史角度去发现与挖掘问题的机契机。虽然学生的自主钻研可能会较为的浅显,但却是他们思想的成果,教师在此基础上应当加以引导与启发,让学生更加高效且深入地理解与接受,丰富自我体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进而在语文世界中自由陶冶。
二、挖掘人文元素,培养优良道德品质
对于语文课程内容来说,它往往富含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内容,并给予学习者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刻而又普遍的影响,因此学生在语文教学当中对语文中素材的认识也往往是多元的。所以,老师在课堂当中必须要重视语文学科给学生所带来的文化熏陶力和感染力,重视语文素材对学生价值观的养成优势。同时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必须要透彻地发掘其所蕴涵的人文素养内涵,给学生传递积极、正面的文化力量,从而引领学生思维健康发展,在老师给学生的讲授知识过程中融入和整合了人文素质教育。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将相和》一课的教学开展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以“合作”为辩题的辩论大赛,由于每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必然离不开与人合作,而每个人也都有自身的个性,所以我们在与人合作时免不了一定要迁就他人的个性,在合作中应该怎样去迁就他人的个性呢?老师通过根据本篇论文的内容分组开展辩论,主要是期望借助此次辩论比赛,使学生更能理解与人合作作的主要含义和价值,以及怎样学习与人合作交往。在辩论赛真正进行之际,学生们往往都会主动的思考,并且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在答辩过程中,还能够把课文中的实际例子当做自己的依据,这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的认知和掌握,同时还可以在语文课文中吸收到许多生活的哲理,可谓是一次十分成功的人文陶冶教育。
三、在放飞想象中陶冶,给学生带来如临其境的感受
当感受汉字语言的声音、破解了汉字语言的秘密以后,真正的阅读理解是从把握语言文字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出发的;把握人物形象需要借助于想象、表象等心理过程,把抽象化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可视的画面,以及可听的声音产生如闻其声、如睹其色的效果,在学生遇到语言文字时,立刻就有了一种如在其境中的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调动自身的想象力和思思维进入想象的世界,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月是故乡明》一课的教学开展中,文章用大量优美的辞藻与语言描述了故乡的优美景色,细细阅读,给人一种平静又淡然的感觉,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轻轻阅读,边闭着眼睛去想象他们脑海中忽而烟波浩渺忽而绿水环流,故乡那奇妙优美的神秘景色便跃然于脑海之中,使其在这样神秘而又美妙的境界中流连忘返。
四、组织主题活动,领悟人文力量
在实施人文教育当中,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而应当将其扩展延伸到社会实践当中,通过为学生组织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课堂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时时刻刻感悟到人文教育思想的熏陶,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切实体会到现实生活[3]。
还是以上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参观圆明园遗址的活动。学生们听到这个活动都表现的尤为的踊跃且兴奋,他们会自觉的站成一排,由教师带头领导他们到圆明园遗址进行参观。教师可以一边为他们讲述圆明园的珍贵、先辈抗战的艰辛以及侵略者的自私与残暴。学生了解之后,顿时对那些无情的侵略者产生了浓浓的敌意,以及为了国家而努力学习与奋斗的决心。经过此次户外实践活动,很多学生感受良多。这一幕幕的圆明园旧址为学生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这些宝贵的精神给予学生带来的感染尤为巨大。要想不被敌人欺负,只有我们变得更加强大,才能够避免历史同等事件的发生。这次社会活动不仅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而且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提供支持与保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人文陶冶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具有至为关键的意义与价值,其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具有更加透彻性的了解,带动学生的语文兴趣,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周丽萍. 人文陶冶如何可能——当前小学语文教育问题的思考[J]. 中华少年, 2019(16):1.
[2]邱胭梅.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 000(005):94.
[3]王道琴. 人文陶冶如何可能——当前小学语文教育问题的思考[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7):0159-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