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权
摘要: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我国全面实施新课改之后,使国家的教育局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国内的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轉变,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被人们接受,只不过由于大部分的语文教师还保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使用传统讲解式的教学为主,缺乏考虑学生的个体心理感受,那么在此基础上想要提高初中语文诗歌的教学效果,就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进而不断优化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诗歌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6-001
前言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是诗歌,里面包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发扬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诗歌在中国是比较正统的文学,一直在中国文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可以体现中华民族文化、情感、传统文文化的载体,特别是处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现代社会中,诗歌教学是无法替代的,只不过初中语文诗歌的教学情况不佳,整体的教学水平不足,有效性低;在新课改的背景中就要促使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向着多元化发展,进而提升教学理念,深入挖掘诗歌教学的价值,发挥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
初中阶段是国内基础教育比较关键的时期,也是决定着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前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情况。本身语文是初中教育的核心,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诗歌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初中语文整体的教学质量,可实际国内的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有很多的疑问,诗歌教学基本是以背诵为主,经过教师讲解诗歌的大体寓意,但教师很少会给学生普及诗歌的创作背景、蕴含的深意,导致学生不清楚诗歌中想要表达的含义与概念,进而无法在学习中收获真正能积累的语文知识,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记忆,很容易忘记,那么想要有效提高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而舍弃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实际的教学情况,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1.深入分析作者的心理
通过分析作者的创作心境,进而了解诗歌写作的寓意,深入了解诗歌的意义;在分析了作者的心理之后,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动力,明确给学生创建正确的诗歌意境,便于加深学生对其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相关诗歌的记忆。不过因为目前国内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缺乏成功分析作者心境和写作意图的研究,这对学生想要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有一定的阻碍;语文教师一定要先分析作者的心境,然后给学生一点点普及作者的资料,促使学生对作者有深入的认识,再进而去感受作者的写作寓意,摸索作者的心理。
2.掌握诗歌背景
就以目前国内的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初中生只了解诗歌表面的含义,不清楚诗歌实际的创作背景。很多的语文教师因为在实践的课堂中很少会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只给学生普及简单的字面含义,导致学生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索,对作者创作诗歌的背景不清楚。例如:在学习古典诗歌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仅会对王安石、范仲淹等诗人被贬进行简单的描述,并没有提及王安石之前当过宰相、范仲淹自请下放等实情,学生根据教师的叙述就会应为其一生不得志,误导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初中生想要背诵“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有很大的难度,只有在清楚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之后,在理解了诗歌的基础上才能降低背诵的难度。这个时候语文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给学生普及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真正的了解诗歌。在《江城子》中提到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其实就是描述作者与妻子阴阳相隔数十年也无法忘怀的情感。王弗在16岁时就嫁给了苏轼,是其第一任妻子,苏轼在妻子去世后痛苦万分,创作了“君与轼琴瑟相合仅十年有一,轼于君亡次年悲痛作铭”,整个诗词中都传递了苏轼对妻子的爱与失去的悲痛,教师可以把这样凄凉的意境描绘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诗歌的记忆。
3.领悟诗歌哲理
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尽管很多的诗歌作者是即兴创作,但基本每首诗歌中都包含着一定的教育哲理,教师可以运用其中的哲理,激发诗歌中蕴含的文化教育价值,提高学生对诗歌知识的理解。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满怀作者对天下的政治抱负,里面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崇高的境界,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会诗句,还要让学生清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可能在初中阶段给学生普及政治抱负过早,但可以给学生普及为他人着想的思维,这对教学质量很有利,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说初中诗歌教学对学生的品格与健康成长是很关键的,要想保证初中语文诗歌的教学质量,一定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以往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实践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继而喜欢诗歌。
参考文献
[1]管海慧.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0):55-56.
[2]陈婷.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1(29):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