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姣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语文教材中经典名篇不胜枚举。这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语文文化,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渗透;语文文化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6-001
引言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学要注意语文文化的渗透,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而更好的进行语文文化的学习,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文化内涵,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的满足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实现学生未来更高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文文化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对渗透语文文化的教学不够重视,加之教学过程的功利化,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为语文文化的学习是无关紧要的,从而对语文文化失去了兴趣。学生一旦对语文文化失去了兴趣,就會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实施。其次,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缺乏对渗透语文文化的理解,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只强迫学生记课文内容和正确答案,对文章只是进行通篇讲解,没有针对学生语文文化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无法有效渗透语文文化教育。最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多年来一直使用单一的语文教学材料,教学受限于课本,没有充分结合课内课外素材,无法达到渗透语文文化的教学效果,无法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自己的文化积累,实现自身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无法达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文文化的策略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没有有效的渗透语文文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其中语文课堂是最能反映学生语文素养的阵地。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掘中国的语文文化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使课堂能够展示其文化底蕴,并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语文文化的理解与吸收。
1.创设“语文味”课堂氛围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限制了语文文化的学习,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对语文文化价值观念的缺乏,影响了学生对语文文化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古代作家的思想、言语和行为,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领会字里行间的文学美。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又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作为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感受语文文化,探寻民族精神,进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学生全身心沉浸在语文文化的海洋里,不仅能够喜欢上语文课堂教学,而且还能积累语文文化知识,提高语文文化素养。
2.引导学生探索语文文化的深厚底蕴
从初中教材中选出的古诗词,无论是内容还是表达方式,都是我国古代文人情感和精神的集中体现,蕴含着中华民族生活的智慧和精髓。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和欣赏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并能与作者产生共情。例如,在教学生古诗时,先让学生阅读李白、苏轼、杜甫等诗人的作品,通过背景资料的展示,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诗人所生活的年代,并感受到诗句中每位诗人的情感与精神。所以,语文文化的教学对学生的认知起了很大的作用。教师合理运用语文文化的深厚底蕴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具有一定的思想意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语文文化的素养,增加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度和深度。
3.注意结合教材经典名著
语文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绝非易事,引用经典著作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作为引导者,教师必须使学生注意两个方面。首先,着眼于不同风格的语文文化因素的传承。要明智地使用古典诗歌优美的语言,课堂才会产生无穷的效果。其次,在课堂过程的不同阶段关注语文文化的传承。在课堂过程中,思想发展分为四个部分:概念时间、材料选择、结构和修辞。这使得每篇作品都包含着语文文化的传承,例如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充分表达祥子对生活和现实的独特想法,展示了作品丰富的内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保持语文文化传统和个人素养的统一,使学生能够切实接触语文文化,以唤醒思想,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独特想法和感受,结合经典著作,达到渗透语文文化教学的目的。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文文化的意义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自我认识逐渐提高,但一些行为和意识活动仍然比较单纯。因此,在他们意识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非常重要。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文文化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自己的文化积淀,更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更多信息和内容。在古代,一些诗人和词人以言语形式展示了美丽的风景,学生们要在学习和阅读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学习者的身份感受当时作者的心情和感情。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加深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识,这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文文化可以促进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语文课程中有许多文章描述了一些勇于担当的领导者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民族英雄的例子,例如爱国诗人屈原、文天祥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有选择性地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美德,学习民族精神并提高自己的语文文化素养。
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教师要紧紧围绕语文文化的精髓,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引导,积极渗透语文文化,通过科学运用语文文化的知识和内涵,达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中英.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7).
[2]欧建卿.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探析[J]. 新校园(中旬),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