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2021-12-19 21:09:23刘霞张伟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6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习惯法治

刘霞 张伟

摘要:新课改后,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内涵也得到深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提高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占据重要地位,提高课堂效率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也有很大影响,单一的课堂教学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主要探讨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以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措施分析。

关键词:初中教学;良好习惯养成;措施分析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6-001

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在初中阶段新增的学科,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尤其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老师在教学方式上也要随机应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式,在针对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1不够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堂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仍然存在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现象,人们一直延续着传统思维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时压缩,只注重三大主科的教学,忽视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这种现象的发生既不利于完成教学目标,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改革以来,需要老师们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让同学们都具备基础的道德法律观念,但是部分老师认为不应该投入较大的精力,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仔细的向同学们讲解知识内容,也不够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本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也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并且课本中文字叙述较多,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1.2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方式有限

初中正处于学生的叛逆阶段,思维方式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并且各方面能力也有待完善,有的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有的学生根本不愿意接受新知识,面对这些现象,老师作为引导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引导同学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式,选择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丰富的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更有利于好习惯的养成。因此,老师的教学能力和自身的道德法治观念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主要是依靠老师课堂教学,如果老师缺乏过硬的专业素养,或者是学校要求其他学科的老师带班教授同学们道德法治知识,都不利于课堂效果的提升,课堂效率也不理想。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措施分析

2.1与学习生活相结合

为了促进教学过程生活化,最重要的是促进课程内容生活化,才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需要老师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将生活与课堂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围绕日常案例探索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为让同学们了解到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的实际意义,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课本时,其中第四课是围绕《友谊与成长同行》展开,将本章的重点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首先,当时可以根据本节知识引导同学们开展“我的好朋友”相关课堂,并且提出问题:你认为的好朋友是怎样的?让同学们展开讨论,选择这种生活性较强的问题既突出了课程生活化的特点,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了解到同学们的意见之后,老师通过分析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反例,让同学们思考朋友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同时提供一些案例,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思考。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进行改正和补充,让同学们真正的认识到好朋友的意义。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同学们将课程知识放到生活问题中,更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学生在思考生活问题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思维能力。

2.2与实践相结合

只有通过双手实践过才印象深刻,能真正的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重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选择更加恰当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自主活动的空间,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实践任务。其中老师要恰当引导学生,防止学生过于放任,使实践活动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例如,部编版课本中有关于“促进民族团结”这一课,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与民族团结相关的知识,老师可以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演繹民族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让同学们了解民族和谐的状态。在实践活动进行之前,学生结合课本知识了解相关的知识点,通过自身理解利用自己的方式将各民族的生活状态展示出来,突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政策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潜移默化中也培养了民族团结意识,并且同学们合力完成实践任务,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同学们加深课程知识的印象,并且合作学习的方式也促进了和谐友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结束语

总之,在学习的任何阶段都有必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道德与法治课程也不例外,老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提高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教学任务。但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老师和同学们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经过一次次实践才能够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杨红 娟. 浅谈初中如何展开道德与法制教育[J]. 新时代教育,2020,2(1):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习惯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上课好习惯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14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8
好习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