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经验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2021-12-19 11:38孙方明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

孙方明

[摘 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该是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此,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经验起点,重视学生原有的错误经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展现知识原型,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教学设计的优化与重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实效。文章以“物體的浮与沉”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学生经验;实验教学;浮与沉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5-0052-02

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倡导从学生的经验起点引入教学。具体教学中,可通过创设真实的实验情境,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改造学生的错误经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高效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经验,并针对学生的错误经验和缺失经验设计实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一、聚焦学生的错误经验,设计实验,破旧立新

基于学生经验的有效物理教学,必须重视学生主体的落实。学生进入教室前是具有学前知识的,同时学生个体间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常称之为“前概念”),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原有经验(前概念),才能有效提升物理课堂教学实效。苏科版物理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学生有很多基于生活的前概念,但其中有一些是错误的、不全面的,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前概念。

1.关于“浮与沉”的错误经验

前概念1 ——“重物下沉,轻物上浮”:两个物体在液体中,重物(质量大的物体)会下沉,轻物(质量小的物体)上浮。

前概念2 ——“浮者浮力大,沉者浮力小”:两个物体在液体中,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分析:学生对物体的浮与沉有许多相应的生活经验,比如,较重的石块或铁块放入水中会下沉,而较轻的木块则会上浮。由此得出结论:重的物体会下沉,轻的物体会上浮。在许多学生的错误前概念中,对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由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单独决定,没有从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去考虑。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经验的片面性,同时也反映了直接经验往往只考虑了某些外显的因素,缺乏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和系统性,因此常常是错误的。但是,这些错误的前概念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深远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简单粗暴地进行否定,然后直接给出正确观点,那么,学生可能会难以接受,有的学生就算接受了,也掌握不牢靠。因为这些前概念尽管不科学、不全面,但它们却有着相应的生活原型支撑,可谓根深蒂固。因此,在教学中要转变学生以往错误的观念,可以用实验的方式,用新的事实让学生产生思维冲突,使学生对原有的认知产生怀疑,用新的事实证据,揭示原有认识的片面性和错误性,从而实现新概念的自主建构。用这样的方法改造而得的经验,具有相对持久的生命力,也更能为学生真正认同和理解,更能应用到后续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真正成为学生素养的一部分。同时,这样的实验教学也切实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学科关键能力。

2.基于学生经验的实验教学设计

针对学生有“重物下沉,轻物上浮”的错误前概念,这部分内容的实验教学设计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以学生的事实体验作为思维的起点,让学生的思维与错误的前概念发生冲突;二是实验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简便可行,激趣设疑。

体验性实验1:先向学生分别展示大土豆和小西红柿,比较并明确两者的轻重关系。然后请学生猜测两者放入水中后的浮沉状态,接着将两者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质量大的土豆为什么反而浮在水面上?质量小的西红柿为什么沉入水底呢?”学生发现从比较轻重的角度不能解释,引发思维冲突,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决定物体浮沉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体验性实验2: 将在水中沉底的小西红柿放入浓盐水中,学生发现小西红柿浮在盐水表面。进而请学生思考:这一事实说明物体的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

体验性实验3: 将浮在水面的大土豆从水中捞出,放入酒精中,学生发现土豆也能浮在酒精液面上。这时,教师可请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土豆在水中是漂浮的,在酒精中也是漂浮的,但两次漂浮有什么不同?在水中和酒精中所受浮力是否相同?

3. 基于学生经验的实验教学思考

基于学生经验的实验设计,以教师掌握学情为前提,以学生的错误经验为焦点,学生带着原有前概念进行体验性实验,在反思性观察中产生思维冲突,进而构建新的概念,开始发现新规律。关于物体的浮与沉,学生逐渐明白要从物体的受力分析入手,同时考虑物体的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学生经验既包含学生在学习开始前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背景、前概念等,也包含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经历和感悟。物理课堂教学需要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和能力,据此设计并组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主体参与和亲身体验中使学生获得知识,并实现学生经验的改造与生长。

二、针对学生缺失的经验,设计实验,深化学生的思维

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基于现有实验条件创设真实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这样的物理情境是激活并深化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针对学生缺失的经验,教师巧妙设计实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1.教材仅有浮沉条件的定性分析

苏科版教材指导我们通过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通过对重力与浮力的分析,结合不同的浮沉现象,根据“力与运动状态关系”的相关知识,通过定性分析得到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这样的过程没有定量实验数据的测量与比较,也没有用定量实验数据来分析验证,因此,很难让学生信服。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实验进行定量验证。

2. 补充浮沉条件的定量验证实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定量探究,并进行数据分析,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的发现提供直接證据。此时,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以下定量验证。

设计定量验证实验:利用塑料瓶和沙子模拟鸡蛋在液体中的沉底、悬浮和漂浮等现象,定量验证物体在液体中的各种浮沉条件。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调节塑料瓶内沙子的质量,利用塑料瓶和沙子模拟鸡蛋在液体中的沉底、悬浮和漂浮等现象,定量验证各种浮沉条件。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聚焦如何测量塑料瓶所受的重力和浮力,通过对所测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完成实验验证。学生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的各种知识,通过讨论,共享实验方案:可以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塑料瓶处于漂浮、悬浮和沉底时,塑料瓶所受重力的大小;并通过塑料瓶漂浮、悬浮时,测力计示数为零得到浮力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情况;当塑料瓶沉底时,由于塑料瓶浸没的体积不变,故所受浮力与悬浮时相同……在本实验教学中,定量验证实验方案的设计是教学的重点,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受力分析方法、浮力知识、力与运动状态关系等诸多知识,实现基于问题解决的分析与设计。在这样的分析与设计过程中,思维活动较为复杂,因此,在这样的分析与设计过程中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这才是本次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三、聚焦学生的经验生长,优化实验,开展物理教学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先行者,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课堂的教学引导和组织,都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和保障。尤其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的分解与重构,对教学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对学生经验的重视与把握,都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物体的浮沉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学情,准确把握学生的错误前概念,据此,优化实验教学设计,同时,还要注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以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纠正以往的错误认知,引导学生深入反思,自主构建和完善相关物理概念和规律,完善知识脉络,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新实验资源, 创设真实的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白孝忠.关注学生经验生长 促进物理深度学习[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13):6-9.

[2]  赵智清.基于学生经验的初中物理深度学习初探:以“物体的浮与沉”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10):24-25.

[3]  盛建国.基于原型与经验的物理深度学习策略[J].物理教学,2019,41(8):44-46,68.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
问题引导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践探索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光反应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结合的研究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探讨
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探讨
微课在高职高专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综合实验教学在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