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21-12-19 21:58谭玉珍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48期
关键词:新课程交流能力

谭玉珍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传承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的老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了,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性丧失了。这些原因导致課堂氛围沉闷,无生机,课堂效率低,严重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符和新课程理念,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等。新课程理念更强调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的参与教学过程,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全员参与进来,使学生全都动起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着:无所事事、东张西望、甚至有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说闲话的现象,这样往往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如何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呢?我们应当在以下方面努力:

一、小组合作,要真正扎实有效

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些看似热闹非凡,可实际都流于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所有内容都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而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先给学生留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这样学生在小组交流时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真正起到交流的作用,才能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二、小组合作,要有明确要求和规则

教师应当制定小组活动的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这样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互补性,在小组合作中,3号和4号同学先发言,后面的同学再给及时补充,这样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我在课堂中观察发现,如果仅让1号和2号同学代表小组发言,由于他们站的高度较高,思维比较活跃,后面的同学很难与他们碰撞交流。所以,要想小组合作持久发展,必须小组内开展传帮带,让每位同学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人人都能有收获。

三、激励性评价机制要及时

原有的课堂中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评价不能及时跟上,小组合作以来,以小组为单位,几号同学上课积极发言就给小组内加几分,几号同学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就加分,作业质量完成较高的同学加分,另外还采取个人积分积累,每周一总结,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比较高,让学生也有一个团队意识,知道仅仅自己优秀还不够,带动小组内优秀才是真正的了不起。小组的凝聚力比较强,他们会无形中约束自己的言行,会更加重视集体荣誉。

四、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生为本的课堂的教学,需要老师每节课前能设计出一份合理的前置性研究,而其中预习题目的难度,题量大小都要合理的把握,既能让好学生站起来跳一跳,又能让中游学生接受,这就要求老师对教材必须把握到位,在课堂中的把控力必须要强,能随时知道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情况,将学生拉回主题,而不是被学生拽跑了。

尽管新的教学模式一开始总是让人充满困惑,但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坚持做一个有心人,在探索过程中时刻学习、总结和反思,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命活力,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教育。

猜你喜欢
新课程交流能力
如此交流,太暖!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交流平台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交流平台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