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劲波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随着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社会数字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加快从土地、劳动和资本向知识、数据和人才转变。高质量发展对人才质量、结构与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也是走通从教育强、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发展道路的关键。
明确人才培养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回首百年奋斗历程,科技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一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展望未来,我国要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坚持党对科教事业和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将为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貢献。
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牵引。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实现系列强国目标,归根结底要靠一大批顶尖科技人才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战略人才力量,培养造就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统筹布局高水平人才高地、人才吸引和集聚平台建设,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统筹国内国际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让更多人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统筹谋划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和教育、人才等战略规划,加快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高质量的知识基础和人才支撑。
重视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创新人才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让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使有潜质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广泛深入开展科学普及活动,贯通小学、中学和大学科学教育,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政策环境。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形成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社会风尚。为更好发挥“双一流”大学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教育部分三批确定在77所高校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以培养更多高水平拔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需求,显著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广聚天下英才,使引才聚才与自主培养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不拘一格用好各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