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腭神经节针刺次数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2021-12-18 11:04吴航王增玲杜艳伟王晶晶钟丽萍汤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变应性神经节针刺

吴航,王增玲,杜艳伟,王晶晶,钟丽萍,汤勇*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长春 130021;2.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儿科,长春 130021;3.长春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长春 130117)

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 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全球10%~40%人口受其影响,其中15%~18%的AR患者伴有哮喘[1]。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法由北京同仁医院李新吾教授研发,2年内有效率约70.4%[2],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长、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推广等特点。临床中对该技法针刺次数与疗效关系的报道相对较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患者。所有患者依据病史、局部检查及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诊断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均给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每周1次,疗程6周,左、右侧交替施针。其中22例针刺满6次设为观察组,19例因个人原因针刺不满6次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男7例,女15例,年龄(40.95±15.00)岁,病程(6.57±6.35)年,治疗前总分(5.41±0.84)分。对照组,男13例,女6例,年龄(41.58±14.18)岁,病程(7.29±5.54)年,针刺次数(3.11±5.85)次,治疗前总分(5.21±0.92)分。2组性别上有统计学差异(χ2=5.467,P<0.05),对照组中男性人数多于观察组,观察组中女性人数多于对照组。考虑因男性对针刺的耐受力明显低于女性所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4年)》制定[3]。1)症状: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水样涕等临床表现出现≥2项,每日症状持续或累计≥1 h,症状≥4天/周,且≥连续4周。可伴有眼痒、流泪等症状。2)查体:下鼻甲肿胀,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皮肤点刺试验至少有1项为(++)。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诊断;2)年龄10~70岁;3)自愿接受针刺蝶腭神经治疗。排除标准:1)颌面部畸形者;2)施针处皮肤感染、破损者;3)不能配合者;4)鼻腔占位性病变(如鼻息肉等)者;5)近1周内应用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抗组胺药物者;6)2周内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者;7)孕妇。

1.4 方法

予患者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1次/周,疗程6周,两侧交替施针。患者坐位,头转向施针侧对侧,略仰头,术者位于施针侧,皮肤常规消毒,选取0.35 mm×55 mm针具。针刺点由颧弓下缘最高点进针,向四白与耳屏连线中点,向前、内、上方直刺约55 mm,经翼上颌裂进入翼腭窝,抵达翼腭神经节或其附近。患者出现鼻部酸胀感或触电感或喷水感或通气感后疾速出针。患者均由同一名医师施针。

1.5 疗效观察指标

1.5.1 鼻部症状及体征评分1)症状评分标准参照《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4年)》制定。2)体征评分标准以鼻窦内窥镜观察鼻腔黏膜表现:1分,下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及中鼻甲均可见;2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部紧贴,下鼻甲与鼻底部或鼻中隔间有小缝隙;3分,下鼻甲与鼻中隔及鼻底部紧贴,无法窥见中鼻甲。3)总分=鼻部症状评分+体征评分。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显效,疗效指数≥66%;有效,疗效指数>25%;无效,疗效指数≤25%。

1.5.2 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分别记录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涕、眼痒、流泪6组症状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后评分。标记0~10分,0分记为无症状,10分记为症状无法忍受。

1.5.3 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以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记录受试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后日常生活、非鼻眼症状、睡眠、实际问题等7个方面进行观察。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组性别差异检验采取χ2检验,年龄、治疗前RQLQ评分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因2组病程,针刺次数,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后的疗效指数、VAS评分及治疗后、6个月后RQLQ评分不满足方差齐性或正态分布,采用Mann Whitney U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鼻部总分与针刺次数关系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2组6个月后疗效指数与针刺次数相关性

经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2组6个月后疗效指数与针刺次数之间呈显著相关性,提示针刺次数越多,6个月后疗效指数越高。见表1。

表1 2组6个月后疗效指数与针刺次数相关性分析结果

2.2 2组疗效指数、VAS评分、RQLQ评分比较

2.2.1 2组治疗后、6个月后疗效指数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68.2%、52.7%,6个月后有效率分别为77.3%、52.6%。观察组治疗后及6个月后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及6个月后疗效指数比较 例(%)

2.2.2 2组治疗后及6个月后VAS评分差异性 2组治疗后及6个月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及6个月后VAS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VAS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后及6个月后VAS评分差异性(±s)

表3 2组治疗后及6个月后VAS评分差异性(±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6个月后 差值(治疗前评分-6个月后评分)观察组 22 47.09±6.34 20.36±2.75## 13.18±2.94△△ 33.91±6.68对照组 19 43.63±5.85 30.16±6.75## 25.79±8.59△△ 17.84±9.84

2.2.3 2组治疗后及6个月后RQLQ评分差异性 2组治疗前RQL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345,P>0.01)。2组治疗后及6个月后RQLQ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及6个月后RQLQ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RQLQ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后及6个月后RQLQ评分差异性(±s)

表4 2组治疗后及6个月后RQLQ评分差异性(±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6个月后 差值(治疗前评分-6个月后评分)观察组 22 97.59±11.01 53.55±6.82## 37.86±6.17△△ 59.73±10.40对照组 19 92.42±13.61 61.84±12.11## 46.63±14.77△△ 45.79±14.71

2.3 不良反应

本研究中仅1例男性患者拔针后出现头晕、乏力、出冷汗症状,给予少量进食后症状缓解,患者自诉空腹就诊。5例患者针刺侧咀嚼时下颌关节略疼痛,未经特殊处理,24 h后疼痛自行消失。

3 讨论

AR是主要由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AR的致病过程亦有非IgE介导的炎性反应参与。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变应原回避、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外科治疗[4]。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做到变应原回避;因对该病的认知不足,患者较难坚持长期、规律性药物治疗,停药后症状易反复;免疫治疗周期长,费用昂贵,3年内脱落率达57.3%[5];外科手术为有创治疗,费用较高且有副作用。张罗[6]认为AR临床诊治工作复杂,难以在短时间内持久控制症状,应采用综合治疗方式。目前中药及针灸治疗AR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美国临床实践指南亦将针灸列入行动准则[7]。许智先等[8]报道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AR较传统针刺法近期疗效显著,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陈立和等[9]报道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AR疗效优于西药治疗。付玉娜等[10]报道该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陈陆泉等[11]认为针刺蝶腭神经节可有效调节副交感及交感神经纤维,收缩血管,减少腺体分泌,以减轻鼻塞、流涕等症状。王奎吉[12]报道针刺正常人蝶腭神经节可致交感神经兴奋,而对副交感神经几乎无影响。蝶腭神经节位置较深隐,盲刺具有一定困难。翼腭窝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张路等[13]报道针尖距上颌动脉翼腭窝段(2.77±3.99)mm,操作时可出现深部血管出血,建议拔针后观察5 min。

针刺蝶腭神经节具有操作简便,即刻见效,治疗间隔时间长,维持时间长,疗程短,随治随走等特点。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蝶腭神经节可有效改善患者鼻、眼部症状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多见于针刺后出现针刺侧咀嚼时下颌关节疼痛,故建议针刺单侧,交替施针。胡向林等[14]报道针刺双侧和单侧交替针刺治疗AR疗效未见差异。随着患者症状减轻,患者对针刺的恐惧感逐渐增强,导致依从性逐渐下降。李新吾等[15]认为针刺蝶腭神经节应单侧行针,每周1次,且时间不宜拖延过长或断续治疗。故加强患者依从性,才能得获得最佳疗效。

综上所述,针刺蝶腭神经节对减轻AR症状有明显效果,随针刺次数增多,患者的症状及体征逐渐减轻,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半年内疗效稳定。但本研究仅观察半年疗效且病例较少,仍需进一步收集病例并跟踪随访。

猜你喜欢
变应性神经节针刺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甲泼尼龙与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疗效观察
复方甘草酸滴鼻液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