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音乐学校 林晓燕
钢琴起源于西方,被称为西方乐器中的“乐器之王”。自19世纪传入我国后,在我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并在音乐艺术方面不断地发展壮大,尤其许多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音乐被改编成钢琴曲后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这类作品的产生和发展对传播我国文化,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和作品不断涌现,也逐渐在国际上崭露头角。2011年,中国钢琴家郎朗在中美领导人会面的晚宴上演奏了一曲《我的祖国》,让国际友人领略到钢琴演奏的中国声音。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一名音乐教学工作者,更应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为中国钢琴音乐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钢琴说中国话,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
随着钢琴的普及,在我国逐渐演化出一种以中国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演奏方式。这种演奏方式中运用了大量的中国民族元素,衍生了许多充满民族风格的钢琴曲谱,诸如很有名的《二泉映月》改编的钢琴曲、《赛马》改编的钢琴曲以及民间著名唢呐曲《百鸟朝凤》改编的钢琴曲等大量优秀的作品。除此之外,还有根据民歌改编的钢琴曲,诸如《茉莉花幻想曲》就是改编自优秀的民歌《茉莉花》小调,《兰花花主题变奏曲》改编自西北的民歌《兰花花》,等等。无论是民歌或者民乐,经过巧妙地改编以后,通过中西结合的方式,以钢琴表现出来,更是增添了新的活力。这种活力一方面表现在弹奏方面,充分运用各种连奏与断奏钢琴技法,进一步展示了民族音乐的节奏感与表现力;另一方面则是表现在内涵方面,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演奏,同时加强了听者和演奏者的感受,更能体现民族音乐的魅力与内涵。
在实际教学中,随着学生钢琴水平的提高,将民族音乐演奏技巧与西方钢琴技巧结合,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比如,张朝老师曾经谱写的《中国旋律·森吉德玛》就是这样一首民族风格钢琴曲。这首曲目中,教师充分运用了断奏与连奏的技巧,而通过教师对于这首钢琴曲中的一些情感内涵的讲述,学生可以对其中一些弹奏的部分拥有自己的理解,从而对于技巧方面有不同的心得体会。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训练学习为主动创造,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于这两者的体悟。由此可见,依托民族风格的钢琴训练,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音乐环境,传递音乐中的情感与表现内涵,从而加深学生的自我感悟,促进技巧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经过改编后的民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通过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带动钢琴曲的演绎,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音乐技巧与素养。
依托民族风格钢琴曲进行演奏训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同时也因为其尚属于新兴的音乐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受教学人才、环境变量、最终结果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和不足。
民族风格钢琴曲的训练对教学人才有着很高的要求,因为民族风格音乐的钢琴曲改编,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工程,不仅要求改编者有着优秀的钢琴弹奏水平功底,同时也要对民族音乐有着很深的造诣。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历史,五十六个民族都有着独有的优秀文化,民歌作为文化载体的一部分,具有旋律简单上口、传播极为广泛的特点。从古至今,很多学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民族音乐的热爱,而现如今出于这种热爱,加上民族音乐传播的重任,促使他们对民族音乐进行改良与加工,将民族风格与钢琴训练充分结合在一起。在这个结合过程中,钢琴这一特殊元素的融合使得民族音乐重新迸发了活力。当下,古风音乐的热度与日俱增,民族风格音乐的钢琴曲也逐渐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喜好。作为音乐传播者和领路人的教学者,对其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单纯拥有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满对民族音乐的热情,包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自我解读,深刻了解每一首作品背后所传达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热情和创造力,实现通过民族音乐的情感熏陶,提升钢琴演奏技巧的目标。这要求每一个教学者要加强自身民族音乐素养的提升,并对音乐教学者进行更多的民族音乐知识培训。通过对民族风格的学习和加深了解,能进一步完善钢琴训练中的诸多不足,促使其完成民族音乐与钢琴训练的结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民族音乐的传播。
民族风格音乐钢琴训练的实施还存在很多困难。在钢琴训练体系中,民族音乐风格的训尚属起步阶段,其受众和了解程度比较有限。钢琴作为西方广为流传的乐器,很多优秀作品都来自西方的音乐大家,而这些作品也拥有极为广泛的受众,蕴含着丰富且高超的演奏技巧。相比之下,民族风格音乐与钢琴的结合起步较晚,大多数优秀的民族音乐尚未完成钢琴曲的改编工作。同时,由于其传播的途径较为单一,仅仅通过演播很难提升广泛性和有效性。钢琴作为传播较广的乐器之一,其受众群体极为多样化,将民族风格与钢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依托民族风格可以让钢琴训练拥有独特的灵魂,而钢琴的传播又为民族音乐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而事实上,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太多优秀的民族风格乐器并不能一一改编成钢琴曲,大多数人一提到民族风格钢琴曲,脑海中仅有几首熟知、相对传唱度较高的曲目,而对于更多更优秀的民族风格音乐基本一无所知。对于民族风格音乐的钢琴曲有待于更多地发掘与创造,这需要我们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投身这一行业,对于民族风格音乐进行改编和演绎,将民族风格和钢琴训练融合,完成艺术的再创造。我们要给予这些创造者或者编译者更多的优厚条件,提高他们的创作积极性,促使他们完成更多民族风格音乐的钢琴化,从而更好地完成民族风格训练与钢琴训练的结合统一。民族风格的音乐需要更多的了解与关注,我们需要引领更多对于民族风格充满热忱的人才来进行推广和传播,对于民族风格在钢琴训练领域的成绩要大力传扬,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民族风格钢琴训练,使民族风格在钢琴训练领域大放异彩。
民族风格音乐的钢琴训练对于学习者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民族风格音乐由于拥有独特的情感内涵,区别于一般的钢琴曲,它要求学习者对民族风格音乐有一定的认知。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对于民族风格的东西不是十分了解,眼下的流行音乐风格更多是一种快餐式的文化元素,缺乏足够的内涵和底蕴。现今普遍的钢琴训练中,多数采用的也是一些经典的桥段,它们的确优美动听,而且技巧也较为高超,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难免存在审美疲劳。而依托民族风格进行钢琴训练,通过对民族风格的情感内涵感触来提高钢琴训练中的技巧融合与自主更新,可以从多方面刺激年轻人的学习神经,情感内涵与技巧提高的有机结合更可以促进年轻人的自主创作欲望,完成从学习到演奏的一体化进程。这就要求我们对学习者加强更多的民族风格教育与培养。我国的民族音乐充满了悠远而浓厚的岁月沉淀,是文化和传统的一种碰撞与领悟,民族风格音乐拥有其独特的传唱魅力和内涵魅力。挖掘民族风格音乐的情感内涵,要求我们对于学习者进行一定的民族文化教育,要求学习者对我国的悠久文化思想具有一定的了解,要求我们平日里加强对于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加大学习中国民族思想文化的比重,加深学生对于民族风格的感受。同时,在平时的钢琴训练中大量采用民族风格作品来进行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创作了解,更好地完成民族风格与钢琴训练的结合。
依托民族风格钢琴曲的训练作为一种钢琴训练与民族音乐的融合,具有非常大的教学意义与实践必要性,同时对于传统意义的钢琴训练学习有着良好的推进与促进作用。如何提升教学者的水平并且充分发挥这种教学训练的优越性,是我们每个教育者要考虑的问题。相信在未来,这种训练教学方式会广为人们所接受,并提高钢琴学习者的水平。对于钢琴专业的教学和训练而言,调整教学结构和方式来强化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钢琴音乐教育行业乃至整个音乐教育行业的重要目标,能够带动整个音乐教育行业的良性发展,最终将会成为我国民族风格音乐走向世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