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儿童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2021-12-18 03:53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实验幼儿园余晓霞
亚太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朱熹儿童思想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实验幼儿园 余晓霞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朱熹将“居家讲学、接引后来”看作是有益处的事情,并在生活中大范围地组织收徒与讲课活动。在朱熹所有的教育思想中,儿童教育理论占据重要位置,并对儿童教育倾入了大量的心血,在我国教育界引起了极大的共鸣与影响,在当前教育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启蒙教育价值。因此,应在教育中探究朱熹教育思想的价值,并应用于当代儿童教育中,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我国儿童教育水平。

一、朱熹教育思想中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与及早性

朱熹的教育思想中将学校教育划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小学”和“大学”,并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大纲结构。朱熹教育思想中将儿童视为“圣贤坯璞”,所谓儿童教育就是指对“圣贤坯璞”进行培训。他认为,在“小学”阶段不打好“圣贤”的“坯璞”,到“大学”阶段再来弥补就很困难,即“习之易荒,觉已难悔”。朱熹的《小学原序》中提到,“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化与心成”的意义在于提倡养成教育。朱熹的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教育应从自己吃饭、自己说话的阶段开始,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由简单到复杂并由浅至深,直至学生自己明辨是非。朱熹的教育思想中体现出教育越早、越深刻的道理,以此言论明确了儿童时期开展教育的重要性。

朱熹的教育思想甚至认为教育应当从胎教开始,特别提倡胎教,认为孕妇的一切举动都能够影响胎儿,这样的理论在现代科学中也得到了印证。现代科学家也认为孕妇的情绪可以影响胎儿的发育,在胎儿发育到大概5个月的时候,胎儿的听觉发育基本完成,并在发育中可以感知母亲的情绪。在此阶段,孕妇的情绪可以直接影响胎儿的呼吸与供血,以此可以证实朱熹教育思想的正确性。朱熹对儿童教育的重视,为我国的儿童教育带来了深刻启发。科学家对儿童的研究表明,每个人50%的学习能力来自生命中的前4年。以此证明,过早地教育儿童不仅不会影响儿童的快乐,还能为儿童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朱熹教育思想中儿童教育“化与心成”的道德养成

朱熹的教育思想认为,儿童要想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应从观看开始。朱熹表示“读书乃学者第二事”,其中“修德是本,为要修德,故去讲学”,此言论证实了朱熹对道德的重视高于学习,并主张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朱熹的教育思想提出儿童是“圣贤坯璞”,其中的教育重点在于“明伦”“敬身”。此教育思想对当前儿童教育具有良好的启迪作用,当前的儿童教育由于地域环境不同,教育有所差距,但是在当前的儿童教育中,都十分重视儿童礼仪、道德、情感及社会知识的培养,同时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及人际交往关系,在儿童时期树立良好的行为与道德。另外,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尽量从儿童身边的事物进行讲解,在生活中以亲身实践教育儿童。

三、朱熹教育思想中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一)“中庸”的儿童教育原则

朱熹的教育思想大部分受儒家哲学思想影响,并对“中庸”思想有进一步研究。朱熹十分认同“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的思想,并将其中的思想运用于儿童教育,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朱熹的教育思想将德与智相结合。朱熹在儿童的教育中,明确指出应重视教育中的德,并将“明五乱”作为教育的重点,在教育中一改往日重理论的传统教育理念,在教育中将德与智完美结合。在朱熹对德与智的结合教育中,体现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决定学生的道德水平,认为在早期教育中要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应从道德方面进行。早期儿童的认知与道德紧密相连,所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是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条件。在朱熹的教育思想中,主张学生以生活中的“眼前事”作为学习开端,并去做“直理会那事”,在生活中通过与他人互动,感知他人情绪与思想,以此形成设身处地考量事物的能力,最终以“他律”完成“自律”,并形成良好的人格。

第二,朱熹教育思想以“知行相须”为教育原则,在教育中以知为先,行为重。朱熹的教育思想主张知行并重,且遵循知行相须的教育观念。朱熹的教育思想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熹的教育思想主张用“事”规范及教育学生,令学生可以遵循“事”的行动,主张学生不必要一定明白其中的道理,但要懂得“理会那事”。在教育中重视儿童行为上的道德教育,这是朱熹教育思想中的重要观念。朱熹在教育中主张“知行互发”“知易行难”的思想,并重视在教育中发挥启发性教育的作用,在此教育思想中表达了教师应通过开展活动提升学生的知识并激发学生的能力。教师应以此为依据,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及感知力,并为此增设教育活动,并在教育中将“想与做统一,知识与能力统一”。

(二)遵循儿童个性心理特征教育方法

朱熹的教育思想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并在研究中形成了独有的教育体系。朱熹的教育思想主张以保证儿童的天性为基本教育原则,并在教育中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第一,朱熹的教育思想以“教人有序”为教学原则。朱熹认为,应在教育中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思想水平开展教育,在教育中采用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其中的教育宗旨是“明人伦”,教育的过程为“学以渐而至”。所以,朱熹的教育原则是通过不同的认知水平将学生分为两个学习阶段,即“小学”和“大学”。在“小学”阶段主要以培养“圣贤坯璞”为重点,并以此奠定“大学”学习的基础。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将教育生活化,以学生理解为前提,在教育中强调事物的学习,并在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建立伦理道德规范,学习简单的文化,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育中从“理会那事”发展至“穷究那理”。

第二,朱熹的教育思想主张“时雨之化”的启发诱导性教育。在《朱子全书·论语六》中,时雨之化就像植物发芽之时,欠缺了小雨的助力,忽然小雨的来临,十分恰到好处。此文明确讲述了启发式教育的作用,可以得以启发。朱熹在教育中提倡引导式教育。在教育中引用启发教育时应结合教育的目标与教材,在教育中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在教育中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引导式教育中,应以引导、指正及释疑为教育原则。

第三,朱熹的教育思想中主张“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朱熹认为在教育中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对其选用不同科目教育。朱熹提出:“德行者,潜心体道,默契于中,笃志力行,不言而信者;言语者,善为辞者也;文学者,学于《诗》《书》《礼》《乐》,而能言其意者也。”其中的言论是指应在教育中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因材施教。当代教育十分重视儿童的心理,在教育中学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及学习方式等方面。为了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教育者应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掌握学生的优势。由于每位学生的生活环境与成长阶段都不相同,学生的思考方式与认知水平也不尽相同。教师应在教育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

第四,朱熹的教育思想主张“教以眼前事”的教育方法,其中的教育方式正是当前的体验式教学。在教育中主张学生从生活中的事物开始学习,感知事物中蕴含的道理,培养良好的行为并形成习惯。朱熹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在教育中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用自身的行为促进对事物的感知,此教育观念促进了当代教育的发展。现代心理研究表明,人们内部活动源于外部的长期训练所形成的内部既定模式,所以人类的能力完全来源于外部的学习与感知。结合以上言论进行儿童教育,采用拼凑活动教育时,明显发现学生通过自身的操作更容易掌握其中的游戏规则与原理。所以,教师在儿童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单纯依靠讲解,应在教育过程中以实践推动学生的发展,并且关于道德的培养也应遵循以实践为基础的原则。

本文针对朱熹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中的启示进行了分析,对儿童进行及早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应重视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朱熹的教育思想主张引导式教育、因材施教及体验式教育,在当代的儿童教育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以此体现出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对我国儿童教育具有启示作用,在儿童教育中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朱熹儿童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留守儿童
“朱子深衣”与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