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力侠,沈如刚
1.东营市第五人民医院麻醉科,山东东营 257500;2.东营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东营 257500
颅脑损伤是相对频发的脑外科疾病,症状为昏迷、意识模糊等,且死亡风险极高。致病原因多是高空坠落或是跌倒等外界暴力,损伤严重度与暴力程度相关,需要立即处理,预防严重并发症[1-2]。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是其理想术式,可清除血肿,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但手术成功的重点是合理管理麻醉方法。临床多使用静吸复合麻醉法,麻醉机制为药物经肺泡传至血液,而后进入脑组织内,可以阻滞神经突触,实现全身麻醉效用。但是该种麻醉法的苏醒时间较长,而且会刺激呼吸道,用药安全性不佳[3]。与之相比,静吸复合麻醉以及全凭静脉麻醉(TIVA)可快速阻滞神经,且药物不在体内过多蓄积,实用性更高。为此,选取该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TBI患者65例,用于分析静吸复合麻醉以及TIVA对于该病患者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该院选取65例TBI患者,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心功能正常;对研究知情而且完全同意;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准许开展。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者;免疫系统疾病者;内分泌失调和精神类疾病者。根据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A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28~65岁,平均(44.25±2.18)岁;体质量44~75 kg,平均(58.65±2.75)kg。B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7~61岁,平均(44.84±2.35)岁;体质量42~74 kg,平均(58.85±2.33)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静脉注射东莨菪碱(国药准字H10880042)0.3 mg,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12020293)5 mg。麻醉诱导法:静滴维库溴铵(批准文号H20040285)0.08~0.10 mg/kg,加丙泊酚(国药准字H20084457)1.0~2.5 mg/kg,加咪达唑仑(国药准字H20020156)0.02~0.05 mg/kg,加芬太尼(国药准字H20113508)2.0~5.0μg,而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法:A组予以TIVA治疗,静脉泵入丙泊酚(国药准字J20030040)2~6 mg/(kg·h),持续至术毕。B组予以静吸复合麻醉,使用异氟醚(批准文号X19990127),浓度在1.5%,并持续泵入维库溴铵0.03~0.05 mg/kg和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30200)0.1~0.3μg/(mg·min),间断式给药。在缝皮完成前15 min停用丙泊酚,在缝皮完成后5 min停用异氟醚。
在T0~T3时间点上记录患者舒张压(SBP)、心率(HR)和收缩压(SBP)等生命体征变化。记录以上时间点患者脑氧分压与颅内压变化。观察患者苏醒时间、可自主呼吸时间与拔管时间等麻醉预后指标。观察围手术期恶心、头痛、呛咳以及寒战等不良反应。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T0时间点,两组生命体征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间点,A组生命体征数值均较B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比(±s)
指标时间A组(n=33)B组(n=32)t值 P值SBP(mmHg)HR(次/min)DBP(mmHg)T0 T1 T2 T3 T0 T1 T2 T3 T0 T1 T2 T3 126.35±5.74 129.85±6.77 128.06±6.51 127.06±4.95 81.26±7.22 83.56±6.47 80.62±5.12 81.49±6.18 75.12±4.65 78.65±4.88 78.16±4.51 75.40±3.44 127.02±5.33 137.65±6.50 134.75±6.58 129.66±4.74 81.39±7.16 94.15±6.77 91.44±5.09 84.97±6.27 75.36±4.77 86.49±4.92 84.22±4.76 79.35±3.52 0.487 4.736 4.120 2.162 0.073 6.448 8.542 2.253 0.205 6.449 5.270 4.576 0.628<0.001<0.001 0.034 0.942<0.001<0.001 0.028 0.838<0.001<0.001<0.001
T0时间点,两组脑氧分压、颅内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间点,A组脑氧分压数值更高,颅内压数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脑氧分压以及颅内压对比[(±s),mmHg]
表2 两组患者脑氧分压以及颅内压对比[(±s),mmHg]
指标时间A组B组(n=33)(n=32)t值 P值脑氧分压颅内压T0 T1 T2 T3 T0 T1 T2 T3 9.45±2.11 11.65±2.33 13.89±2.86 16.85±2.98 27.25±5.44 22.01±3.32 19.48±3.08 17.42±2.55 9.50±2.14 10.04±2.38 12.05±2.77 13.40±2.74 26.96±5.50 25.06±3.41 21.69±3.59 20.76±2.49 0.095 2.756 2.634 4.855 0.214 3.654 2.666 5.341 0.925 0.008 0.011<0.001 0.831 0.001 0.010<0.001
A组苏醒、可自主呼吸以及拔管时间均较B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预后指标对比[(±s),min]
表3 两组患者麻醉预后指标对比[(±s),min]
组别 苏醒时间 可自主呼吸时间 拔管时间A组(n=33)B组(n=32)t值P值5.28±1.02 8.35±1.66 9.014<0.001 6.30±0.98 9.44±1.25 11.290<0.001 10.25±2.33 15.54±2.49 8.847<0.001
A组不良反应率为6.06%,B组为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n(%)]
TBI是近年来日益高发的脑部疾病,原因是工业化发展与交通事故多发,主要症状是脑内出血[4-5]。如果患者的脑内出血量较高,则易形成脑疝。临床多使用手术治疗该病,但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进行合理化的麻醉管理,并完全考虑患者情况调整麻醉药用量,保证术中无明显的应激反应[6]。静吸复合麻醉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率较高,其所选药物具有起效快等优势,且麻醉深度容易被控制,可以维持全身麻醉。异氟醚是该种麻醉法的常用药,可以经肺泡使药物直达血液,通过血液运行可传至脑组织内[7-8]。但是其会导致明显的呛咳以及寒战等反应,具有局限性。TIVA是新型的麻醉方法,可保证吸氧浓度较高,且不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造成抑制作用,所以恶心反应较少。其持续泵入药物多为丙泊酚,同时间断式泵入维库溴铵或是芬太尼[9]。作为静脉麻醉的较新型药物,丙泊酚可以持续性对神经产生阻滞作用,其亲脂性较强,对于器官组织的作用速度快,有催眠、镇静等功效[10-11]。此外,丙泊酚不会大量蓄积在体内,对缩血管因子有较显著的抑制效用,能够保护患者的脑组织。有研究指出,其用于TBI患者的效果理想,可以改善心率与血压,而且术后苏醒快,可尽快拔管[12-13]。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T1~T3时,A组的生命体征数值更低,脑氧分压数值更高,颅内压数值更低,A组的不良反应率数值为6.06%,低于B组28.13%(P<0.05)。说明TIVA能够维持生命体征的相对稳定,不易导致血压与HR的大幅波动,所以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较少,对于手术的耐受度佳。且能降低颅内压,防止因颅内压升高诱发脑疝等情况[14]。其对于脑氧分压的改善作用可说明麻醉不对脑部供氧造成影响,可以减少术中意外情况[15-16]。此外,TIVA的药物浓度较理想,不对消化系统造成明显反应,且术中无呛咳与寒战表现,安全性更佳。A组苏醒时间为(5.28±1.02)min,B组为 (8.35±1.66)min;可自主呼吸时间为(6.30±0.98)min,B组计为(9.44±1.25)min;拔管时间为 (10.25±2.33)min,B组 为 (15.54±2.49)min(P<0.05)。与雷好连等[17]结果[全凭组的苏醒时间(5.31±1.06)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28±0.89)min,拔管时间(10.36±2.17)min,短于静吸组的 (8.24±1.67)、(9.43±1.36)、(15.48±3.62)min(P<0.05)]基本一致。说明该研究的信度较高,可以指导临床麻醉处理。
综上所述,为TBI患者实行TIVA治疗的效果相对理想,能够保护患者的脑功能,防止生命体征大幅波动,且能尽快降低颅内压,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具有可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