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出本质 发展思维
——模型思想在“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021-12-18 03:18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许海英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数量培育计划

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 许海英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模型思想是数学学科核心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在认识、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时能够将抽象化的数学数量关系、图形关系等以形象化的数学语言进行表示。培养模型思想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本质,更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小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其发展数学思维,并重视培养他们的数学模型思想。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能力的挑战,教师要能善于捕捉教材中数学知识与模型思想的契合点,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模型思想的助力下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是百分数知识的一个难点,不少学生对这类“看似差不多的题目”表现出不知所措。其实学生可以运用建模思想解决相关问题,以不变的数量关系为“型”,“模”出知识本质,发展数学思维。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

一、还原问题,渗透模型思想

教师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是引导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基础。好的数学问题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引发探索,激发思维。“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比学生已学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更复杂一些,主要是题目中的单位“1”未知,量率又不对应,但内在本质是不变的,那就是它们有着一致的数量关系。基于这一点,教师反而可以将问题情境还原到之前,让学生在“走走回头路”的过程中唤起已有经验,得出数量关系,渗透模型思想。

【教学片段一】

复习引入:钱大伯原计划培育400棵松树苗,实际比原计划多20%, ?

1.尝试画线段图

提问:先画谁的棵数?为什么?(圈出单位“1”)

2.观察

提问:实际培育棵数与原计划之间有什么关系?(相机板书)

原计划培育的棵数×20%=实际比原计划多培育的棵数

3.提出问题

①实际比原计划多培育多少棵?

②实际培育多少棵?

4.在线段图中补充问题并独立解题

解题1:400×20%=80(棵)

解题2:400×20%=80(棵)

5.比较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单位“1”已知,都用乘法计算。不同点:问题不同。

第一题:求“实际比原计划多培育的棵数”=原计划培育的棵数×20%(一步计算)

第二题:求“实际培育棵数”=原计划培育的棵数+实际比原计划多培育的棵数(两步计算——先求多出来的棵数,再求实际培育的棵数),或者用原计划培育的棵数×(1+20%)。

理解数量关系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看似复杂多变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相较于小学阶段的其他实际问题,它们内在的数量关系反而显得简单而清楚:“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或“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少)百分之几”,无论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量率对应与否,其基本的数量关系都是这样的。既然如此,那学生的学习就可以以此为起点,还原问题情境,先从旧知中寻找数量关系,渗透模型思想。

二、发掘本质,形成模型思想

在学生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特别是遇到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时,教师要抓住相关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对比、操作、交流等多种方式,透过数学表象看到数学本质,帮助他们形成相应的建模思想。结合本节课,在两道复习题的基础上,教师又进行了两次改编。学生在层层对比中感悟到“万变不离其宗”,数量关系并没有发生变化,解题思路逐渐明朗。

【教学片段二】

1.改编题目(例题)

钱大伯实际培育480棵松树苗,实际比原计划多20%,问原计划培育了多少棵?

(1)观察比较

与两道复习题相比,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根据“实际比原计划多20%”得出单位“1”不变——还是把原计划培育松树苗棵数看作单位“1”,且数量关系也不变。(强调原来三个数量关系式)

不同点:原来单位“1”已知,现在单位“1”未知。

(2)修改线段图

思考:线段图哪些地方不变,哪些地方要变?

指出:因为数量关系不变,所以图的整体框架都不变,只要调换已知量和未知量。

(3)交流解题方法

提问:现在要用什么方法做?为什么用方程或除法计算?(单位“1”未知)

追问:可以依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强调依据原数量关系式思考列式,不过要看清已知量)

(4)独立解答后交流

解:设原计划培育x棵松树苗。

a:x+20%x=480

2.再次改编题目

钱大伯实际比原计划多培育了80棵松树苗,比原计划多20%。原计划培育松树苗多少棵?

(1)独立修改线段图

(2)独立解题

解:设原计划培育x棵松树苗。

(3)观察比较异同

题问:①为什么还是用方程或除法解题?(单位“1”未知)

②为什么只要一步计算?你是怎么想的?(还是依据原来的数量关系,只不过80棵是实际比原计划多培育的棵数=原计划培育棵数×20%)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可以使数量之间的关系可视化,变抽象为直观。教师在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先初步观察比较,再通过对线段图上“哪些要改,哪些根本不要改”进行思辨,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各题中数量关系的一致性,促使模型思想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形成,接下来的学习就更为轻松。学生只需关注题目细节,如单位“1”是否已知,量率的对应情况,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自主反思,建立模型思想

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既需要教师的有意渗透引导,又需要靠学生自己在反思过程中深刻领悟。著名的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思维活动,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因此,在学生思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头看走过的路”,自觉反思学习过程,建立模型思想,从而提升思维品质。结合本节课来看,及时的回顾使学生再一次深刻感悟到了“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学本质,也对此有了更完整、更系统的认识。

【教学片段三】

提问:刚才我们了解了四道“百分数实际问题”的题目,(出示)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根据每道题目中“实际比原计划多培育20%”可知,四道题目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不变的,解题时就只要依据不变的数量关系思考列式。但区别在于: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单位“1”未知用方程或除法计算。此外,还需要注意看清已知量和所需要解答的问题,确定是一步计算还是两步计算。

自主反思是建立模型思想的关键要素,学生通过对最后四道题目进行整合对比,立即感觉把百分数实际问题学通了——只要找到变化中不变的数量关系,再结合具体题目具体分析就可以了。模型思想的建立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同时也从中学到了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方法,发展了数学思维,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教师首先自身要有一定的数学模型思想意识,并善于将其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才会是高效的课堂。

猜你喜欢
数量培育计划
统一数量再比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角:开启位置与数量关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