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有效应用分层教学法,可以令不同层次学生更好掌握和学习数学知识,并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进而更深层去思考和探索数学知识。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合理开展分层教学,使所有学生积极投入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以此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基与此,本文对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希望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5-396
前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数学学习热情,数学基础和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也存在差异。假如初中数学教师采取以往统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容易导致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而成绩较差的学生越来越难追上学习进度,并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在授课中科学应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实施合理分层教学,应用不同教学策略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
一、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学
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分层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性格特征来分层,而不能仅凭学生的成绩来分层,才会使分层教学发挥理想的作用。分层时,数学教师可以把学习成绩优秀、善于思考和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归为第一层;把数学成绩中等、具有良好学习习惯,但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方面欠缺的学生归为第二层;把数学成绩稍差,而且对数学的兴趣也较差的学生归为第三层。之后,教师再开始授课,并且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定制不同教学目标。
比如,在《平行线》的数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让第三层的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并让学生通过教材上的知识会辨认平行线,令学生清楚掌握基本知识即可;针对第二层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平行线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感悟平行线的特点,并让学生在立体图形中练习寻找平行线,进而引导第二层次的学生深入探索数学知识;而针对第一层的学生,教师不仅要让他们掌握基本平行知识,会在不同立体图形中会找平行线,还要让他们拓宽思维,主动去探索除了课本上的平行线,生活中还有哪里有平行线,进而激发第一层的学生主动去探索,更加牢固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数学教师通过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更加清晰、牢固掌握所学的内容。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热情,使学习效果不断改善和进步。
二、对不同层次学生应用不同教学方式
每一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消化数学知识的能力也都各不相同,所以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采用不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吸收数学知识,进而使学生深度理解、记忆相关数学教学内容。
比如,在对《平行线的判定》的数学知识授课时,数学教师首先按理解能力和消化数学知识的能力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低层次的学生因理解能力稍差,教师就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授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有关平行线的教学图片,然后再一边讲解一边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对应的图片,为学生演示判定平行线的标准,使学生可以直观看到这部分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不再抽象;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在亲手去验证平行线的角度,进而判定两条线是否平行,使学生更加细致掌握平行线的知识;而针对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通过举办“平行线判定”数学竞赛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竞赛更加扎实掌握平行线判定的标准,并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这样就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可以有效消化吸收教授的数学知识,并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数学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对不同层次学生分层练习并分层评价
在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课堂中,教师还要通过布置不同练习的方式,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需要有效监督习题的质量。数学教师可以优化练习题的结构,一种是基础性习题,一种是有一定难度的习题,一种是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然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完成不同的练习题。
基础习题是低层次的学生必须要完成的,以数学基础知识为主,使低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更加扎实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是中等层次的学生来完成的,使这个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可以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挑战性练习题中,则不仅是具有一定知识难度的习题,还涉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练习题,使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大幅提高数学知识水平,是针对高层次的学生设计的。同时,要求学生要保证练习题的准确性。当做练习题的时间结束后,教师需要在数学课堂上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习题进行考核评价,使学生通过练习整体提升学习数学的效率。
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数学教师首先检验学生的习题答案是否正确,当学生的练习题保证了准确率后,教师可以先认可再鼓励此层次的学生,使这部分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进而增强自信心和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数学教师考核后,可以先夸赞再勉励他们,使这个层次的学生有所进步,但不会骄傲,并更加认真去学习;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教师则要提高评价的标准,并严格要求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谦虚、认真去学习数学知识,并要加倍努力,不断超越自己。进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进步和不足,增加自信心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应清楚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科学、合理的分层,并且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不同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学生可以有效吸收数学知识。同时,数学教师还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在精神上不断鼓励和引导他们,不断进步。并且,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兴趣,进而使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張勇清.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1(19):4+6.
[2]韦爱芹,韦存峰.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