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力 杨傲 武璟
摘 要: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将工程项目和经济学原理紧密结合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能够完成工程项目的各种可行性方案进行合理地分析、评价并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有利的方案。本文对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索,针对课程特点和学习目标,从上好第一课、选择好配套的辅导教材、加强习题训练、采用案例教学法、线上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增设大作业环节和设立小组分组讨论七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初步研究,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辩证性思考和对工程项目的综合性分析能力,促进高校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全面型人才。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案例教学;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1)11-0081-04
《工程经济学》是运用工程学和经济学有关知识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工程经济分析原理与方法,对能够完成工程项目预定目标的各种可行技术方案进行经济论证、比较、计算和评价,优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有利的方案,从而为实现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应用性经济学科[1]。目前,《工程经济学》课程是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规定的工程管理类专业经济平台课的4门核心课程之一,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业工程、管理工程类等专业的必修课[2]。
由于该学科涉及范围较广,而理工科学生经济知识基础又相对薄弱,再加上学生对该学科并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同学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并不高,很多同学都觉得很复杂很难懂,课本上还存在一些很生涩的概念,就更難以理解,所以有一部分同学该科目的成绩还是不太理想,所以笔者认为在《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笔者是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系2016级、2017级和2018级的《工程经济学》授课教师,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中,经过笔者在改革期间的观察和研究得出以下数据:2016级共有145名学生,2017级共有142名学生,2018级共有147名学生,在2016级学生中,对这门课不感兴趣的同学大约占到26.8%左右,2017级则是22.9%左右,2018级占比18.5%;再从作业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2016级普遍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73.2%,17级的掌握程度在78.6%左右,18级则到了79.3%;最后在考试环节中,2016级的不合格率(卷面低于60分)在7.41%,17级的不合格率在6.45%,18级的不合格率在6.32%,具体数据统计见图1。
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之后,笔者认为适当的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兴趣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于是,笔者将在西安科技大学采矿系的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方法和经验作了以下的总结:
1 工程经济学教学现状
目前高校《工程经济学》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都有:首先最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PPT以及板书的配合来对课本上的一些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最简单最直接的将重点内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但是这样的方法也存在这很多缺陷,比如课堂会变得很枯燥,老师和学生们都很难融入到课堂的整体氛围中去,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些学校可能还会采用一些比较新颖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西安科技大学在去年开始实行智慧课堂教学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是通过笔者的实践发现,智慧课堂的应用也并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现在身边的诱惑也变得越来越多,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中玩手机聊天看视频,甚至有些同学还在打游戏,很多同学的注意力都不在课堂,就更没办法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由于有时候教师也没办法做出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很多同学仅仅只是掌握了理论知识,基本上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当中去,缺乏对实际工程项目做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评价和优化的能力。综合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相应的改革。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上好第一节课
每门学科的第一节课都有着可以很好的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的作用,很多同学都是通过第一堂课来判断这门课对自己的价值然后选择自己是否继续要认真听[3]。所以首先就应该做到让学生明白,具备工程经济知识对处理一些工程项目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重要性,例如利息或者贷款等比较贴近生活的问题。然后就要做到足够吸引到同学们的兴趣,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或者有趣的案例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再与学生有一些有趣的互动,这样学生就很愿意听你接下来讲的内容。
2.2 选择好配套的辅导教材
教学辅导材料是帮助学好《工程经济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目前对于大部分理工科学生来说,大家都很少接触经济学原理、财务与税收的基本概念和投资于工程项目经济性评估,所以拥有一本合适的经济学教辅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应该包括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一些基本名词和基础概念的解释以及一些投资与评估方面的例题等,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同学们理解掌握这门学科,也可以很好的实现教学目的。
2.3 加强习题训练
作为一门涵盖了工程与经济的学科,思考题和练习题对掌握这门学科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书本上的练习题并不够系统和全面,而且数量有限。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编制一本配套的《工程经济学》习题册,这种习题册应该涵盖课本全部重点知识[4],并对一些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给出不同类型的典型例题帮助巩固,然后专门采用两到三个课时对学生在习题册上的一些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通过笔者的实践发现,在习题册的帮助下,学生对《工程经济学》知识有了更好的理解,在平时作业和课堂提问中都有了更优于之前的表现。
2.4 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又称案例研究,是1870年由当时哈佛院长克里斯托夫·朗代尔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的基础上创立的,是一种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的教学方法。1894年,罗伯特·伊为“案例研究”给出了经典定义,即: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主义的探究,它研究现实生活中的背景现象,在这一研究中,现象本身与其背景的界限不明显,研究者只能运用大量事实证据来展开研究[5]。
案例教学是《工程经济学》教学中很实用的一种办法,案例教学不仅可以使课堂变得更为新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联系实际,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管理人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可以拓宽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案例可以從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以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案例教学法是《工程经济学》教学中必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引入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析和选择适当的案例,比如我们在学习等额支付年金终值公式时,可以以工程项目建设贷款为例,该工程项目建设期为5年,每年年末贷款20万元,年利率为10%,提问第五年年末欠银行贷款多少。我们可以先绘制现金流量图,然后通过现金流量图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此处应该应用的是等额支付年金终值公式,通过F=A(F/A,10%,5)便可计算出第五年年末欠银行贷款122.102万元。通过此处的举例,学生听课时的认真程度有了很好的改善,对公式的记忆和理解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2.5 线上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大大地被拓宽,在这个大环境下就促进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的诞生,比如翻转课堂[6]。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教学都是通过老师在课后布置习题,然后同学们在空余时间完成习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老师并没有时间对课后习题做详细的讲解,有些学生也不会认真对待课后习题,大多数学生也并不能因为完成课后习题起到对课堂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作用。但是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先通过自主观看视频学习,然后把不会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中,老师的首要任务就从教授课本知识变成了解决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再对这些问题反映出来的知识点和同学们进行深入的探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自主观看和学习,所以选择好的途径对翻转课堂教学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有不少在线教学资源平台可以利用,比如慕课、爱课程、学习通等,都可以提供工程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学习,学生可以对不懂得知识点进行重复观看,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学时,有效的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也可以对课堂上的师生讨论提供坚实的基础知识保障。
翻转课堂实现了教师由知识讲授者向学习的指导者的转变,这意味着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身份,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中心[7],赋予了学生很强的学习灵活性,能够很大程度上扩展并且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单调枯燥且不易掌握的缺陷。
2.6 增设大作业环节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仅仅只能帮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但是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涵盖的问题涉及面较广,所以增设一个专门用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经济性分析的大作业环节对以后全面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途径。
大作业环节可以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全面的帮助学生了解对工程项目的评估方法和优化内容,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锻炼和考察学生在解决实际工程经济问题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知识固然重要,但掌握科学方法在以后的工程实践中更重要[8]。
2.7 设立小组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式教学法是目前高校很少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通过笔者的研究,分组讨论教学对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可以起到很大的益处。分组讨论教学主要是将班级同学分为五到六个学习小组,然后由老师从课本或者接近现实的工程项目中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各学习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设性建议或者对讨论方向加以指导,然后讨论结束之后,每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对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在全班进行讲述,各小组再将本小组与其他小组的讨论结果比较和分析,得出更好的解决问题方案。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集思广益的能力都有较好的帮助[9,10]。
在分组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每组成员必须含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和学习能力相对稍差的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享给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这样不仅班级里的每位同学在经过小组讨论后都有相应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同学间的友谊。
3 教学效果
通过笔者西安科技大学采矿系的工程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后,笔者发现教学方法改革后产生了以下效果:
3.1 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学生来说《工程经济学》的知识本来就很深奥晦涩,难以理解,在笔者推荐了几本经济学基本原理辅导教材后,学生反映对课本中的基础概念更容易记忆理解;再加上《工程经济学》习题册的制定,学生在平时做题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对公式的应用还有对数据的分析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做题速度也比以往快了不少,也很大程度起到了巩固和复习之前的知识的作用;在案例教学中,笔者采用了课本和从实际工程项目收集到的几个案例,从题目的分析、对应知识的搜寻、现金流量图的绘制、公式的应用再到数据的计算为学生详细的叙述整个过程,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学生对实际应用类型问题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同学们基本都实现了按照流程解答问题。
3.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能力
随着笔者在教学中推广线上教学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后,学生需要自己去自己获取知识,同时也需要自己独立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也明显提高了学生思考的深度和维度,在笔者通过课堂中的讨论发现,学生越来越愿意主动提问题,提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多,思考的方向也越来越广。在小组讨论的环节當中,笔者发现每个小组讨论出来的方向都不尽相同,在各小组交流之后,彼此汲取互相思维的优点,一段时间后,每个人思考问题越来越具有全面性,建立了良好的辩证思维模式。
3.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
在大作业环节中,由于引用了实际工程项目,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学生可以结合一些实际工程项目,然后尝试开展工程经济性计算、价值估算、价值折旧等经济分析活动;完美实现了把理论教学和实训有机结合,边讲边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对相关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以实现学生对专业课学以致用的目的。在翻转课堂和小组讨论的当中,学生都必须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经过这两个环节的锻炼中,笔者发现相较之前很多同学在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都可以做到条理清楚,很清晰地向其他同学表达自己想要陈述的观点,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4 结语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的学科,是对工科学生来说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经济观念和经济意识,也为了培养出既懂工程技术也懂经济的高素质全面型人才,《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对当前固有的教学方式必须加以改革,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丽萍.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3):35-36.
〔2〕詹朝曦,张向前.《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66(02):210-212.
〔3〕潘芳煜,白跃伟,聂黎,王小刚,伍小燕,刘凯.“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8,35(04):328-332.
〔4〕姜蕾,高云莉,许辉.《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5,51(11):48-49.
〔5〕张明媛,李芊,袁永博.高校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01):83-87.
〔6〕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07):5-16.
〔7〕周楠,闫淑荣.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3,57(10):87-88+91.
〔8〕邓宏钟,郭腾达,李孟军.《工程经济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04):54-57.
〔9〕李章琼,封信福.高校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3):161-162.
〔10〕吴喜平.《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30(22):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