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珊珊
“您好,这里是12345市民服务热线门头沟区分中心,请问您反映的房屋漏雨问题解决了吗?”“问题已经解决了,感谢政府为我们办了件大实事!”每当听到市民的满意答复,门头沟区“接诉即办”回访人员就感觉心里踏实了很多。
为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门头沟区以党建为引领,以“接诉即办”工作为抓手,解决民生难题、补齐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线,让12345市民服务热线成了守住民心的热线。
“定点”帮扶化解疑难诉求
家住门头沟区大峪街道龙山家园三社区的王大爷自从通过棚改政策“上楼”后,有件事一直困扰他。龙山家园共有24栋住宅楼,1.4万余居民。小区居民用水需求量大,旧管线因无法承受水压多次爆裂,造成小区频频停水,最长一次竟连续停了45个小时。王大爷家住18层,苦不堪言。为解决这个问题,王大爷多次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寻求帮助。
2021年6月,門头沟区重大建设项目协调服务中心为包括龙山家园三社区在内的5个小区重新铺设水路管线,彻底解决了水管爆裂造成停水的问题。“管道修好了,去了我的‘心病’。”王大爷逢人便夸。
王大爷看不到的是,这项群众急难愁盼的重点问题,是由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喻华锋作为定点帮扶人全程督办的。问题在基层,行政力量就要向基层聚焦。门头沟区委召开常委会时强调,在治理重心下移的过程中,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针对重点单位和重点问题,门头沟区开展了“两个定点帮扶”行动。针对突出问题较多、诉求办理效果差的单位,区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带队“把脉问诊”,组织其他单位开展帮扶,推动多发诉求、同类诉求“一揽子”解决;针对热点问题和疑难诉求,区里规定主管区领导每周选取1-2件,开展重点问题帮扶。区级领导以“一诉一方案、一件一对策”的方式全程督办。就这样,安康小区等小区开通天然气管道等疑难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工作专班协调督办跟踪
2021年10月的一天,清水镇塔河村村民吕大爷看着手中的补偿协议流了泪:“这笔钱终于有着落了。”
5年前,吕大爷借了2万元进行危房改造,他本想着有了农宅抗震节能补贴,就能尽快还清债务,但这笔钱却因种种原因迟迟未到账。
为了解决这类疑难诉求,门头沟区从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选派10名干部组成区级专班。4名干部组成监督小组,开展驻场督查;6名干部派驻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倾听疑难诉求,对“三率”成绩“掉队”的镇街、职能部门启动专项核查机制,对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进行谈话提醒。
机制创新激发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干事热情。区级专班的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在梳理疑难诉求时,发现反映农宅抗震节能补贴不到位问题较为集中,且长时间没有进展。经过进一步了解,由于政府机构改革,抗震节能牵头单位发生变更,加之政策时限等原因,2015-2018年农宅抗震节能补贴未全部落实到位。专班工作人员将此问题列入专项治理台账,多次组织区住建委、区农业农村局及相关镇街召开推进会,明确职责分工,推动工作落实。现在,清水镇等5个街镇的9000余万元农宅抗震节能补贴余款已全部落实到位。
通过区级专班专题调度和基层单位积极作为,公园健身设施维修不及时等一批久诉未决的重点民生问题也得到妥善解决。
部门联动构建共建共治格局
不少基层党员干部反映,问题处置难的背后是条块分割的管理机制“水土不服”。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因“九龙治水”难成合力,长期无法根治。
门头沟区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深化“吹哨报到”机制,加强部门之间横向“吹哨”,构建扁平化快速响应格局。需要跨部门解决的复杂问题,严格落实首接责任制,由接诉部门“吹哨”,相关单位共同研究解决,形成高效协同解决问题的整体合力。
东辛房街道石门营地区是棚改安置地,由于辖区内道路路权未交接,小区地下停车库未启用、地面停车位不足等原因,辖区内汽车占道和乱停放问题突出。
现在,“街乡吹哨”有职、有权、有依据,“部门报到”有平台、有机制、有资源,“痼疾”正逐步被破除。东辛房街道“吹哨”唤来区城管委、交通支队、住建委等单位,共同施治辖区乱停车问题。通过前期宣传、中期执法和后期疏解,石门营地区停车乱象得到彻底改善。
截至11月底,今年门头沟区共受理群众诉求9.7万件,解决率和满意率均在86%以上。
(责任编辑: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