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丫
摘 要:红树林是存在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河口和海湾区域的特殊湿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旅游资源。本文介绍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分析了红树林湿地生态资源所具有的旅游功能;基于当前我国红树林湿地生态资源旅游开发现状,提出促进我国红树林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发展策略。
关键词:红树林;生态旅游;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X37;F59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地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的品质追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人选择通过旅游休闲娱乐和放松身心,使优质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目的地受到关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兼有的红树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由此不断得到重视、开发和发展。红树林是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之一,由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者乔木组成,主要生长在热带或是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的上部。红树植物的组成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们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生物海岸的一个基本组成类型,被誉为“海上森林”“地球之肾”和“天然养殖场”,具有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1]。
(一)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红树林属于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河口盐渍土壤上或是淤泥深厚的海湾地带。由于红树科植物通常富含单宁,这种物质在空气中会因发生氧化而呈现红褐色,因而红树植物的树皮被割破,或者木材被砍伐之后就经常呈现红褐色,“红树”之名正是由此而来[2]。红树林的成分以植物分类学上的红树科植物种类为主,红树科共有16属120种。红树林由于生长地处在海陆交界处,因而形成了一些特征来适应这特殊的生存环境。其特征首先表现在红树植物所具有的特殊根系上,红树植物的根系通常可以分为支柱根、板状根以及呼吸根。
红树植物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其稀有的“胎生现象”,即红树植物种子能够在树上果实中完成萌芽成小苗的过程,然后再从母株脱离下来,掉入淤泥中继续发育和生长成为新株。红树植物就是通过这样奇特的方式繁衍后代和传播种子,因而被形象地稱为“胎生现象”。不少红树植物的果实成熟后,并不脱离母树,而是继续萌发生长出绿色的笔杆状胚轴,胚轴成熟后才离开母树落入海水或淤泥中。胚轴的下端粗而重,胚芽端稍细而轻,掉入海水中时胚根朝下,胚芽朝上,随海水漂流。退潮后,胚根自然插入淤泥滩中,不用多久就能扎根生长而成为新的植株。未能及时扎根的胚轴由于富含单宁,可以长时间在海水中浸泡,能够随着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数月之久,这期间一有机会就会在适宜的海岸地区扎根生长。
(二)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旅游功能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或河口特有的地理景观,素有“海上森林”的美誉,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海岸风光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情,是一种稀有的旅游资源,红树林湿地资源旅游功能的开发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海岸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红树林生态旅游发展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已经在南方沿海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起来。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旅游功能,突出地表现为其所承载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景观呈现。由于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丰富多样,使红树林的景观也呈现出多样的特征,随着潮涨潮落会展示出不同的色彩美和动态美,同时还有大量鸟类在其间飞翔和栖息,营造出别样的生机。红树林内部产生的凋落物能够为近海海洋生物提供大量的食物,同时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之后又能够为红树林植物自身提供营养物质,从而对于红树林群落的良性发展起到较好地促进作用[3]。此外,由于河口和海湾的近岸水体含有丰富的营养,从而能够为大量藻类植物以及无脊椎海洋生物和鱼类等提供理想的生存环境。红树林也是海洋鸟类一个极为理想的天然栖息地,通常红树林分布的区域都会有较为丰富的鸟类种群以及其他生物物种,具有十分独特而丰富的生物景观。
例如,深圳湾畔红树林是东半球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中转站和停歇地,每年途经此地觅食和歇息的各类候鸟达数十万只。鸟的种类总共有189种,其中还包括黑脸琵鹭、卷羽鹈鹕、褐翅鸦鹃、小青脚鹬、白肩雕、黑嘴鸥等20多种珍稀濒危鸟类。由此可见,深圳湾畔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非常丰富,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高等植物达到67种,其中包括白骨壤、桐花树、秋茄、木榄、海桑等红树植物13科22种;此外,鱼、蟹、虾、螺、贝、沙蚕等底栖生物也相当丰富,还有种类繁多的昆虫、藻类、两栖以及爬行类等动植物资源。因此,其生物具有多样性,是人工难以复制和准确估测的,由此呈现的新鲜、奇特、空旷和贴近自然的神态景观是其旅游功能的重要体现。
总的来说,具有“海上森林”美称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正以其独特的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游客选择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一)我国红树林湿地生态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
我国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广西、海南、福建和广东等地。这些地区淤泥沉积的热带或亚热带海岸与海湾,以及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者是含盐沙壤土,都十分适合红树植物的生长和发展[4]。目前,在我国少数几个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具有面积较大的天然红树林。其中,红树林生态系统旅游开发形成一定规模的,只有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和海南东寨港保护区两处。此外,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珠海淇澳红树林湿地生态园、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也在开展旅游,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以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为例,它是我国拉姆萨尔湿地之一。区域内由红树林、潮间带滩涂、天然浅水河口三角洲地带,以及基围和鱼塘共同构成。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内的红树林主要由白骨壤、桐花树、老鼠勒、木榄、秋茄、海漆等种类组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高生产力为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基础保障。其为了发挥生态价值开展生态旅游,米埔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居民郊野学习中心、野生生物教育中心、观鸟小屋、水鸟馆、浮动木板路等各类机构和相关设施。中山大学有关学术组织对米埔红树林的研究表明,米埔红树林湿地生态功能的单位面积价值为17 479.55美元/(hm2·a)[5]。由此可以看出,香港米埔红树林生态功能的单位面积价值高于世界红树林湿地的平均值9 990美元/(hm2·a)。在研究各项价值中,它的功能性价值所占比例最大,依次为污水净化、大气调节和旅游。
因此,人们在注重对红树林湿地保护的同时,更要注重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实现其生态功能价值[6]。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在开发中不受到破坏,我国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旅游的开展过程中制定和采取了严格的科学管理措施,在其管理条例中限制一切与生态保护不协调的活动,如将每天接待游客的总人数限定在40人以内,对游览路线也有严格的规定,并且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只能采取徒步的方式。
(二)我国红树林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生态旅游是一种基于自然资源的旅游活动,它以达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为目的[7]。相比之下,当前我国红树林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红树林生态系统资源价值的有效利用、实现真正的生态旅游目标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首先,我国现有红树林生态旅游区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致使我国红树林湿地生态资源的旅游开发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上。
其次,在红树林生态旅游发展中,人们经常会在无意间破坏红树林生态系统。例如,有不少市民慕名而来,拍影视剧的、拍婚纱照的也纷至沓来,人为踩踏必然导致土壤硬化,树木根系遭到破坏,还有随意扔垃圾、攀爬树木等行为也会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和破坏。
最后,目前红树林湿地资源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两方面;人为因素则包括环境污染、城市建设等方面。红树林生态系统蕴含巨大价值的同时,其本身自身也是一个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在进行旅游开发利用时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三)促进我国红树林湿地生态旅游開发的策略
首先,要制订科学的红树林生态旅游开发规划方案,通过合理的规划,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自然景观环境保护,避免在开发中出现影响生物生存和繁衍的不当行为,致力于维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完整。对于红树林的旅游开发要遵照“区内游,区外住”的原则,避免在景区范围内建造宾馆、饭店以及娱乐设施等,在建造旅游相关基础设施时要尽可能地使其格调和外观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
其次,在我国红树林湿地资源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当根据内部动植物资源和濒危动植物的分布情况,将红树林区域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要在实验区内进行,确保核心区不受破坏和干扰。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制度,实行不同的开放程度,从而最大化地达到开发和保护协调发展。
最后,在进行红树林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加强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针对红树林生态系统面临的这些方面威胁,一方面,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力量,并号召更多的人关注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对于全球气候问题的改善,需要全世界共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携手努力。对于外来物种的侵害,保护区应当制定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针对薇甘菊使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予以灭杀和驱除。另一方面,要积极恢复并逐步扩大红树林种植规模。当地政府可以制定保护红树林和严惩破坏行为的法规条例,同时还应当制定红树林的发展布局和规划,通过设立新的保护区等形式加大保护的力度。只有保护好红树林湿地资源,才能发展好红树林生态旅游。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价值,开展红树林湿地资源的生态旅游有助于红树林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开发红树林生态旅游既可以增加保护区收益,也可以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旅游服务作用,达到红树林保护和发展利用的双赢局面。因此,本文研究红树林湿地资源生态旅游开发与发展的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人们了解红树林生态系统各方面的具体价值,加强人们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而推动我国红树林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发展。
[1] 何翰林.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探讨[J].农技服务,2016(7):145.
[2] 陈燕,郑松发,武锋.基于生态旅游功能的红树林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2):275-279.
[3] 黄文明,李苑菱,蔡仁飞.海口市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热带林业,2020(4):62-68.
[4] 林天维,柴清志,孙子钧,等.我国红树林的面积变化及其治理[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0(2):48-52.
[5] 陈燕,郑松发,武锋.基于生态旅游功能的红树林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2):275-279.
[6] 潘盼盼.浅析防城港市红树林湿地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与途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106-107.
[7] 余初阳,张启,陈东亨,等.红树林保护区生态与经济包容性发展研究:以湛江市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19(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