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疮疡病用药规律

2021-12-17 05:20张成丹李梦琪欧阳晓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22期
关键词:疮疡防风连翘

张成丹 李梦琪 邓 洋 杨 瑾 欧阳晓勇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2

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疮疡多由毒邪内侵,邪热灼血,以致气血凝滞而成,是中医外科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1]。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2]中治疗疮疡病篇所有方剂(外用方剂及某些无法找到主要药材的方剂除外)共324首。

1.2 纳入标准 ①所纳入方剂均为治疗疮疡病的方剂;②所纳入方剂均采用中药内服,有具体药物且现今仍能找到药材的方剂。

1.3 排除标准 ①所纳入方剂不适用于疮疡病的治疗;②外用剂型;③治疗无中药汤剂且无具体药物或药物不完整。

1.4 数据规范化 中药名称品种、地域、炮制等不同而存在差异,为确保数据可靠性,将异名同药的药物根据《中药学》[3]统一规范处理,如“怀牛膝”“川牛膝”规范作“牛膝”收入,如同一药物的不同部位“归身”“归尾”规范为“当归”。性味及归经参考《中药学》[3],如羌活:解表药,温,苦、辛;归膀胱、肾经。

1.5 研究方法 筛选符合条件并规范整理后的药物数据,包括中药性味归经、功效及类别,用Excel2013统计,建立数据库,运用TCM Miner对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最后采用Cytoscape3.6.1对所得关联规则进行网络视图制作,以更好地发现组方规律。

2 结果

经统计,疮疡病相关的内服方有324首,相关药物为568种,剔除暹罗角、鸡腒根、乌翜、鸡舌香、牙消等一些非常用药。

2.1 用药频次 使用频次在32次及其以上的药物有当归、防风、黄芩、连翘、黄芪、人参、大黄、金银花、甘草、川芎、桔梗、赤芍、白芷、黄连、陈皮、乳香、升麻、羌活、白术、茯苓、荆芥、栀子、玄参、枳壳、木香等25味,总累计频次为2488,累计占药频率为59.33%,详见表1。

表1 用药频次

2.2 药物分类用药频次 使用频次在32及其以上的25味药物中清热药有7味: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玄参、赤芍、栀子;补益药5味:当归、黄芪、人参、甘草、白术;解表药5味,防风、荆芥、白芷、羌活、升麻;理气药4味:陈皮、木香、枳壳、川芎;利水渗湿药1味:茯苓;活血止痛药1味:乳香;泻下药1味:大黄。以上药物累计使用频次2488次,累计占总频次59.33%,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频次在32及以上的药物分类及频数统计表

2.3 药物药性用药频次 使用频次在32及以上的25味药物中,药性分布为温性>寒性>平性,其中温性12味药物,使用频次依次为629次、483次、92次;以上药性的药物累计使用频次1204次,累计占药性总频次的50.40%。具体统计结果见图1。

图1 药物药性归类分布表

2.4 药物药味用药频次 使用频次在32及以上的25味药物中,苦味>辛味>甘淡味>酸涩味,前三位使用频次依次是657、534、533次,以上药性的药物累计使用频次1757次,累计占药味总频次的47.4%。具体统计结果见图2。

图2 药物药味归类分布表

2.5 药物归经用药频次 使用频次在32以上的25味药物中,归经分布脾、胃经>肺、大肠经>肝、胆经,其中前三位使用频次1047次、914次、666次,以上药性的药物累计使用频次3681次,累计占归经的56.23%。具体统计结果见图3。

图3 频次在32次以上的药物归经频数统计表

2.6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选择以最小支持度5%、最小置信度5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所得药对配伍规则,具体统计结果见表3;根据药对的关联规则,采用网络视图的方式将药对关联规则展示出来,具体统计结果见图4~7。

表3 频次在32次以上的药对关联规则表

图4 核心药物关联规则网络图 图5 支持度6%以上核心药物关联规则图

图6 支持度7%以上核心药物关联规则图

图7 持度8%以上核心药物关联规则图

3 讨论

3.1 高频中药分析 使用频次前3位的药物是当归、防风、黄芩,三药均始见于《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云:“当归,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吴谦著《外科心法要诀》:“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塞气血凝。”故以当归补血活血,祛瘀生新。《灵枢·口问篇》载“邪之所在,皆为不足”,疮疡首发因邪犯于卫表,防风辛温解表,驱邪于表,《名医别录》记载:“……主治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治乳金疮内痉。”黄芩清热泻火与金银花、连翘合用治疗热毒疔疮,现代药理研究[4]表明:黄芩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等多种作用。《神农本草经》云:黄芩,主诸热……恶疮,疽蚀,火疡。”

3.2 类别分析 功效频次前3味是清热药、补益药、解表药,疮疡初期必见红、肿、热、痛,故用清热药以消之,《临证指南医案·疮疡病篇》“大凡疡症虽发于表,而病根则在于里……大症化小,善于消散者,此为上工。”即以消为贵。《外科精义·托里法》说:“大抵托里之法,使疮无变坏之证,凡为疮医,不可一日无托里之药。”在疾病中期,运用于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出故以补益气血以扶正聚毒,逼毒外达。在溃疡后期,毒邪势头已去,精神衰败,元气虚弱,气血虚弱者,宜补益气血,脾胃弱者,宜健脾和胃,肝肾不足者,宜补养肝肾。体现了消托并用,驱邪而不伤正,补益不留邪的临证思路。

3.3 性味分析 性味中以苦寒、辛温、甘平为主,以药测证,对于初期热毒深壅,局限高肿,焮赤疼痛等表现的阳证疮疡宜于苦寒药清解解毒,消痈散结,符合《内经·素问》“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之旨,对于一些根底散漫不收,疮色暗而不红,无灼热感,脓液稀薄色淡的阴证疮疡。辛者散之,以辛温之品发散凝滞之寒毒之邪,同时以辛温甘平之品补益脾肾;甘者缓也,阴寒之邪凝滞,筋骨挛急疼痛,甘平之品一面可以缓急止痛,一面可以补益已亏之气血,符合《内经·素问》“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之意。局部气血充足,辛散行气,气行则血行,祛瘀生新,腐肉得去,肉芽得生。

3.4 归经分析 归经频次前五分别脾胃经,肺大肠,肝胆经,《黄帝内经·素问》:“肺主身之皮毛,……,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外邪袭表当先犯其皮毛进而肌肉而后筋骨血脉。故祛邪初期当以辛温或辛凉解表入肺经药物祛邪外达,以消为贵,“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入里必有正气亏虚一面,脾主四肢肌肉,疮疡常好发于双下肢少气少血之处,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补脾益胃为治疗疮疡之首。《灵枢·痈疽篇》云:“寒气化为热,热盛肉腐,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肝主宗筋,邪气不断入里损噬筋骨,筋脉挛急疼痛,故加入肝经之药以舒筋活血通络。

3.5 关联规则分析 选择以最小支持度5%、最小置信度50%关联规则分析,提出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依次是:当归-金银花,当归-甘草,金银花-甘草,防风-黄芩,大黄-黄芩,黄芩-连翘,防风-连翘,当归-防风,当归-川芎,当归-人参,人参-黄芪,当归-连翘,黄芪-甘草。共用可清热解毒燥湿、活血消痈、补气活血托毒消痈之效。以药测方,如《验方新编》四妙勇安汤,银花善于清热解毒,重用为君,当归活血散瘀,玄参泻火解毒,甘草清解百毒,四药合用,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活血散瘀。如《宣明论方》防风通圣散,具有解表攻里,表里双解之效,主治风热郁结,气血蕴滞,连翘、黄芩清肺胃之火,“诸痛痒疮皆属心”,表有疮疡,必里有实热,防风泄热于皮毛,大黄泄热于后阴,所以各道分消其势,疮疡之病根本在于“气血凝滞”,当归用之于和血。又如《外科正宗》透脓散,方中黄芪益气升阳,托毒外泄,生肌敛疮,当归养血活血,皂角刺软坚透脓,全方共奏补虚托毒,溃脓透疮之效,痈肿不消,成脓不易,消之不可。

4 结语

数据挖掘技术广泛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名老中医传承工作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为名中医经验传承开拓新思路。本文通过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疮疡病内服方剂进行频数分析及关联分析,发现历代治疗疮疡常用药在清热消痈的同时还兼顾气血,重视匡扶正气,强调消托并用,多选用苦寒甘温,归经多归脾胃、肺大肠、肝胆经的药物,通过对常用药对药物分析,发现其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瘀,表里双清,补虚托毒为法,选方多以四妙勇安汤、防风通圣散、黄连解毒汤、透脓散等为基础化裁,通过对以上结果的分析,对当代医家在临证选药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疮疡防风连翘
春天要防风防湿,避免湿热伤身
保和丸中连翘的作用撷菁
大楼的防风攻略
关于连翘茶你知道吗
2015版《中国药典》连翘项下连翘苷、连翘酯苷A测定方法的改进
普济疮疡纳米银喷雾剂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菌性研究
ZTGC-TD-2011D便携式色谱仪防风处理
益气药在疮疡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云防风的化学成分研究
消托补三原则指导学生对中医外科学中疮疡外用药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