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民工作1+1”助推乡村治理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畅通民情、代理民事、恳谈民议、帮扶民困

2021-12-17 15:49
农村经营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海门民情网格

南通市海门区创新实施“四民工作1+1”工作法,在畅通民情方面,织就一张“民情图”,记好一本“民情账”;代理民事方面,一村布局一个“365党建服务站”、一网格设置一个“365党建服务点”;恳谈民议方面,党群议事“半月谈”、舆情分析会“月月开”;帮扶民困方面,发动每个支部、动员每个党员,不断凝聚起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南通市海门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南面长江,东临黄海,与上海隔江相望,面积1149平方千米,人口100万人。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2亿元,在“全国百强县”中排第15名。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进一步发挥党建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创新实施“四民工作法”,打破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在矛盾尖锐的地方“面对面”,在困难集中的地方“肩并肩”,在情况复杂的地方“心连心”,凝聚起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畅通民情“1+1”,拓宽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渠道

(一)组织融合织就一张“民情图”。针对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强、群众利益诉求多元、社会矛盾相互联动的特点,按照“一网格一支部(党小组)”的模式,推进党建网格、治理网格“并网融合”,在1141个治理网格建立党组织,将网格内的党员编入党支部(党小组),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区、镇、村三级联动,在全区农村建立涵盖“人、房、地、事、情、组织”六大要素为核心,集检索、服务、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互联网+网格”数据库。依托大数据系统,全区230个村建成包含组织体系、村情民情、路长河长、重点人员、帮扶联系等元素的民情地图,对特殊群体在地图上重点标明,基层党员干部“按图索骥”,让“上面千根线”与“基层一张网”无缝对接。

(二)干部走访记好一本“民情账”。在镇村党员干部中全面推行“民情夜访”,党员干部带着政策、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走村入户走访。区级统一编印《惠民政策一本通》《强村政策一本通》《涉企政策一本通》,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掌握政策内容。党员干部在大走访中与群众促膝谈心,把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所需记录到“工作日志”,有效增强党群之间的交流与信任。对党委政府布置的诸如信访维稳、秸秆禁烧、沟河整治、征地拆迁等中心任务,党员干部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征求群众对镇村工作的意见建议,不断调整方式方法,既保证中心任务顺利推进,又充分保障群众利益。

二、代理民事“1+1”,延伸党员干部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平台

(一)一村一站布局“365党建服务站”。全区村村建立“365”党建服务站,为群众提供代理代办服务,做到365天“不打烊”。组建“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服务团队,做到“三个全部”“三个鼓励”,即党小组长、党员中心户、“五老党员”全部加入,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在职党员、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志愿者参加,建起了以戴美英等“领头雁”为代表的书记队伍,以张建伟等“中国好人”为代表的党员骨干队伍,形成了一综多专的服务网络。建立代理代办、纠纷调解、政策宣传、带富帮困等“4+X”服务项目,每个服务项目再细化若干个服务清单,做到服务事项“无微不至”。“365党建服务站”建立轮班值班、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8项工作制度,真正做到“全时段、无盲区”。

(二)一点多能定位“365党建服务点”。将阵地下沉到网格片区,在党小组长、党员中心户家中建立“365党建服务点”。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网格信息员、网格指导员“一长三员”及党员志愿者全部下沉“365党建服务点”,结对联系困难、信访等特殊农户。依托“365党建服务点”,党员干部轮流接访,及时调解矛盾纠纷,推动“群众找干部”向“干部等群众”的作风转变。同时组织各级干部巡回接访、蹲点接访,进行现场办公,协调解决群众问题,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网格延伸,丰富村居办事项目,党员干部进行代理代办服务,距离城区较远的海门港新区,43个村(居)已累计无偿代理代办群众事项46万件。

三、恳谈民议“1+1”,保障农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一)半月一谈,引导党员群众有序参与治理。村党组织建立党群议事“半月谈”制度。议事人员主要从村(社区)“两委”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两长一户”、“五老”人员中产生,一般9-11人。议事程序包括“汇集信息、拟定议题、讨论酝酿、形成议案、组织办理、跟踪反馈”六个步骤,实行“集体重大经济事项、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重大利益分配、涉及稳定重要事项、突发性事项”等“五个必议”。议事频次原则上每半个月一次,遇有重大事项可临时召开议事会。悦来镇安庄村建立“低保申报评议制度”,对低保申请人全部“上会商议”,堵住了人情空子。

(二)每月一会,将社情民意转化为决策部署。镇级党(工)委每月召开舆情分析会,及时研判民意,研究共性问题,部署阶段工作,形成相关决策意见。常乐镇党委在全镇建立98个“党建小场心”,人、事、情等要素第一时间传输到镇党建服务中心监控平台,为党委研判、决策提供依据。此外,村村线上建立基层权力“阳光运行网”,线下建立规范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立民生小事“小黑板”,明确各类民生事项推进举措、责任人、完成时限,随时晾晒办理动态、全面接受监督。

四、帮扶民困“1+1”,提高农村群众安全感和获得感

(一)每一个支部发动起来。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镇级下抓一级到支部、到网格,将群众诉求及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区分“立刻办”“限期办”“分期分批办”形成三类清单。聚焦“脱贫攻坚”,组织全区83个机关事业国企单位、230个规模以上企业与230个村统筹共建,开展“百企联百村”行动,在行政村均建立慈善工作站,开展“家门口”慈善救助。目前慈善工作站拥有慈善基金5500 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9400 余人次,支出善款410 余万元,2019年全区13529名省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聚焦强村富民,依托海门家纺、红木、果蔬种植等特色产业,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积极构建致富共同体,全区成功孵化叠石桥家纺创客平台等23个党员创业示范基地,多肉种植等856个党员“双带”示范岗,形成了“电商+”“康养+”“旅游+”的富民产业体系。

(二)每一名党员行动起来。坚持党员联户亮身份,建立群众点单、党员认领、支部统筹的党员联户机制,将党员联户问题处置情况纳入党员纪实考评,实现“每名党员都联系群众、每名群众都有党员联系”。党员设岗亮职责,连续15年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按需设置规范建房监督员、社会维稳调解员、美丽乡村卫生员等20多种岗位,通过党员领岗、组织定岗、公示明岗、培训上岗、考核评岗,使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为”。全区有6200余名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党员攻坚亮承诺,推动党员在解决乡村治理突出问题中主动担当,在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示范先行”行动中,“做出一个承诺、申请一个岗位、争当一名先锋”,带动群众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猜你喜欢
海门民情网格
台上三分钟
聚“星”成“火”携手同心——记海门侨商郁飞和他的侨商团队
用好“民情诊所”解民忧
一颗滚烫心 满腔为民情
追逐
海门赞
不会说海门话的海门人
八年暖心路 丝丝为民情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