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觉,刘德武,李耀坤,邓 铭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华南地区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1]。由于香港、澳门不从事肉牛生产,因此本文不予讨论。夏晓平等[2]对全国各地区的畜牧业生产结构及其比较优势进行了对比分析,将广西划入了综合优势区,将广东、海南划为竞争优势区。总的来说,华南地区具有发展肉牛生产的有利条件,但实际发展却相对落后。因此,将华南地区3个省份的黄牛品种资源和肉牛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统一讨论与分析具有一定意义。
华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牛种繁多,其中的优秀代表牛种有广东和海南的雷琼黄牛,广西的涠洲黄牛、南丹黄牛和隆林黄牛。这些地方黄牛肉质鲜美,且耐粗饲、抗病力强,特别是适应华南地区高温高湿的自然环境,是发展本土肉牛品种的优秀牛种资源。但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人口减少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些地方黄牛的养殖数量急剧下降。同时,不规范的杂交育种体系使得这些地方品种不断被杂交退化,分布范围不断缩小。再加上外来肉牛品种的生长性能和价格上的优势冲击,地方黄牛市场生存环境愈加艰难,依赖地方黄牛生产的华南地区肉牛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1.1 品种概况及分布
1.1.1 雷琼黄牛 雷琼黄牛是我国南方著名的地方黄牛品种,2006 年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该品种主产于广东省雷州半岛的雷州市、徐闻县以及海南省的琼山县,广泛分布于雷州半岛广大地区以及海南省各县(市)。雷琼黄牛体型适中、净肉率高、肉质细嫩,且耐热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抗焦虫能力强。
1.1.2 涠洲黄牛 涠洲黄牛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大良种黄牛之一,2010 年正式列入《广西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中心产地集中在广西北海市的涠洲岛和斜阳岛,合浦县和北海市也有少量分布。涠洲黄牛性情温顺,耐高温耐粗饲,抗病力强,性成熟早,繁殖率和育成率高,犊牛早期生长发育快,屠宰率高。
1.1.3 南丹黄牛 南丹黄牛作为广西三大良种黄牛之一,1985 年被编入《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主产区位于广西南丹县,周边的环江县、天峨县、河池市等地亦有分布。南丹黄牛产于温湿山地,具有性情温顺、耐热耐粗饲、少病,繁殖率高,适应性强,遗传性状稳定等优点。
1.1.4 隆林黄牛 隆林黄牛属于广西三大良种黄牛之一,早在1982 年就被载入《广西畜牧品种调查汇编》,主产区在广西隆林县、西林县和田林县,云南省的广南和师宗以及贵州的兴义等地亦有少量分布。隆林黄牛性情温顺,耐粗放饲养,力大耐劳,肉质细嫩,抗病力强,适应性好,犊牛成活率高,早期生长速度快。
1.2 华南地区黄牛生产性能指标 华南地区各地方牛种生产性能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 牛志》[3]。数据内容包括体重体尺以及产肉性能。
1.2.1 体重与体尺性状 华南地区地方黄牛成年牛体重与体尺性状见表1。由表1 可知,华南地区地方黄牛体型总体较小,公牛母牛体型差距较大,雷琼黄牛在体型上相比广西的牛种更具优势,在体高相近的情况下,雷琼黄牛的体斜长较广西黄牛长许多,体重相应也较广西黄牛重。广西的地方黄牛中涠洲黄牛体重较大,与隆林黄牛和南丹黄牛有较大差距,这可能与涠洲黄牛较早划定种质资源保护区有关。
表1 华南地区地方黄牛体尺性状指标
1.2.2 产肉性能指标 华南地区地方黄牛产肉性能指标见表2。由表2 可知,华南地区地方黄牛屠宰率和净肉率总体较低,雷琼黄牛和隆林公牛的屠宰率与净肉率相对较高,总体上公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和眼肌面积都比母牛高。涠洲阉公牛的眼肌面积远远高于其他黄牛,而南丹公牛肌肉粗脂肪含量相对较高。
表2 华南地区地方黄牛产肉性能指标
2.1 华南地区牛肉生产情况 2019 年全国牛肉产量667.3 万t,其中广东牛肉产量4.1 万t,广西12.4 万t,海南2.2 万t,华南地区3 个省份的牛肉产量共18.7 万t,占全国牛肉产量的2.8%,以全国12.44%的人口生产全国2.8%的牛肉,这是华南地区牛肉生产现状的真实写照。
近5 年来,华南地区牛肉产量总体增长缓慢,与2015 年相比,广东牛肉产量无增长,广西5 年间增长7.8%,海南增长较明显,涨幅为22 %,但产量增长仅为0.4 万t。2019 年广东、广西和海南的牛肉人均占有量分别为0.36、2.50、2.33 kg,远低于全国4.77 kg 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广东的牛肉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5%。
2.2 华南地区肉牛产业供需情况 华南地区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多,牛肉消费需求旺盛,但受华南地区牛肉生产水平较低影响,当地牛肉市场供不应求。2019 年广东牛肉人均消费量为3.1 kg,广西为2.0 kg,海南为2.4 kg,华南地区3个省份总体人均消费量为2.75 kg,远高于全国2.2 kg的人均水平,且2021 年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的牛肉消费量增长势头迅猛。2019 年华南地区人均牛肉消费量相比2018 年增长了40.9%,但牛肉占有量远低于牛肉消费量,既表明华南地区牛肉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也体现了华南地区牛肉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因此华南地区长期需要通过大量进口牛肉或通过北方牛肉供应才能满足自身消费需求。再者,近几年受非洲猪瘟影响,猪肉价格走高,牛肉需求量进一步增加。如图1 所示,近5 年来华南地区总体的人均消费量与人均占有量的差距逐年变大,华南地区肉牛产业发展形势严峻。
图1 2015—2019 年华南地区总体的牛肉人均消费量与人均占有量
3.1 地方牛种开发利用程度低,品种数量和质量均下降严重 华南地区许多黄牛品种的利用还停留在较原始的状态。2019 年我国黄牛平均胴体重为249 kg/头,其中南方本地黄牛平均胴体重仅为160 kg/头[4]。武秀香等[5]研究发现有关南方黄牛的分子标记研究以及开发利用等方面都远落后于北方黄牛,各种性状基本无数据支撑,多数优势经济性状没有挖掘。同时我国肉牛产业起点低、起步晚,地方黄牛品种选育主攻方向不明确,且时断时续[6]。
地方黄牛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出现了下降现象,如海南的黄牛存栏从2000 年的57.67 万头减少到2018 年的29.54 万头。吴科榜等[7]通过比较1976 年与2007 年海南黄牛群体体型特征发现,海南黄牛群体出现了退化的现象,且母牛比公牛的退化程度大。
3.2 农副产物利用不足,牧草产业发展缓慢 华南地区水热条件优良,饲草种质资源丰富,但受丘陵地形的限制,不能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但华南地区的农副产物如广东的经济水果(菠萝、甘蔗、香蕉、柑橘等)资源丰富,且水果加工废弃物产量大[8]。迄今为止,有大量相关研究报道农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如柠檬渣、甜菜渣等可用作动物的能量饲料[9],以20% 比例添加柑橘渣的混合玉米芯-柑橘渣青贮料可显著提高肉牛生长性能[10]。但实际应用于牛肉生产的农副产物较少,开发利用程度十分有限。
同时,华南地区牧草产业发展还受许多因素限制,如大量的冬闲田和果园草地没有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11],且存在草地退化严重、林草争地和缺少投资等问题[12]。
3.3 小散户养殖占比高,养殖收益不高 缺乏技术和收益低成为当前我国肉牛养殖户面临的主要问题[13]。相比奶牛产业,肉牛产业适度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整体较低,如2018 年广东肉牛养殖年出栏50 头以下的养殖场提供了89.26% 的肉牛出栏头数;2017 年广西饲养100 头以下能繁母牛的养殖场存栏量占总存栏量的96.13%,能繁母牛饲养量1 000 头以上的养殖场仅有1家[14]。可以看出,华南地区的肉牛养殖以小散户为主,规模小、管理落后以及饲养不规范造成小散户养殖成本偏高,收益相对较低,且不方便政府进行管理。
4.1 扩大保种规模,创新保种方式 目前,华南地区仅有涠洲黄牛划定了种质资源保护区,雷琼黄牛、南丹黄牛虽有保种场但无保护区,隆林黄牛既无保种场也未建立保护区。应在地方黄牛的中心产区划定保护区,建立1~2 个保种场,同时建立品种登记制度,对保种场内种公牛和优秀的母牛实行品种记录和生产性能测定,登记存档,地方畜牧局再依据档案登记情况进行有规划地纯繁和育种改良。如果当地保种条件差或保种效果不理想,可以进行异地保种,委托成熟的保种所或异地建立保种场不失为经济和现实的保种对策。
其次,充分利用现代的繁殖技术以提高保种工作效率;合理利用冷冻技术进行牛、羊的精子和胚胎的保存[15];此外,体细胞冷冻[16]和干细胞冷冻[17]也是目前保护畜禽遗传资源较为理想的方法;应充分利用发展较成熟的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在纯种黄牛较少的情况下快速进行纯种群的扩繁。
4.2 加强品种选育,选育与利用并行 地方黄牛是优质肉用牛的选育基础[18]。华南地区的肉牛品种改良应该立足于当地的黄牛品种,在保持华南地区地方牛肉质好、风味独特且耐热等特点的同时适当导入国外肉牛基因来改善提高地方牛的生产性能。积极借鉴“夏南牛”、“延黄牛”、“辽育白牛”的成功经验,运用群选群育、开放式育种的新理念[19],加快培育多种经济类型的专门化肉牛品种,筛选具有良好杂种优势的杂交组合,并进行扩繁固定,在此基础上加以合理的生产应用,避免走“改良-退化-再改良”的老路。
我国肉牛生产体系存在始终未建立起健全的肉牛繁育体系的问题[20]。应当由政府牵头,科研院校和育种协会提供育种技术服务支持,将育种场-繁殖场-商品场-屠宰场的生产流程整合配套并紧密连接,形成良好的产业链,降低总体养殖成本的同时方便政府管理,也有利于地方黄牛的联合育种。
4.3 加大肉牛养殖扶持力度,改善畜牧业生产结构 现阶段华南地区肉牛养殖散户多,养殖规模小,母牛生产成本高,肉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资金补贴方面,应当适当降低猪、禽的养殖补贴,同时增加黄牛养殖补贴,改进补贴方式,增加直接补贴的比例;社会化服务方面,提供黄牛养殖户小额优惠贷款,提供养殖技术咨询服务等;肉牛产业还可以效仿发展较成熟的生猪养殖行业的扶持政策,建立成熟的保险和母牛养殖综合补贴政策等[21]。
随着人们对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饲料粮用量的日趋增多也对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22]。推进畜牧业生产结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政府可以适当将市场上丰沛的养猪、养鸡入场资金引流到肉牛养殖上,并承诺予以一定的政策性优惠;保持现阶段的牛肉价格保护政策,以保证肉牛养殖户的养殖收益;适当增加牧草种植补贴,提高华南地区牧草种植热情。
4.4 因地制宜发展草业,充分利用农副产物资源 华南地区气候适宜,水热条件好,适合牧草生长,但丘陵山地多,大规模种植牧草难度大,需要另辟蹊径发展牧草产业。广西草山草坡面积869.83 万hm2,可利用的面积647.0 万hm2,1 万亩以上的连片草地97 处,面积为192 万hm2[23],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当地丰富的牧草品种资源,发展大规模的牧草种植。广东草山草坡面积326.62 万hm2,可利用面积267.7 万hm2,天然草地面积96.3 万hm2[24],园地面积126.07 万hm2,可以发展“果-草”间种模式和草山种植模式,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充分利用华南地区农副产物尤其是水果类副产物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充分利用菠萝、柑橘、香蕉和甘蔗其副产物产量高、价格低的特点进行饲料化利用,将其变废为宝应用于肉牛生产,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加工副产物随意丢弃造成污染。同时,转变牧草的利用方式,如全株玉米的青贮利用。全株玉米青贮效果十分理想,营养损失率低,而且同等采购价格全株玉米比玉米秆获取的干物质多约10%~15%[25],同时大量的玉米粒可以节约精料的使用。
4.5 推进标准化和适度规模化养殖进程,发展特色养殖模式 加强科技支撑和推进养殖规模化是解决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挑战的根本途径[26]。华南地区土地资源较为紧张,不可能学习美国大规模大面积牧场的养殖模式,应加快推广建设集约化、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场。推进适度规模化的同时需要考虑规模化程度与肉牛养殖场带来的环保压力之间的平衡关系。肉牛育肥场在自然条件和环保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进行较大规模养殖;种牛繁殖场应采取适度规模养殖,以保证种牛生产质量。扶持大型肉牛养殖龙头企业,鼓励适度规模化养殖,同时适当增加规模肉牛养殖设备机械的补贴。
推进肉牛养殖标准化和适度规模化的同时,小散户的养殖方式也要逐渐转变。华南地区肉牛小散户多,养殖规模小,养殖粪污处理压力大,可以走生态养殖、种养结合或家庭农场的道路,既能减少污染,同时也能降低生产成本或增加额外收入。
4.6 发展肉牛特色品牌,开发销售新渠道 21 世纪,品牌已经成为农产品国际贸易中新的竞争力[27]。充分利用品种优势才能在外国肉牛品种泛滥的市场赢得发展的机会与主动权。华南地区地方黄牛相比于国外肉牛品种,核心竞争优势在于肉质与抗逆性。因此,黄牛养殖销售可以学习猪肉的品牌销售模式,如广东的壹号土猪、吉林的精气神山黑猪等中高端猪肉品牌,走中高端牛肉品牌的销售模式。应充分利用当地人们长期以来食用本地黄牛肉的习惯,发展当地的黄牛肉品牌,提高黄牛肉竞争力。华南地区肉牛产业还可利用已经十分成熟的线上销售模式,有利于地方黄牛肉品牌的建立,同时也拓宽了广大养殖户们的销售渠道,既提升效益,也能降低生产风险。